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俞琳
【摘要】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媒體平臺逐漸融入我們的日常生活,由此我們踏入了“微時代”。源于生活、服務生活、工具性與人文性統一的語文學科緊跟時代步伐便出現了“微寫作”。但是現實教學中往往缺乏系統的有針對性的有效教學策略。本文試著從教學前思維激發、教學中實施方式多樣化、教學后評價反饋互動性三方面探析,以期通過有效的寫作訓練,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提升學生語文綜合素養。
【關鍵詞】初中語文 ? 微寫作 ? 教學策略
一、問題的提出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關于寫作教學的實施建議中明確提出:“寫作是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達和交流的重要方式,寫作能力是語文素養的綜合體現。寫作教學應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于動筆,樂于表達,應引導學生關注現實,熱愛生活,積極向上,表達真情實感。”同時,提到了很重要一點:“寫作教學要積極合理利用信息技術與網絡的優勢,豐富寫作形式,激發寫作興趣,增加學生創造性表達。”“微寫作”正順應和符合這一要求。
然而,信息時代的到來,媒體平臺備受社會各界人士的關注,“微時代”進入了學生的日常生活。“微寫作”應運而生,近年來,“微寫作”因為其方式與生活更貼近,形式呈現出多樣化,已然成為初中語文寫作的一大鐘愛。諸如:小作文、片段作文等,教師若能利用好“微寫作”,很大程度上能激發學生的寫作欲望,為學生提供表達心聲的平臺,強化學生的寫作技能。但初中語文教師在日常的寫作教學過程中,雖已在使用“微寫作”的形式來鍛煉學生的寫作能力,可是缺乏系統的概念和有針對性的教學策略。本文試著從自身教學經驗出發,梳理“微寫作”的來龍去脈,總結歸納有效教學措施,讓學生樂于接受“微寫作”教學方式。
二、“微寫作”的概念內核及特征表述
其形式包括“微小說”、“微詩歌”、“微故事”“微笑話”等。 “微寫作”的字數很少,大多控制在100-200左右。
我認為,“微寫作”即微型寫作,就寫作的某一基本能力點展開具體而微的訓練,在表達方式上可以敘事、抒情、描寫、議論;文體形式可以是散文、詩歌等,也可以縮寫、略寫、擴寫、改寫,可以針對一個細節精雕細琢,也可以豐富填充局部內容,相對“大作文”,“微寫作”更為經濟、凝練,也更具有實用性。
三、“微寫作”教學的實施操作
日常教學中,“微寫作”教學存在一定的誤區,如教學未成體系,后續訓練缺乏,命題形式單一,寫作思維受到限制,常規訓練較少,教師講評為主,學生欠缺指導等,因此我在“微寫作”教學中,逐步摸索探究,總結出如下操作和實踐策略:
(一)累積課內課外,激發立體思維
學生動筆總會出現“無從下筆”的尷尬境況。由于沒有將平時所思所想與 “微寫作”有效聯系,教師沒有刻意引導學生將平時的積累轉化為“微寫作”素材。因此,我以為,在教學之前,可以從積累素材、精選題目、掌握技巧三個方面著手。
1.提煉積累素材,構建立體網絡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想要具備靈活的“微寫作”思維,首先要注重素材積累。素材的積累提煉可從課本教材、課外閱讀和生活實踐入手。
精選活用課文素材。
巧用古詩文。入選到教材的文章堪稱經典,故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古詩詞為微寫作教學所用值得提倡。截取寫“秋”的習作片段:
學生習作:秋,是枯藤老樹昏鴉,古道西風瘦馬,是斷腸人在天涯的悠悠游子羈旅之思;秋,是長煙落日,羌管悠悠,白霜鋪地,是馳騁沙場的白發征夫之淚;秋,又是晴空一鶴,排云直上,是豪邁達觀者的碧霄詩情······
秋景是常見的,學生所寫的內容完全化用初中所學的古詩詞,在理解、背誦基礎上進行創作,是學以致用的體現。
活用名人故事。教材中有許多中外名家的故事,可為微寫作所用。
例如:教師節馬上到了,請你將自己相對老師所說的話表達出來。
學生習作:尊敬的老師,今天是您的節日,我把祝福送給你您。······您那溫暖人心的啟發性語言猶如指南針,在給茫茫大霧中航行的我指明方向。給予我前行的力量;······
