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學生正處于成長發展的關鍵時期,創新能力的提升和發展對于他們來說具有極為重要的作用,作為學生的引導者,教師要切實發揮自身作用和教育責任,制訂具體方案,引導學生參與各項活動,達到創新能力切實提升的目標。對此,文章將結合實際情況,對培養小學生創新能力的重要性和具體策略展開簡要論述。
關鍵詞:小學語文;創新能力;教學策略
創新能力的發展,對于學生來說,具有積極意義,通過引導學生參與相關活動,能夠使其感受到語文學習的樂趣,并在潛移默化中增強自身綜合能力。縱觀現階段的語文教學活動,可以看到,部分教師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重視度不足,教育理念更新速度較慢,這對于學生創新能力的提升發展來說是極為不利的,因此,教師要及時轉變教育理念,更新教學方案,并設計出切實可行的活動,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其中,從而有效使其獲得創新能力的發展。
一、 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的重要性
創新思維的培養,需要學生能夠打破傳統思考方式,并能夠運用新穎獨創的方式來解決問題,這種思維成果對學生的成長發展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同時也具有社會意義。學生的學習活動需要創新,社會發展也需要創新,當學生的創新意識被喚醒,他們會感受到更多生活學習的樂趣。
(一)有助于學生發展思維能力
創新過程本質上來說是一種思維加工的過程,創新意味著需要打破原有的思維定式,并能夠找到新的角度、新的方向,在引導學生進行創新思維培養活動時,能夠促使學生的思維變得更加靈活,能夠全面增強學生的求異思維意識,從而切實增強學生的思維能力。比如在進行作文教學活動時,以四年級語文課本中“生活萬花筒”這一主題為例,可以全面調動學生的創新意識,促使其進行創新活動,尋找新的立意和選題,支持性材料等等,完成作文創作。
(二)有助于學生提高動手能力
小學階段的學生,正處于一個智力高速發展的階段,這個時期的他們思維靈活,從各個方面接收到新鮮的信息,有利于將所接收到的內容進行整合,并獲得新的創造。通過網絡資源信息所得,可以看到,很多孩子在發明創造方面表現出了極高天賦,當教師能夠通過語文教學,做好創新能力培養工作,可以有效提升其創造動力,并使其在動手發明過程中,尋找新思路,找到新方式,從而有效提升其動手能力。此外,當學生的創新意識得到增強,他們在一些藝術活動或者動手實踐過程中,會有更加突出的表現。
(三)有助于學生增強學習能力
學生的語文學習活動,對學生的創新能力培養有著重要作用,當學生具備了創新意識,并能夠將這種意識應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完成學習活動,提高對知識的吸收效率,切實增強學習能力。
二、 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的策略
(一)建立民主課堂,激發學生的創新欲望
在傳統語文課堂上,教師習慣采用一言堂的方式開展授課,學生只能被動地跟隨教師進行學習,這樣的課堂活動,難以激發學生的創新動力,還很容易使學生的思維受到禁錮,十分不利于學生創新思維的發展。為了營造輕松氛圍,激發學生的創新欲望,教師要能夠及時轉變教育策略,全面落實新課程改革方案中以學生為本的要求,并樹立民主教學意識,促使孩子們能夠積極投入課堂活動中來。
比如在開展“我們與環境”這一口語交際活動時,教師要能夠把課堂活動時間交給學生,促使其能夠在課下自主搜集資料,進行內容整理,然后在課上以小組形式進行交流探討,使學生們能夠在一個民主自由的氛圍下,展開各項交流活動。當學生的心態是放松的,其思維會變得開闊,對于相關問題的想法和態度也會彰顯其創新意識。對于本節交流內容,學生們可以根據主題,引發出很多創新思考內容,比如:我們身邊存在哪些環境問題?為了保護環境,我們應該做些什么?在開展環保策略探討時,學生可以制定一些創新方法,比如:隨身攜帶環保袋,多使用筷子;拒絕過度包裝的商品,雙面使用紙張,買必需的東西等等。通過讓學生自由地發揮想象,能夠促使其創新意識得以全面增強。在此過程中,教師只需要做好引導工作,使學生自主地表達想法,主動完成各項探究,而不是將自己的觀念和態度灌輸給學生,使其被動接受。
(二)創設教學情境,保護學生的創新意識
思維是進行創新活動的力量和動機,靈動的思維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完成創新活動,因此,教師要善于創新教學方案,在語文課上點燃學生的創新興趣,美國心理學家布魯納曾說過:“學習最好的刺激乃是對所學學科的興趣。”的確,只有當學生的創新興趣得以迸發,才能夠促使其更好地完成相關活動,增強自主創新動力。如果沒有興趣的支撐,學生的創造性活動將會變得毫無生機和活力,對此,語文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為學生創設情境氛圍,使學生能夠在特定氛圍中,迸發對知識的探索動力,并進行創新學習活動。
比如在學習《將相和》這部分內容時,為了使學生更深入地理解課文內容,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體會人物的個性特點,從人物的好品質中受到啟示和教育。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們分角色開展表演活動,對“完璧歸趙”“澠池之會”“負荊請罪”這三個故事內容進行情景再現。在此過程中,學生們可以按照故事主線,自主設計臺詞、道具、場景,當學生能夠樂于參與到這樣的情境活動中,他們可以發貨自身創新能力,對語言、動作等進行創新設計,從而有效提升創新能力。此外,教師還可以為學生創設交流情境,比如對相關故事內容及結局進行改寫、縮寫或擴寫活動,并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從而有效提升學生的創新意識。
