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愛琴
教師的培養是師資隊伍建設的重中之重。園本研修也是教師自身發展和專業成長的重要途徑,對青年教師來說,園本研究更是他們專業發展的基石。
我園自 2019 年 9 月由私立園轉為公辦園以來,得到了上級部門的大力支持,無論是硬件投入,還是教師的輸送,都給予了強有力的支撐。目前全新的教師隊伍呈現年輕化,平均年齡為 29.9 歲,新教師占比 12%,青年教師占比 62%,骨干教師占比 26%。如何通過園本研修切實提高青年教師的教育教學業務能力和水平,已是擺在我園面前迫切需要解決的現實問題。基于我園前期積淀的對青年教師的傳幫帶經驗,聯系當前的探索實踐體會,我們逐漸形成了新的園本研修模式——兩手兩法。
一、“兩手兩法”園本研修模式簡介
“兩手兩法”研修模式是指研修主要分為兩個基本環節,這兩個基本環節相對獨立,相互依存;同時有“兩法”做基礎,保證每個環節能順利進行。
(一)“兩手”的基本環節:
1.“審議”——建立課程主題、內容、目標的“審議”制度,提高教師主題解讀、環境創設和游戲觀察的能力。
2.“探索”——加強課題研究的“探索”,提升教師的研究、實踐和反思能力。
(二)“兩法”的具體內容:
1.多元研修法
2.反思實踐法
二、“兩手兩法”研修模式的運用與實踐
(一)建立“審議”制度,提高青年教師的主題解讀、環境創設和游戲觀察能力。(多元研修法)
在審議過程中采用的方法應具有多元化,以前針對主題解讀、環境創設和游戲觀察等問題,教研組長組織大家討論交流,發言的總是少數老師,效果不明顯,尤其是青年教師發言的寥寥無幾。于是,我們嘗試采用多元研修法,通過以下的一些方式,收到了預期的成效。
1.“主題審議”優化“主題教學”(頭腦風暴式)
課程主題除了繼園級審議外,增加了年級組集體審議和班級教師審議。年級組的集體審議主要分為前審議和后審議兩個時間節點,著眼于計劃和評價;班級教師的審議重在過程性審議,主要負責審議課程的具體實施。針對每月的課程主題,我園打破了原有的主題課程結構圖,引導教師結合各班的特點確定課程目標和課程內容,建構新的主題課程結構圖。由于課程審議下延到了年級組和班級教師,使青年教師成為了審議組中的成員,這樣就切實提高了她們對于課程的解讀和創造能力。
2.“有機整合”優化“學習環境”(分層-聯盟式)
以往青年教師是學習環境創設的被動執行者,缺乏參與的主動積極性,但青年教師思想活躍、各有所長,這是她們的優勢。為了充分發揮她們的優勢,在“環境審議”中我們采用了“分層-聯盟”的研討方式,例如:首先在園內進行園內的審議,制定了環境改造的總方案;然后根據青年教師的特長進行了分組,并負責討論、制定改造方案;在進入改造實施后可以針對共性問題進行大討論,也可以針對一個組的問題開展內部研討,并進行細節的及時調整。通過這樣的活動既讓我園骨干教師從青年教師身上都獲得了新的啟示,更促進了青年教師專業水平的有效提升。
3.“個別觀察”優化“自主游戲”(情景切入式)
游戲是幼兒園的主要活動形式,也是幼兒最基本的學習方式,而教師是幼兒游戲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導者,但這一角色作用的體現和落實都需要借助觀察去了解、把握幼兒在游戲過程中的發展狀態和需要。在“游戲審議”中我們采用了“情景切入”的研討方式,即游戲情景的再現以及由此開展的觀察、切磋和討論,這就需要著重培養教師的觀察能力。譬如:在“美工游戲區域材料投放多樣化”專題研討活動中,我們為青年教師設立了“問題墻”,要求她們敏銳地捕捉游戲材料投放后幼兒反應的有關信息,用便利貼貼在“問題墻”上,以利她們之后思考和探討。
(二)加強課題研究的“探索”,提升教師的研究、實踐和反思能力。(反思實踐法)
在重視教研的同時,科研也是不容忽視的。我園的科研課題是《源于生活的幼兒“童真童趣”美術活動的實踐研究》,青年教師應該以一個研究者的身份進入課題實踐中,并逐步成為一個對自己的實踐不斷反思的“實踐反思者”。我們主要通過以下兩種方式:
1.組建專家輔導組,幫助青年教師在實踐過程中理清方向和思路。
在原先子課題組的基礎上,組建專家輔導組,主要由課題組長、子課題組長和科研專家組成。每月初進行一次專家“會診”活動,課題組長和子課題組長分別總結上一階段的研究情況;并在專家的輔導下,制定下一階段的研究目標和研究內容。在各個子課題組研討活動中,青年教師通過子課題組長的指導,逐步理清研究方向,為青年教師進一步的實踐活動提供新的思路。
2.建立課題互動組,促使青年教師在實踐中反思,在反思中實踐。
在課題研究的大背景下,每個班級根據自己班級特點確立了研究小專題,隨后以班級為單位,根據小專題分成6個不同類型的互動組。每個互動組都由青年教師負責選擇研究內容,充分發揮她們的主體地位,提升她們在實踐中的反思能力。例如,月底的“生活化美術課程探索”主題互動會上,每個互動組的青年教師作為代表介紹自己互動組的課題開展情況,并且反思實際過程中的困難和不足,從而制定下一階段課程的發展目標、課程內容及評價機制。
三、“兩手兩法”研修模式的成效與思考
近兩年來,我園“兩手兩法”研修模式的運作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取得了豐碩的成果。我園論文、教案及案例獲獎共53篇,其中省級11篇,市級獲獎42篇,教師比賽、公開活動展示或獲獎共9人次,其中區級2人次、共同體級7人次;7人獲得職稱晉升;1人次獲區級榮譽。
可見,此研修模式對青年教師專業素質提高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非常有研究與推廣價值。今后我們將一如既往把教師專業發展放在全園工作的首位,不斷激發教師的內在動力,營造寬松的工作環境支持教師主動學習,創造良好的學習條件鼓勵教師發展提升,把我園真正建設成為教師的精神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