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錦鵬
個性化區域活動是幼兒教育中能實現有效的幼兒個性化教育的創新教學方式。個性化區域活動充分體現了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它立足于幼兒主體視角,可以充分滿足幼兒的體驗與探索需要,使幼兒形成良好的學習品質。因此,教師應選擇有效的區域活動組織策略,積極開展高效的區域活動,以滿足幼兒的個性化發展需要。
個性化的區域活動是幼兒區域活動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指幼兒在游戲主題的活動區域中進行學習。在個性化的區域活動中,幼兒在活動主題、環境、教師的指導等因素的積極作用下,可自主思考和積極參與游戲,感受游戲的樂趣,并用自己的方式探索、分析、感受、認識世界。個性化的區域活動可以有效提高幼兒的學習興趣。
“個性化”的具體要求是教師在了解幼兒差異性的基礎上,開展的彰顯幼兒個性,立足幼兒興趣、需要、發展特點等方面進行的針對性教育。教師要開展有效的個性化區域活動,就要堅持好“個性化”的落腳點。
(一)堅持生本理念
生本理念是以人為本在教育領域的具體表現。“個性化”不是教師的個性化,而是教師以幼兒為根本,對幼兒進行適當、適度、適宜的指導,以促進幼兒各方面能力的發展。生本理念要求教師結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心理特點、實際發展需要和個體表現情況等因素,開展針對性的個性化區域活動。
(二)堅持幼兒主體
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是素質教育對傳統教育的根本性突破。在幼兒園的個性化區域活動組織和開展的過程中,教師要堅持以幼兒為教學主體,關注幼兒的發展。教師要關注幼兒的差異性,在實際操作中結合幼兒的興趣,靈活組織、動態調整區域活動,以實現幼兒的個性化發展。
(三)保護幼兒創造性
要科學體現區域活動的“個性化”特點,教師不僅要圍繞幼兒設計活動,關注幼兒的差異和學習表現,還要以動態的、發展的眼光看待和指導幼兒。教師要給予幼兒足夠的成長與發展空間,保護幼兒的創造性。教師應在區域活動中投放適宜的游戲材料,鼓勵幼兒在合理范圍內進行自由操作、自主探索和自主創造,讓幼兒的創造力得到發展,以促進幼兒個性化發展。
(一)滿足幼兒的興趣愛好
不同的幼兒有不同的興趣愛好,這是驅動幼兒積極投入活動并主動探索與主動創造的主要動力。因此,教師在組織開展個性化的區域活動時,設計的活動主題、內容、呈現方式、材料等,應在保證幼兒整體需要的基礎上,盡可能地提供可以滿足每個幼兒興趣需要的元素,以使幼兒產生學習的動力。
(二)符合幼兒的發展
1.符合幼兒的發展水平。幼兒具有個體差異性,其發展水平也不盡相同。為體現區域活動的個性化并確保活動的高效開展,教師應盡可能在材料的類型和使用難度、對幼兒的指導和評價等方面滿足幼兒的發展要求,以確保幼兒在各自的最近發展區得到最大的發展和提升。
2.尊重不同幼兒的發展速度。幼兒認知具有差異性,在一定的活動時間內,不同幼兒對活動的參與程度、道具的掌握程度、知識內容的理解程度等也有所不同。因此,教師在開展活動時,應對不同認知和發展速度的幼兒予以認可和尊重,要一視同仁。在材料提供、內容設計、教學指導等方面,教師應根據幼兒的不同發展速度,進行靈活調整,以滿足幼兒的差異化發展。
3.符合不同幼兒的發展方式。幼兒的發展特點各不相同。如一些幼兒會表現出穩定、持續的發展,而一些幼兒卻呈現了跳躍式的發展;一些幼兒在某一方面的特質非常突出,而另一些幼兒則呈現出較為均衡的發展等。因此,在區域活動中,教師需要對幼兒在活動區域的具體表現、對道具材料的使用等進行細致的觀察和了解,并進行記錄。教師可以通過記錄、分析掌握每個幼兒的不同發展方式和特點,并據此優化區域活動教學,為每個幼兒提供更符合其發展方式的材料、活動指導等,以實現幼兒的個性化培養。
(一)根據幼兒發展需要豐富個性化區域活動
