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雪芹



教學內容
教材分析
這是選自牛津四年級的對話課,講述的是老鼠偷吃貓食的故事。然后授課老師融合擬聲詞,增加臺詞的戲劇性,將對話作為劇本進行教學,整合成英語戲劇課。
學情分析
本校四年級學生學習了四年的英語,已經有了一定的英語基礎。在第一課時,學生已經學習了第一個版本的《Milly and Mog》。學生對這個文本有了基本的了解,對關鍵的臺詞進行了記憶。但是,在這個版本中,沒有圖片,沒有各種擬聲詞。
本課時,文本的內容增加了各種擬聲詞,并配上了情景圖片。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學生能理解擬聲詞并在情景表演中演繹出其含義。
2.學生能模仿角色,進行表演。
3.學生能通過根據表演標準評價他人。
過程和方法
1.通過體驗式學習,感受角色情感與動作,提升英語語感,加強語言綜合運用能力。
2.通過語音遷移學習,促進學生了解擬聲詞在戲劇中的重要性;
3.通過合作探究學習,提升學生英語學習和思維的能力。
情感和態度
學生能用英語評價他人的表演,“以演促評,以評促演”。
教學重難點
重點
1.引導學生在圖片的幫助下理解故事,并能流利地朗讀和表演故事。
2.學生能夠用英語評價他人表演。
難點
1.學生能夠聽懂指令,能靜能動。
2.學生能夠按標準評價他人,以評促演。
設計思路
立足課堂,邊玩邊學
兒童戲劇是注重孩子的智力開發、天性釋放、氣質等方面開發的表演課程。“玩耍”,則是兒童戲劇的主軸,有游戲的地方就有戲劇。而“戲劇課”與“英語課”有著一些差別:在英語課中,主要以個人或小組操練為主,而戲劇課是一個群體活動,是一個讓大家都能參與的游戲。群體活動能幫助緩解部分學生的害羞與靦腆,不必害怕錯,也不會讓他們特別顯眼。 戲劇課是孩子們的舞臺,是他們的秀場,需要放手讓他們去感受和展示“快樂”、“痛苦”、“生氣”、“疲累”……為了讓孩子們能靜能動,在學中“玩一玩”,在戲劇課中我們要提醒孩子注意表演區域和傾聽。
體驗角色,邊仿邊說
戲劇學習中,學生需要善于“模仿”。在《Milly and Mog》的故事里有一只肥貓和一只機靈的小老鼠。對于肥貓Mog,孩子們對它的感情變化拿捏得會有些不到位。只通過英語的指導和講解,孩子們并不能完全明白我的意思。所以,我需要先示范。在表演Mog時,我們始終不能忘“肥貓”的本質,不能變成一個“人”,必須謹記“貓”言“貓”形。
自由表演,邊演邊評
因為每個學生有自己的學習方式、習慣和天賦,他們在表演時會有不同的表現形式,所以我通過生評和師評兩種方式,以評促演。由于語言的限制,四年級的孩子們并不能如母語般暢所欲言地表達自己的意見。于是,我提供了一些評價維度:Facial Expression(表情)、Body Language(肢體語言)、lines(臺詞)、stage(舞臺效果)。孩子們帶著標準去觀看表演,能幫助他們集中注意力,而評價更是體現了他們的思考。學生的評價如果存在些偏頗,我就進行矯正和總結。
教學準備
教師:PPT、黑板、視頻、碗、地毯。 學生:任務單。
教學流程
教學反思
初現問題,探討原因
剛剛試教時,教師運用故事性的情境、游戲化的手段,但孩子對于活動不積極,不感興趣,答非所問,現場活動氣氛沉悶。 顯然,活動了無生趣的原因出在教學情境創設這個細節上。放大細節來看,凸顯的問題實質是“情境創設沒有孩子、只有任務”。對于學生來說,對于這個故事不夠熟悉,不能完全理解主人公的情感。因此,在與孩子的互動中,創設一些與經驗匹配的新鮮事,才能喚起孩子的興趣,引起孩子的共鳴并去參與,進而主動地將課堂外的經驗運用到現場學習中,去解決問題,獲得新經驗,體驗快樂。
“計劃沒有變化快”,孩子的經驗和元認知是影響其行為的直接原因,這也是孩子“真實”的可愛。 “教學是一種探險活動”,教師在活動現場隨時處于一種“危險”中,需要教師隨機應變,對實踐做出分析、判斷和行為反應,這正是專業判斷力的體現。
呈現事件,實踐理念
針對課堂中出現的問題,首先教師再次整合優化文本,讓文本更有趣,再通過戲劇游戲破冰,在表演中不斷示范,讓學生在合作中共同進步。并且因為每個學生有自己的學習方式、習慣和天賦,他們在表演時會有不同的表現形式,所以教師通過生評和師評兩種方式,以評促演。由于語言的限制,四年級的孩子們并不能如母語般暢所欲言,表達自己的意見。于是,教師提供了一些評價維度:Facial Expression(表情)、Body Language(肢體語言)、lines(臺詞)、stage(舞臺效果)。孩子們帶著標準去觀看表演,能幫助他們集中注意力,而評價更是體現了他們的思考。學生的評價如果存在些偏頗,教師就進行矯正和總結。
給孩子機會表達,耐心地傾聽孩子的心聲,這既是一種尊重和維護,也讓教師有機會進一步了解孩子。孩子的自我認同往往建立在同伴和成人對自己的評價上。但是,一旦孩子長期得不到認同就會對孩子的自信心建立產生消極影響,所以需要引導孩子發現自己,認同自己,欣賞自己。看來破解問題事件的關鍵,是教師需要用欣賞的眼光發現孩子的成長,需要學會換個角度看待問題,并且能夠及時向孩子傳遞你所發現的正面信息,給孩子積極的鼓勵。這樣的表達一定能帶給孩子欣喜和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