
11月12日,由易趣財經、《金融理財》雜志社主辦,光大永明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特別支持舉辦的“金貔貅·2020第三屆銀保合作發展(北京)高峰論壇(資管峰會)”在京舉行。本次盛會以“變革與使命”為主題,圍繞后疫情時代大資管行業的轉型與破局、資管行業跨界合作模式展望、資管過渡期資管轉型的機遇與挑戰、資管線上化轉型與發展等一系列主題進行,銀行保險信托高管齊聚一堂,傾囊解道。此外,活動上還發布了《后疫情時代影響下的中高端用戶理財新態暨中國銀保合作藍皮書報告》,翹首以盼的23項銀保資管大獎也新鮮出爐。
會上,中銀理財有限責任公司副總裁戴賾發表了主題演講。戴賾首先講解了自己對金融科技的認識,隨后從金融科技對資管行業帶來的改變與機遇、中銀理財金融科技建設的痛點與思路等方面進行了闡述。她表示,資管新規之后對資管業務有很大沖擊,對銀行理財來講未來要實現合規經營的同時,最重要的還是提高自己的行業競爭力、產品競爭力。這里除了好的投資策略還有產品策略之外,執行上是一個關鍵的支撐點。
金融業一直是新技術的使用者。為什么現在大家提到金融科技這個詞這么熱?一方面是強調科技與金融的融合速度加快了,技術驅動的產品推廣周期越來越短,覆蓋用戶的能力越來越強。另外一個方面是以大科技公司供給主體涌入金融市場,從傳統的外包商變成了金融的合作者,有的成為獨立的持牌金融服務商,深度改變了金融業的競爭格局與業態。
歸納來說當前金融科技主要體現在五新:一是新主體,二是新流程,三是新貨幣,四是新技術,五是新數據。
新主體,我們理解現在大量的非傳統金融機構,依托技術優勢或者是數據優勢,成為新型的金融供給服務方。在新的金融協助模式承擔責任與義務。大型的金融科技公司借助技術優勢、場景優勢、數據優勢等金融中介經營的條件與比較優勢,切入營銷、反欺詐等多個環節,有些是以支付借貸為起點,獨立開展金融業務,成為傳統金融機構的競爭者。一些科技公司,逐步建立起數據分析能力、信息登記與存證溯源能力、風險結算能力,提供一系列金融基礎設施的服務。
新流程。在科技驅動與重塑下,大部分金融產品與功能沒有發生本質變化,但是實現的方式與流程被解構、外包與重塑。比如說金融科技公司嵌入金融服務流程,并承接了傳統金融機構在數據、技術方面的服務外包。又比如說在資產證券化、供應鏈金融業務流程多、風險點多的業務領域,在新技術支持下正在探索流程再造與業務重塑。
新貨幣。金融科技最終突破的可能是貨幣保險,目前來看已經不同于傳統貨幣形態的,比如說私人數字貨幣,前兩年比特幣很火,它是基于算法形成的一種貨幣的自發秩序。再比如說央行數字貨幣,雖然說傳統貨幣管理思路,但是相對于現金不具有物理形態,可以更便捷用于各類支付場景。
新數據。數據正在成為一種新型的生產要素,一方面金融活動當中運用的數據維度更加多元。比如說對于個人與企業的信用評價,拓展了運營商數據、社交數據、消費行為數據,以及特定場景,比如說納稅、車輛交易等特定的場景數據。另外一方面數據驅動的經營模式正在形成,在規模經濟和網絡效應下,一些大型的電商企業基于對用戶日常的多元化的銷售娛樂支付數據進行深度挖掘,形成壁壘較高的創新金融產品與定價模型。
新技術。包括大數據、人工智能技術,對來源多樣、格式多樣、形態多樣的數據進行采集、儲存與關聯分析,在金融領域是精準營銷、流程優化、風險管理。還有包括區塊鏈技術可以幫助參與人以更有效的方式創建傳播與儲蓄信息,廣大的金融場外市場的互聯互通有巨大的應用。
資管行業本質就是募投管退,金融科技對未來的資管行業可能帶來很大變化。
第一,拓寬金融產品拓寬場景。過去銀行理財都是本行的銷售渠道,中行在探索將銀行服務嵌入更多場景,比如說在建設四大場景,教育、銀發、跨境、體育,我們把理財產品作為跨境場景的一部分銀行的服務,嵌入到場景具體的系統里面來。另外一個方面,可能在不久的未來,資管產品有望與更多線上渠道相結合,為客戶提供更加便捷、更加靈活的服務體驗。
第二,金融科技可以提高資管產品的適配性,可以更加精準的分析客戶、定位客戶,提供客戶畫像,為客戶提供特定生命周期時點的組合配置建議,實現精準營銷。
第三,智能投研。目前我們發現在大數據系統的支持下,能夠自動抓取一些宏觀行業、企業與交易多維度數據,構建出比較快捷、比較靈敏、比較全面的分析模型。通過高效的自動化決策與交易模型,可以幫助發現交易機會,來提高投資決策效率。