這屬于應用類的“微寫作”,在日常生活和考試習題中很常見,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思考教材中描寫教師有關課文,最典型的就是海倫·凱勒的《再塑生命的人》,活用文章中的經典語句,增加寫作文采。
2.精心挑選題目,強化遞增性練習
良好的題目,能達成階段性遞增訓練效果,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提升寫作能力。在設計微寫作題目時,要有系統性和連貫性,與教學進度保持彈性。隨著進度開展不斷升級,題目選擇要廣,可以是實際應用、模仿改寫、點評賞析、自我創作等。并關注時下熱點,選擇具備可探討性、有研究價值的題目。
例如:在執教《植樹的牧羊人》一文,我會積極利用教材中“積累拓展”中的題目,讓學生關注社會中默默的“種樹”人,記錄事跡,寫出評價和感受。
再如:當下餐館會把青蛙當做“中華美食”,我要學生聯系生活,以及青蛙的特點,發表觀點。這是時評類的“微寫作”,可以發散學生思維,關注日常生活。
3.引導掌握訓練技巧,夯實奠定寫作基礎
學生在進入初中之前,一直都在寫作,具備一定的功底,但初中寫作,難度和思維都升級了,學生需不斷儲備訓練技巧,包括審題立意、選材布局、語言組織表達能力和自我復查修改意識。我在平時的教學中,十分注重每個單元的寫作訓練,我擅長利用語文寫作“微課”資源引導學生。比如在《文從字順》這一課中,我就制作微課,放到群里,讓學生主動學習,有針對性的微型課,不僅省時,而且高效。諸如此類,夯實學生的寫作基礎,對“微寫作”教學有非同凡響的意義。
(二)有的放矢啟發,實施方式多樣化
微寫作創作形式自由靈活。教師在平時教學中力求多樣化實時策略,我主張創建完善的寫作教學體系,將微寫作與閱讀教學、口語交際等板塊有機結合。利用班級會議形式,引入微寫作訓練,鍛煉學生思維,實現教學實施多樣化的教學目標。
1.創建完善的教學課程
微寫作教學應從大作文教學的附屬狀態中獨立,并設計完善的微寫作教學體系。
微寫作教學可以從以下四個環節逐次展開:教師擬定教學目標,學生確立寫作方向------教師指導啟發,學生構思寫作------成果互批互改,共同成長------師生交流總結。
2.在其它教學模塊中開展“微寫作”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關于寫作教學中提出建議:“要重視寫作教學與閱讀教學、口語交際教學之間的聯系,善于將讀與寫、說與寫有機結合,相互促進。”因此,我在閱讀教學和口語交際中開展微寫作教學。
閱讀教學與“微寫作”
課文教學融入微寫作教學
例如:上自讀課文莫頓·亨特的《走一步,再走一步》,這篇課文描寫“我不同階段心理活動”很有特色。于是我就設計了以下“微寫作話題”:假如你是文中的“我”,孤身一人,懸崖遇險,你有什么想法?怎么做?假如是你的同學遇險了,你會怎么做?于是學生就有了各種各樣的答案。這有利于學生發散性思維的激發。
綜合性學習引出微寫作討論
例如:部編本教材八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的綜合性學習主題是《我們的互聯網時代》中,網絡詞語“小研討”中,我設置微寫作主題:你是如何看待網絡語言“點贊”“吐槽”“搶沙發”等。
四、結論與思考
初中語文“微寫作”教學,雖然具有獨特的優勢,在訓練方面省時高效,但是由于篇幅的限制,很容易出現零碎、結構無法展開、表述不清、立意不夠深刻等問題,而且由于字數的限制,難以區分學生寫作水平。
作為一個新興的考查項目,其指導理論還不夠成熟,但是我通過一線教學的實踐探究,按照課前思維激發、課中實施方式多樣化、課后評價反饋互動性等操作模式,最后取得了一些優秀的成果。比如學生寫作熱情高漲,其思維、理解、分析和表達能力都得到了提高。由于其短小精悍,學生更愿意花時間,從應試角度看,試題中的“微寫作”得分率普遍比之前和平行班要高。
參考文獻:
1.《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2.《中國寫作學理論》,杜福磊,中央編譯出版社,2004
3. 《中學作文教學導論》,于漪,山東教育出版社,2000
4.《葉圣陶語文教育論集》,葉圣陶,教育科學出版社,1980
5.《“微寫作”對中學作文的影響》,郭素青,《教育實踐與研究》,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