(三)提出相關問題,使學生開展創新思考
古人云“學貴有疑”,創新思維的培養可以從課堂里的質疑開始。因為,質疑是人類思維的精華,質疑的過程實質是積極思維的過程,是提出問題、發現問題的過程,因而問題就是創新起點。
創新思維的提升可以從質疑活動開始,質疑是打開創新活動的起點,有了質疑點,學生可以自由地發揮想象力,從多個角度,對相關問題進行思考探究。對此,教師要做好教學準備工作,明確教材內容,并根據教學目標,提出思考問題,促使學生能夠開動腦筋,進行交流探究。比如在學習《四季之美》這一課時,通過了解,可以知道,課文按一年四季的順序描寫了春天黎明天空顏色的變化、夏夜螢火蟲翩翩飛舞、秋天黃昏時歸鴉回窠、大雁比翼而飛等景致,凸顯了景物的動態美。為了使學生加深理解,提高對文章的把握度,并增強創新意識,教師可以設計好相關問題,比如:這四個時間段給你什么感覺?作者筆下哪個季節的美最打動你?為什么?作者寫的是四個時間段不同事物的動態美,我們卻有一種寧靜祥和的感覺,為什么?一百個人就有一百個哈姆雷特,當學生在問題引導下,可以根據自己的理解和感悟,表達自己的看法,然后進行交流互動,從而有效提升自己的創新能力。根據此文章,教師除了引導學生積極思考,還可以進行學科整合,將語文和美術活動相結合,促使學生根據所學內容,進行藝術創造活動,可以是繪畫作品,可以是剪紙作品,也可以是泥塑作品,當學生能夠通過文學內容,進行自由地創造活動,其創新能力也會隨之增強。
(四)開展實踐活動,增強學生的創新動力
創新能力的培養,不是一味地口頭說教,使學生只有理論上的創新意識,還需要根據他們的知識需求和能力需求,做好教學準備,制訂各項實踐活動方案,使學生能夠通過活動,增強創新意識,進而感受創新帶來的樂趣。
比如在進行“介紹一種事物”的寫作活動時,教師可以改變以往的教學方式,不只是把教學一味地集中在課堂。首先,教師引導學生思考,你想要介紹什么事物給其他人?為了開闊學生的思路,促使其能夠積極創新作文立意、主題及寫作內容,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走出教室,走進博物館、走進動物園、走進植物園、走進……,促使學生能夠在不同地方找到靈感,迸發探究欲望,從而增強對事物的描寫能力。這樣的實踐活動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幫助學生感受語文學習的樂趣,從而增強創新意識,提升在作文活動時的創新動力。
此外,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參加各種語文實踐活動,比如,主題知識競賽、語文興趣小組、語文專題講座、周末語文晚會、主題知識宣傳、文學問題研討、社會問題調查等等,通過參與活動,能夠使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得以切實增強,能夠幫助學生在豐富的活動中感受到探究、思索的趣味性。
(五)注重賞識教育,保護學生創新自信心
對于小學生而言,教師的鼓勵和賞識能夠為其帶來莫大的鼓勵和支持,能夠全面增強其參與語文探究活動的積極性,能夠使其迸發創新動力,在引導學生參與相關活動時,教師要善于對學生開展賞識教育,并能夠以發展的眼光看待他們,著眼于其閃光點,及時加以鼓勵。
比如在口語交際活動中,學生提出了創新想法,即便是思路不對,方式不夠準確,教師也不能一味地打擊,而是要看到學生具有創新想法這一優勢,并對其勇于打破思維定式,勇于創新這一態度進行鼓勵。又如,在進行作文活動時,學生根據主題,選擇了自己喜歡的表達方式,雖然沒有傳統教學中教師所教格式的嚴謹性,但是也能夠看出,學生是在寫作中下了功夫,認真思考過的,對此,教師要能夠及時給予其鼓勵和支持,并使其感受到來自教師的鼓勵與肯定,以至于不會喪失創新的動力,從而全面增強創新自信心。可以說,對于學生而言,教師的鼓勵和賞識就像一陣溫暖的春風、一束明媚的陽光、一碰清甜的溪水,能夠有效溫暖和滋潤孩子的心,使其感受到正面力量。
綜上所述,可以看到,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為了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教師要著眼于實際情況,根據新課程改革方案中的最新要求,制訂出符合實際的教育教學方案,促使學生積極參與其中,并進行多樣化創新活動,促使其語言能力、思維能力、學習能力等綜合素養得以切實發展。
參考文獻:
[1]謝燕琴.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探討[J].學周刊,2020(23):145-146.
[2]楊高鳴.創新能力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培養路徑探討[J].才智,2020(18):140.
[3]張青春.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J].名師在線,2020(10):43-44.
[4]趙怡婷.新時期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的策略[J].課程教育研究,2020(20):84-85.
[5]周永廷.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的策略[J].學周刊,2020(16):73-74.
作者簡介:陸建飛,江蘇省常熟市,江蘇省常熟市董浜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