第四,提高風控和合規效率,解決行業目前數據時效性低的痛點,提高風險機構的風險管理效率,包括大數據網絡爬蟲技術融合傳統金融數據,媒體輿情、社交數據、行政處罰等數據,通過收集這些數據對風險事件進行甄別,實現風險早預警早處置。
最后,有利于提高運營效率。現在的產品登記、清算決算等領域,用機器代替人力,降低出錯概率,實現流程高效。
資管新規之后對資管業務有很大沖擊,對銀行理財來講未來要實現合規經營的同時,最重要的還是提高自己的行業競爭力、產品競爭力。這里除了好的投資策略還有產品策略之外,執行上是一個關鍵的支撐點。那么如何提高執行效率,金融科技非常重要,支持與賦能非常重要。整個行業特別是理財公司金融科技的能力還沒有到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這些高大上的東西,當務之急不是應用這些前沿科技,當務之急是怎么適應資管新規的要求,來重構業務流程,來提高新的業務流程的科技支撐能力,也就是適應新規則體系下銀行理財業務再造與轉型升級。
那么對理財子公司有哪些要求?第一方面是合規的要求,過去沒有凈值化的要求,有些是過去有,但不是很細化,有些過去母行幫助我們在做,我們現在獨立出來要自己做。第二個要求是提升效率。對于募投管退新作業流程,怎么樣才能用最快的速度、最少的差錯來完成,在市場競爭當中取得先機,這里不僅僅涉及內部流程自動化、電子化,更涉及外部流程的電子化,能夠跟境內外更多的資產市場對接。第三個是創新發展的要求。如何觸達更多的客戶、資金場景,發掘不同投資者與同一投資者在不同時間點的投資需求。從上述三大目標出發,中銀理財目前正在開展幾個關鍵的核心系統建設。
第一,完善營銷募集相關系統。除了母行銷售系統之外,多銷售商的系統對接。同業還有以后跟科技平臺大科技公司銷售平臺這些。未來我們也討論根據發展直銷渠道,還要開發一些客戶關系的管理系統,包括客戶畫像、客戶行為分析、營銷分析等等功能模塊。在產品端,每一種產品都是對應相關功能疊加,未來要根據對不同產品的共性功能進行抽取,形成開放周期管理、購買管理、贖回管理等,實現組件靈活拼接。
第二,完善投資管理系統。一是投研系統,我們現在說的很多年報,投資經理根本看不過來,未來能不能在海量年報當中抽取一些關鍵信息、關鍵觀點,這可能是未來投研系統需要解決的問題。不同的投資平臺分析不一樣,比如說非標、FOF等等,有不同的投研分析邏輯與技術支撐能力。二是信評系統,我們結合行內外數據信息,進行全生命周期的信用分析、定價與授信管理。三是投資交易系統。很多衍生品沒有辦法部署到系統里面。除此之外還有兩點,其他的市場,商品市場、期貨市場、貴金屬市場等等,我們沒有涉獵過,也沒有連接,所以未來怎么樣實現大類資產配置、全資產覆蓋,要首先與這些市場進行電子化對接,還包括場外市場怎么實現電子化聯通。另外要嵌入實時風控,交易人向交易場所發送交易指令之前,要進行兩道風控,包括指令端的風控檢查與交易風控檢查,防止關聯交易,進行公平交易。四是績效評估與風控系統。我們主要做信用風險的管理,對現在的組合,以后市場風險管理,包括流動性風險管理特別重要。流動性風險的自動化管控、杠桿率,這些對我們有要求,如果不通過機器的話,靠人眼實際上沒辦法操作,以及未來要建立產品歸因分析與投資經理的業績評估。

第三,關于完善運營管理系統,在已有的估值對賬之外,要提高信息披露的運營效率。怎么實現數據在不同部門的交叉核驗,怎么樣能夠實現每次報送數據的自動表與表跨期的校驗,另外還有反洗錢系統,目前大部分都沒有。
未來還有一個特別重要選擇的問題,到底是自主化還是外購,是依托母行的科技支撐力量,還是更多與市場其他外包方合作?像大家討論螞蟻集團是科技公司還是金融公司,未來金融公司與科技企業可能日益模糊,科技企業通過自營或者聯營在金融領域變現,金融企業又紛紛向科技轉型。國內外一些大公司,像貝萊德、平安,不僅實現自主化科技建設,還對外輸出科技資管系統。另外資管行業的核心競爭力在哪,是做產品、做投研,還是做科技?比如仔細看貝萊德的財報,管理費與超額業績報酬占公司報酬的85%,技術服務報酬只占7%,這不算過去十幾年開發巨量的資金與人力投入的一種成本。
所以,從銀行理財面臨的實際與科技所處階段,要仰望星空與腳踏實地,首先適應資管新規對我們的要求,加強業務的科技支撐。同時在系統研發設計過程當中,充分納入金融科技給我們的賦能,爭取實現我們的資管理財產品的版本從2.0版本到5.0、8.0、10.0版本的彎道超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