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顏
全息教育旨在引導學生通過交往活動建立一種積極的關系,它關注兒童的完整性、學習的泛在性以及建構的整體性。文章基于交往合理性的理論和全息教育“關注每一個”的理念,以教學活動為載體,開展全息視域下學科交往的實踐研究,以期引導學生在學科學習中積累交往經驗,在交往中獲得更多的學習體驗。
全息教育理念下的交往關注兒童每時每刻的發展。全息課堂重視先學,先學與傳統的預習不同,它是聚焦問題和任務的學習。在學習新課之前,教師要將學習內容融入問題,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學生的先學是傾聽自我、與自己對話的過程,是一個獨立的“我”與“我”交往的過程。
(一)交往是“我”與“我”的知識關聯
以《面積的變化》一課為例,此課的教材內容較為簡單,要求學生通過計算已知邊長的正方形面積,與原來的正方形面積進行對比,得到初步規律。筆者根據學生學習情況改變了教材內容,引導學生進行猜測和探討,使其掌握面積變化與邊長放大(縮小)比之間的關聯性原理。
教師在設計規律探究類的先學內容時,要準確定位,以整個單元的知識學習作為基礎。大多數學生能夠通過一個單元的學習,初步掌握變化規律。同時,教師要帶領學生回顧學過的知識,整合新學知識和原有知識之間的聯系,幫助學生發現規律,敘述規律及完善規律。
(二)交往是“我”與“我”的問題對話
教師應引導學生在先學過程中提出與課程內容相關的探究問題。教師在引導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及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要關注學生的個性問題,也要關注學生的共性問題。教師應讓學生自主提問,促使學生自主完成探究任務,以調動學生參與探究活動的積極性。教師可將有相同意向的學生分為一個探究小組,并讓學生推選出組長,由組長進行統籌安排和任務分工。小組成員運用已學的探究方法開展新的探究活動,鞏固舊知,發現新規律。
教師基于全息教育理念開展學習活動,有助于學生找準學習起點,突破傳統學習模式下自我交往的被動性,成為學習活動的主角。
基于全息教育理念的數學課堂讓位于合學和講學,同伴交往成為課堂教學的新形態。
(一)合學交往讓探究可見
學生在先學探究過程中形成的觀點、提出的問題需要進行驗證,合學是學生學習的新需要。全息教育理念下的合學指不同小組學生提出個性問題,通過共同探討共性問題,解決疑難問題。
例如,筆者在教學《面積的變化》一課時設計了5~6分鐘的探究活動,指導學生完成了多個平面圖形的舉例驗證。合學是學生之間相互補充的過程,學生通過共同探討解決疑問,發現規律,形成經驗。合學是主體和主體之間的交往活動,學生能基于自己的知識經驗在合學交往中建構新知,獲得共同成長的交往體驗。
(二)講學交往讓思維外顯
學生不僅要學習新知識,也要將學到的知識進行輸出。全息教育理念倡導學生為主體開展講學活動,共同探討問題并提煉討論成果。在講學的過程中,學生要注意清楚地表達小組共同觀點,讓自己的觀點獲得更多的認同,這也是主體之間交往的過程。
以《表面涂色的正方體》一課為例,筆者提出了講學要求。首先,每個小組自主推薦講學代表,介紹小組合作學習的收獲;其次,在其他小組成員講學的過程中,學生如果有疑問或不同意見,可以在講學結束后立即提出;最后,被質疑的同學可以進一步講解,組內同學也可以補充發言。以下為《表面涂色的正方體》的講學課堂片段。
Z同學:“其實36就是前面的24加上了12得到的。”
N同學質疑:“為什么是24加上12?”
Z同學:“因為正方體有12條棱,將棱4等分時有24個2面涂色的小正方體,那將棱5等分時每一條棱都會增加1個,所以增加12個這樣的小正方體。”
N同學追問:“如果沒有的前面4等分,那36是怎么得出的?”
Z同學補充:“只能用(5-2)×12的方法了。”
學生通過全息課堂中的合學與講學,學會對話與傾聽,學會主動與他人交往,拓展交往視野,在與他人的交往中汲取更多知識。
全息教育理念下的交往面向兒童發展的“每一個可能”。全息教育理念下的教學評價基于學情以及真實的課堂生成情況,倡導師生共同參與。
(一)教師的華麗轉身
教師應通過數據分析學生的學習成果,提高教學質量。教師可通過云平臺分析學生的先學情況,進行更有針對性的教學設計。
以《復式條形統計圖》為例,學生根據先學要求獨立制作復式條形統計圖。筆者通過云平臺了解每一個學生的先學成果,并組織學生對自己的統計方式進行講學,講述制作原因及優點。學生可通過對比他人的觀點,在優化中達成共識。教師在全息課堂上無須進行過多的評價,只需在關鍵處點撥和引導。
(二)學生占主導地位
學生是課堂的定位者,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學情設計教學內容,根據學生的掌握情況改變課堂走向。在《表面涂色的正方體》一課的先學過程中,學生根據筆者提供的示范視頻,制作一個表面涂色的正方體,并進行自主探究,提出自己的觀察發現以及對規律的猜想。學生可把自己的制作過程以照片、文字或者微視頻的方式在云平臺進行實時分享,也可在云平臺觀看他人的制作成果。學生成為教學評價的主角,能夠看到同伴的成果,與自己做出對比,并改正不足。全息教育理念下的交往是師生角色的融合與突破。

全息教育理念下的交往聚焦兒童發展的每一個過程,筆者基于家長立場設計了全息研學的交往活動,以期從學科學習的角度促進親子交往。
(一)開展一個研學小課題
課程結束并不意味著學習的結束,教師應借助課堂中未完成的學習話題,設計后學項目活動,實現課堂的延伸學習。
以《復式條形統計圖》為例,筆者引導學生根據班級實際情況進行分類、統計和匯總,并設計研學任務。筆者向學生布置了研學任務單:一是分組,學生要根據自己的體質狀況,與同學組成探究小組;二是合作,學生要通過查找圖書資料或是采訪專業人士等方式,了解提升體質健康水平的方法,設計合適的健身方案;三是分享,學生要在班內開展一次專題交流。此外,家長可作為組員參與小組的健身方案設計,為孩子提供更專業的指導。
(二)錄制一段后學微視頻
筆者通過實踐嘗試,創設了一種新的數學作業模式,即口頭作業微視頻。每次布置練習任務時,筆者會提前邀請一位學生作為“小主播”,錄制一段示范性的微視頻,發送到全息平臺。其他學生可按照示范性視頻進行練習,這種方式有助于調動學生練習的積極性。家長通過視頻、照片等方式記錄孩子的學習過程,有助于了解孩子的學習情況,關注孩子的個性問題。在全息教育理念下的交往活動中,家長不再是一個旁觀者,他們能夠與孩子共同成長。
(作者單位:江蘇省常熟市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