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霞
讀寫能力的培養,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長期以來,老師們一直致力于此項實踐研究。“情境寫話”“模仿練筆”“觀察日記”……手段層出不窮,但孩子的讀寫能力到達一定位置,就原地踏步,難以提高了。究其根本,主要是因為平時的訓練零散、重復,缺乏系統性、梯度性。由于老教材注重隨文學習,知識體系被弱化,教學梯度不明朗,給廣大教師整體把握教材添加了難度,到底該如何克服這些問題呢?
福音:助學系統提供支架
統編教材的出現,讓大家找到了出路。它“整體規劃,有機滲透”,從整體到局部,從宏觀到微觀,目標指向更加明確。尤其是它的助學系統,為兒童讀寫能力的提升搭建了一個支架。讓讀寫訓練從“單一”走向“多元”,從“零散”走向“系統”,從“重復”走向“梯度”,滿足了兒童認知的“發展規律”。
何為助學系統?它是統編小學語文教材三大系統之一,即教材中幫助師生學習教材的相關內容,包括單元導語、學習提示、課文批注、課后習題、閱讀鏈接和泡泡等。它根據課標要求、針對不同年級的學生年齡特點,圍繞著單元要素呈現了聽、說、讀、寫不同方面能力的訓練點。
探究:助學系統助力策略
如何善用“助學系統”,讓讀寫訓練走向“多元”“整體”“梯度”呢?我在統編教材第八冊的教學中進行了探究。
一、巧用助手,豐富形式
1.小泡助陣,問題中啟示
“小泡泡”,顧名思義,圈起的文字具有泡泡的形狀,它的位置不固定,有時文中現,有時篇末出,甚至還能跑到“語文園地”和“拓展提升”中。
第四單元《貓》中泡泡言“從‘小梅花’我體會到……”知道這是小貓的泥腳印以后,我這樣激發同學們思考:作者為什么不說是“泥腳印”呢?同學立即就想到了“小梅花”表達了作者對小貓的喜愛之情……小小的泡泡,能激發孩子的思維,給出深層的啟示。
2.習題幫忙,概括中總結
課文《白鵝》課后讓學生從三個方面摘抄表現白鵝“高傲”的詞語。同學們在摘抄的過程中不僅能總結出單元要素,抓住動物的特點,還能促進抓關鍵詞閱讀,提高了閱讀能力。
3.鏈接閱讀,對比中提升
《貓》后的“閱讀鏈接”中有兩個片斷都是寫貓的,夏丏尊的側重寫家人對貓的態度,周而復的則主要寫了貓的外貌神情,字里行間都洋溢著作者對貓濃濃的喜愛之情。對比閱讀后,同學們自然而然就能得出結論:表達一種感情,方式有很多種。
二、整體構建,小處入手
“雙線并行”是統編教材最顯著的特點,而助學系統的單元導語就明確了本單元的人文主題和語文要素,教師再抓住本單元助手系統統籌規劃,合理安排,使各板塊之間相互配合,形成合力,就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1.單元導語,明確單元要素
立足于單元的語文要素和人文主題,我們就能明確讀寫結合的重點,進行系統的專項訓練。
2.助手提示,小處入手讀寫
圍繞著單元導語,再從整體到局部,從宏觀到微觀,把目標細化,從小處著手,利用小助手的幫忙,多角度進行讀寫系列練習,既降低了學習難度,又容易達到理想的效果。
第六單元都是長文,通過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學習按一定順序寫清事情的經過。《小英雄雨來》全文共六個部分,內容非常多,如何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就成了難題。而第一部分末尾的“‘小泡泡’:讀完這部分,停下來想一想,這部分主要講了什么。”就提示讀者化整體為部分,分塊歸納后再整合,不僅抓住了課文的主要內容,事情的順序也一目了然。而在歸納的過程中,孩子的讀寫能力也在潛移默化中得到了提高。
三、遵循規律,梯度提升
語文課程標準對各年級段的習作要求梯度上升,統編教材的安排與課程標準的要求遙相呼應,三個學段依據語文認知的發展規律循序漸進,由淺到深,形成了一個梯度上升的體系。因此,單元讀寫訓練也要逐步提高要求,系統地梯度提升孩子的讀寫能力。
1.化整為零,分解目標
第五單元是習作單元,圍繞單元導語“了解按一定順序寫景物,按游覽順序寫景物。”安排了兩篇課文和兩篇習作范文,在讀寫訓練時,我根據課后習題和單元要素把讀寫任務分解為“描寫特別吸引你的景物”和“體現游覽順序的過渡句”兩個,既可以降低課堂練筆的難度,也可以降低單元習作的難度。
精讀《海上日出》后,我讓學生回憶游覽過的一個地方,描寫一處特別吸引自己的景物,注意寫出景物的特點。通過點評,詳細生動地描寫一處景物就簡單易行了。
而在《記金華的雙龍洞》中,在課后習題幫助學生理清作者游覽順序,品讀過渡句后,再讓孩子回憶上節課提到的游覽的那個地方,想一想自己還欣賞了哪些景物,畫出游覽順序圖,然后學習文中方法,分別在幾處景物前加上體現游覽順序的過渡句。
2.有機整合,梯度上升
學習了兩篇課文,再進行習作例文教學時,我則抓住課后習題:“把作者游覽的路線圖補充完整”,來鞏固按游覽順序寫景的方法,再圍繞范文批注引導學生掌握本次習作的要點。這樣“按游覽順序”“景物描寫有詳有略”就在孩子們心中生根了。在此基礎上,我再讓孩子拿出前兩次的練筆圍繞習作要素進行潤色、補充,一篇生動的游記自然手到擒來。
這樣分解目標,由淺入深,分步練習,既遵循了發展規律,降低了習作難度,又實現了習作能力的螺旋上升。
參考文獻:
[1]小學語文課程標準[M].
[2]劉仁增.以語文要素為核心的單元整體備課策略[J].廣西:小學教學參考,202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