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春苑
幼兒園經常會調整配班教師,新組合的兩名配班教師在個性、處理問題的方式等方面有所差異,有時可能會出現一些摩擦。配班教師之間、教師和幼兒之間、教師和家長之間,都需要一個相互磨合、相互適應的過程。因此,教師之間要加強溝通,遇到問題時要協商解決,擺脫因矛盾導致的煩惱和不快,提高幼兒教學工作的效率。筆者從自身的教學經歷出發,討論了教師在接新班時的心態,提出了融入新班教學工作的方法,以期為各位教育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參考。
(一)三種教學情景
情景一
開學第一天,筆者上早班,站在活動室門口,微笑著迎接幼兒。多數幼兒進來后見筆者在打招呼,他們會先望望四周,發現沒其他老師才會對筆者說“老師早”。一個幼兒在門口不肯進來,被家長強行拖進來后哭著說:“我不認識這個老師,我要回家。”筆者拉著他,和他交談、哄他,可他仍然又哭又鬧,直到張老師進來他才安靜了下來。
情景二
剛開學這兩天,張老師要處理的事情比較多。部分家長來接孩子時會把張老師圍在中間,詢問幼兒當日的表現情況。張老師既忙著給孩子的物品貼標簽、寫名字、整理擺放,還要解答家長不同的問題,忙得團團轉,但是卻沒有家長主動和筆者交流。幼兒在放學后會特意跑到張老師面前道別,經家長提醒后才來和筆者說“再見”。
情景三
在吃飯時,幼兒亂哄哄的。于是,筆者給他們講了兩個故事。可一停下,他們立刻又吵了起來。直到張老師站到教室中間,威嚴地說了一聲:“誰這么吵?”幼兒馬上鴉雀無聲,在接下來的吃飯、收拾桌面、散步等環節都很安靜。
(二)教師的心態變化
由于園內工作崗位的調整,筆者剛送走一屆畢業生,被安排接手現在的大三班。在剛開始的幾天,筆者感覺很不適應。
幼兒園的帶班制度一般都是三年一循環。筆者有自己的帶班方式和管理風格。但現在張老師常規訓練的方式,活動的組織方法、課程的銜接方式以及教學中的一些細節處理方式都和筆者不一樣,這讓筆者感覺有點手足無措。
比如,在安排值日生時,筆者以前是按照組次輪流值日,而張老師是將幼兒分成了單周組和雙周組,每天都安排了幾個不同的幼兒。筆者表示疑問:“幼兒能分得清單周和雙周嗎?”張老師說:“我們以前都是這樣,家長會幫他們記得的。”比如,班上幾個調皮的孩子被張老師安排在一組,靠著講臺坐,幾個孩子相互干擾。而筆者以前的做法是將這些孩子分散開,安排他們和性格安靜的孩子坐在一起,這樣可以避免他們集中打鬧,還可以促進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
另外,張老師帶班時幼兒很聽話,而筆者帶班時他們就十分吵鬧。因此,在開學第一周筆者有點心煩意亂,一度懷疑自己的教學能力,對自己有點信心不足。但是,筆者轉念一想,自己有這么多年的工作經驗和良好的人際溝通能力,一定可以帶好這個班級。于是,筆者決定變被動為主動,盡快改變目前的尷尬狀況。
(一)三種教學情景
情景一
在家長會上,筆者向家長作了自我介紹,并就前一階段的工作進行了自我批評,比如對班上幼兒的情況了解得不夠全面,未能盡快將孩子和家長對上號,班上的事情大多是張老師在處理,她比較辛苦等,主動邀請家長今后有事可以及時跟自己聯系。例如孩子升入大班后家長如何配合幼兒園進行家庭教育,如何引導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行為習慣等,家長都可以向筆者咨詢,筆者會提供相關的建議等。隨后,筆者和幼兒家長們進行了探討,交流氣氛友好而熱烈。
情景二
在接送孩子的時間段,筆者會熱情地和幼兒及其家長打招呼,并且就孩子當天的表現和家長簡短地聊幾句。面對家長關心的問題,筆者耐心地予以解答。長此以往,家長逐漸對筆者熟悉了起來,紛紛向筆者詢問孩子的教育問題,向筆者征詢家庭教育的方法。
情景三