教師應根據幼兒發展需要豐富個性化區域活動,對幼兒園區域活動的類型、材料、內容、方式等進行豐富與創新,使區域活動具有更多的新鮮元素,以更好地滿足每個幼兒的發展需要。首先,教師可以豐富活動區域類型,對常規的音樂角、美術角、故事角、語言角、手工角等進行細分。教師可以將手工角細分為食物、紙藝、橡皮泥等不同活動類型,將角色扮演大類分為娃娃家、醫院、商店、農場等不同的活動類型。其次,教師可以豐富活動材料。例如,在手工角除了準備畫筆、顏料、膠水之外,教師還可以準備折紙、橡皮泥、吹塑紙等。接著,教師可以豐富活動內容。例如,以往的“醫院”角色扮演活動,主要是幼兒穿上醫患雙方的服裝,借助道具開始按部就班的表演。為豐富此類活動,教師可以請幼兒提前學習一些醫院、醫患方面的知識,提前對“醫院”場景和醫患雙方的角色特點有一個初步的了解。這能幫助幼兒更好地詮釋角色,有目的地完成活動。最后,教師可以豐富活動形式。個性化發展不是讓幼兒單獨行動,而是要保證幼兒的個性得到發展。教師可以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根據每個幼兒的實際情況,對小組內幼兒進行角色分工。這可以兼顧每個幼兒的發展特點,能讓幼兒在保持個性、發展自身的同時,體會團隊合作的魅力,并借助團隊的力量促進自身的發展。教師要根據幼兒發展需要,豐富個性化區域活動,更貼合幼兒的真實生活,讓幼兒在不同的活動中展示自己,鍛煉幼兒多方面的能力,促使幼兒獲得更高效的發展。
(二)合理啟發幼兒思考,激發幼兒自主學習
幼兒是個性化區域活動的主體,教師在區域活動中要積極啟發和鼓勵幼兒進行自主學習、主動思考,讓幼兒從“被教師帶著走”變為“主動向前跑”的學習狀態。教師可以通過提問、觀察、指導等方式對幼兒進行啟發和引導。例如,教師講述了《雙管齊下》的成語故事后,可以提出問題鼓勵幼兒進行思考。如張璪除了用筆畫畫以外,還可以用其他東西畫畫等。這些問題可與美術角、手工角等區域活動結合起來,鍛煉幼兒的發散思維。例如,教師可以帶幼兒去沙地,指導幼兒徒手在沙地上作畫,或用沙子堆積、搭建一幅立體的作品;可以讓幼兒在手工角通過剪紙的方式,完成一次重復圖案的剪輯;可以請幼兒以小組合作的方式,每人負責畫作的一部分,鼓勵他們同時作畫等。教師還可以及時提出一些相反的問題,如是否可以不用筆和手完成一幅畫等。教師可根據這些問題引導幼兒展開思考,鼓勵幼兒結合生活常識,自主思考這些問題的答案。幼兒發現除了使用筆和手,可以用腳丫踩,用嘴吹(吹墨畫)等。幼兒通過自主思考,能學會分析與解決問題,從而養成良好的自主學習習慣,這有助于幼兒的長遠發展。
(三)結合實際,動態調整并優化活動內容
在個性化幼兒區域活動的開展過程中,教師應結合幼兒發展與園區實際,因材施教,開展個性化區域活動,以實現幼兒個性化的發展。教師應具備動態調整并優化活動的能力。例如,在音樂角的區域活動中,教師雖然豐富了一些簡易的樂器、道具,但由于資源有限,每一類道具的數量較少,幼兒間可能出現爭執。教師應及時制止并進行如下的個性化引導。
1.這個樂器可以發出“叮叮叮”的聲音,如泉水叮咚一般美妙。但是生活中還有許多器物可以發出“叮叮叮”的聲音,這個樂器并不是獨一無二的,你們能在周圍輕輕敲一敲,告訴老師有哪些東西可以發出這樣的聲音嗎?
2.喝水的玻璃杯、掛在窗邊的風鈴還有上課鈴聲,都有“叮叮叮”的聲音。老師現在準備幾個玻璃杯,你們可以試著往每個杯子中倒入不同分量的水,敲擊并感受聲音是不是有區別。
3.XX發現了玻璃杯中裝水的多少對它發出的聲音有影響,真是太聰明了!其他同學也輕輕敲一敲,聽一聽,看看是不是這樣?
4.那么現在我們以玻璃杯為主角,利用你手中的其他樂器,一起來創作一段你覺得好聽的音樂吧。
教師通過以上的靈活調整和引導,可以有效化解幼兒之間的沖突,讓幼兒發現音樂在生活中的具體表現,并根據得到的啟發和指導進行自由創造,讓幼兒感受音樂的生活化魅力,以發展幼兒的創造力,提升幼兒的音樂審美水平。
總之,教師要高效組織個性化區域活動,就應堅持幼兒的主體地位,不斷豐富區域活動的類型、材料、內容、形式等,保持活動的新鮮感,以提升幼兒的參與度。教師要善于啟發并鼓勵幼兒進行自主學習、主動思考,并根據實際情況對區域活動進行調整和優化,以滿足幼兒的需要,促進幼兒的個性化發展。
(作者單位:寧夏中衛市海原縣第一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