一次放學后,筆者和張老師進行了一次深入的溝通:“到這個班,我發現好多事情和我以前的處理方法不一樣,因為不知道你們之前是怎么安排的,所以有的事沒有貿然插手,這段時間辛苦你了。”在張老師表示理解后,筆者贊美了她的工作成績,說道:“從你的身上,我感覺到年輕人的活力與朝氣,你做事情很快,在速度上我遠不及你。我覺得我一定可以配合得很好,我有信心。”
(二)教師的調適方法
接下來的一段時間里,筆者與孩子們進行了良好的互動。在午睡前,筆者給他們講好聽的故事;在上課時,筆者陪他們做各種好玩的游戲。同時,筆者每天會盡量抽出時間,和孩子們進行平等的談話,了解他們的性格愛好、家庭狀況等。很快,孩子們接納了筆者,遇事會主動向筆者請求幫助。在家長方面,筆者主動出擊,加強和幼兒家長之間的交流,用熱情、誠懇的態度,贏得了幼兒家長的尊重和信任。在班級事務上,筆者主動承擔了部分工作,和張老師一起做一些資料填寫、物品管理、清潔衛生的工作。
慢慢地,班級的各項工作開始走上了正軌。筆者及時上交了教學計劃,填寫了幼兒園的各項報告計劃,收集了各種各樣的教學資料,為孩子們布置了溫馨、舒適的學習環境,豐富了孩子們的游戲內容。班級管理工作進行得井井有條,筆者和張老師之間的合作日益默契。對于有爭議的問題,如孩子座位的安排,筆者會以商量的口吻提出自己的想法,如果張老師覺得合理就會采納建議。經過一段時間的相處,兩個配班教師相互熟悉、相互了解、知道了彼此的個性、脾氣,筆者的心情一下子輕松了不少。
(一)三種教學情景
情景一
早上來園時,凡凡的媽媽笑著對筆者說:“凡凡回家說,‘我們現在的陳老師和以前的關老師一樣,很有耐心,我很喜歡陳老師’。”游戲時,睿雅跑過來拉筆者:“老師老師,快來幫忙,我搭的汽車有點問題。”
情景二
下午放學時,其他幼兒都被家長接走了。成成的媽媽最后來,對筆者欲言又止。筆者主動與她進行了溝通,在交談中得知了成成家庭的不幸以及她獨自撫養孩子的辛苦。針對她目前的生活狀況,筆者從教師的角度給了她幾點建議,并且希望她用積極的生活態度去影響孩子、改變困境,還鼓勵成成媽媽堅強樂觀一點,讓她把筆者當朋友,可以經常和筆者聊聊天,舒緩一下情緒,成成媽媽離開時對筆者表示了感謝。
情景三
其他教師到筆者班觀察,他們驚訝地說:“你們班做事情好快呀,我們班還有很多事都沒做呢。”筆者說:“那是張老師動作快呀,你看,好多事都是張老師做的。”張老師說:“陳老師太謙虛了,都是你指導得好,再說,你做事精益求精對我也有促進。”最后,筆者和張老師相視一笑。
(二)教師的感悟體會
幼兒園和中小學不一樣,一般是由兩到三個教師共同管理一個班級,配班教師之間的合作就非常重要了。配班教師的教育理念、教育方式都是家長衡量幼兒園教育質量和幼兒園管理水平的標準,因此,教師之間的團結互助才能推動班級工作的順利開展。
據筆者調查,幼兒園大多都是女教師,流動性較強,幼兒園經常會調整配班教師。雖然一般情況下教師帶班是三年一循環,但實際上幼兒園會重新搭配配班教師,有時某些班級會出現中途更換教師的情況。教師配班的原則一般是老配少、強搭弱。在接新班時,配班教師之間可能由于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的差異而產生矛盾,這會極大地影響教師的心態。
以筆者為例,配班教師首先要調適好心態,不能認為自己有經驗、有能力,要求其他教師事事都聽自己的,或是倚老賣老、什么事都丟給年輕教師去做,這會給新教師帶來心理壓力,不利于新教師的專業成長。教師之間要經驗互補,多考慮對方的感受,不能我行我素,一定要加強彼此的溝通合作,遇事大家協商解決,這有利于解開配班教師之間的誤會,形成和諧、互助的同事關系,進一步推動幼兒園教學工作的開展。
總的來說,幼兒園的工作是瑣碎的、繁重的,配班教師之間要相互理解、及時溝通,遇到困難時要互相幫助,要處理好同事關系、師生關系、家校關系。同時,每個教師都要端正心態,加強自身的道德修養,從大局出發,不斤斤計較,盡職盡責,在為幼兒創造和諧向上的學習環境的同時,讓自己享受到幼兒園工作的樂趣。
(作者單位:江蘇省儀征市五一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