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琳琳,李 響
(哈爾濱師范大學經濟學院,哈爾濱150080)
由哈爾濱片區、綏芬河片區及黑河片區構成的黑龍江自由貿易試驗區于2019 年8 月2 日正式成立。三大片區各自對應著不同的功能定位與發展任務,由于資源有限性及經濟基礎相似性等,實際發展過程中不可避免的出現同質化現象。因此,為了形成專屬于黑河自貿片區的建設模式,應利用其基本完善的旅游經濟帶動自貿區的進步。自貿區的成立無疑會為旅游業升級提供新機會,蓬勃的旅游經濟也將助推黑河自貿片區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邊境口岸發展經驗,二者相互促進,相輔相成。
位于黑龍江省黑河市東部的黑河自貿片區于2019 年9 月17 日正式掛牌成立,這標志著中國正式啟動建設最北貿易試驗區。黑河自貿片區空間范圍分別是東至黑龍江大橋口岸聯檢區,西至船艇大隊圍墻東側,南至白松路南側,北至大黑河島。總投資為76.5 億元的16 個項目在黑河自貿片區的啟動儀式上正式簽約,這是自1992 年黑河市成為中國首批沿邊開放城市后的新機遇。位于中俄黑龍江大橋中方一側,投資總額約三十億元的黑河月星中俄跨境物流樞紐也于同期在自貿片區內舉辦開工儀式,該項目作為中國最北端物流樞紐是黑河自貿片區開展物流、加工、商貿、文旅等活動的重要基礎設施,建成后將充分發揮其集散轉運功能及骨干物流樞紐作用,并將中國公路運輸網與俄羅斯西伯利亞鐵路及聯邦公路網連接起來,成為支撐黑河片區運行的強大動力。
根據國務院發布的總體方案,跨境能源資源綜合利用、綠色食品、商貿物流、旅游、健康及沿邊金融等是黑河自貿片區的重點產業。推進黑河口岸游輪(艇)界江自由行,培育集康復與健身、養生與休閑為一體的融合旅游新業態,研究中俄博覽會永久會址建設,允許展會展品提前備案及支持舉辦大型國際賽事等,是黑河自貿片區在發展過程中的主要任務。黑河自貿片區自批復成立以來緊緊圍繞自身特色,分別以“沿邊發展”和“對俄合作”為重點,努力打造成為沿邊對俄合作的中心樞紐,以自貿區為抓手實現興邊富民的目的。黑河自貿片區的成立使得出境旅游變得更加方便,入駐的外資旅行社在享受稅收優惠的同時,可以更加便捷地獲得出境方面的資質,具有管理、品牌、資金等方面優勢,旅游路線多,價格便宜。在首批中國(黑龍江)自貿區省級創新實踐案例評選活動中,黑河自貿片區有三項入圍,分別是國際文化藝術品保稅展示交易平臺、創新跨境法律綜合服務新模式、跨境電商貨運物流“多倉聯動”數字化集運新模式。黑河自貿片區的建設與發展,意味著黑河市已經具備承擔國家改革創新任務的條件,對深化改革開放具有重大意義。
獨特地理位置及歷史文化,使黑河具備得天獨厚的自然和人文旅游資源。黑河市擁有包括五大連池風景區在內的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五個以及十個省級自然保護區。天然氧吧、珍稀冷礦泉水、山口湖、五大連池火山群、黑龍山、大平臺霧凇生態旅游景區等都憑借獨特的魅力吸引各方游客。紅色旅游及特色文化主要有以鄂倫春族、鄂溫克族、俄羅斯族、達斡爾族為代表少數民族風情游。知青博物館、知青影視基地、吳勝山要塞、孫吳日本侵華罪證陳列館、革命屯抗聯紀念館等歷史遺跡為紅色旅游助力。璦琿歷史陳列館、旅俄華僑紀念館、中俄民族風情園等有利于促進中俄文化交流。被評選為中國優秀旅游城及2020 中國避暑名城的黑河還先后榮獲了最美中國榜國際知名旅游度假城市、最具投資價值全域旅游目的地獎、全域旅游創建典范城市等稱號。
如表1 所示,近年來黑河市旅游產業蓬勃發展,年游客總數及旅游收入都逐年增加,在2018 年首次突破1 000 萬人次。對GDP 的貢獻率也在穩步上升,連續三年在15%以上。2019 年國內外游客總數達全市總人口的八倍,重點推進旅游項目13 個,總投資約8.9 億元。旅游業儼然成為黑河市經濟發展的中堅力量。黑河市目前擁有八十多家旅行社,從事旅游業的星級飯店25 家,22 個A 級景區,1 處S 級滑雪場。經過多年改造升級逐步開通多條融合國內外特色的精品旅游線路并形成了集“餐飲、住宿、游玩、購物、娛樂”為一體的旅游產業體系。

表1 黑河市2015—2019 年旅游業發展數據
黑河市牢固樹立綠色發展理念,以“全域旅游”為思路,高起點謀劃旅游產業,加快推進國際著名旅游目的地建設,營造“中俄風情之都、北國養生福地”的旅游品牌形象。精準培育并開拓旅游產品和市場。以“界江、火山、冰雪”為中心,極力開發全域旅游。[1]“黑河·我的極致遠征”自駕游活動將火山康養、俄羅斯風情、少數民族風情等自然和人文旅游資源串聯起來,為消費者提供駕駛和游玩的雙重體驗。打破傳統營銷方式,在旅游層面與珠海開展深層次的務實交流合作,還分別在鄭州、杭州、上海和武漢舉辦黑河旅游產品推介會,主動與南方旅游市場主體合作,直接面向南方市場開發旅游產品。黑河市多家旅游社與伊春等地聯合推出了以“俄羅斯民族風情游”“天馬連池二日歡樂健康游”“惠民遠東、暢游茅蘭溝”為主的利民旅游活動等。中俄文化大集、中俄邊境城市展覽會、中俄界江國際冰球友誼賽等有利于推動中俄文化交流的特色活動在俄黑兩方政府支持下成功舉辦。未來,黑河市以打造“一個龍頭、兩個中心、三條黃金旅游點、六大旅游區”的特色旅游發展格局為重點。積極開發界江旅游帶四島,成立中俄國際旅游服務中心,推進建成黑河- 布市中俄跨境旅游合作區等。
黑河市位于中國邊陲地帶,受氣候地勢及經濟條件影響,交通條件較為落后。鐵路方面建設滯后,市內無高鐵通行且無修建計劃,市民及旅客出行以平均時速僅五十公里的老式普通火車為主。除東三省以外沒有直達黑河的列車,游客到黑河游玩必須在哈爾濱進行中轉,而哈爾濱到達黑河至少十個小時。速度慢、時間長、運客量有限等問題增加了游客的金錢和時間成本,出行效率低。旅游旺季搶票難的狀況限制旅游業發展。公路方面,隨著私家車和自駕游車輛的增加,道路的車輛承載力趨于飽和。黑河冬季公路出行油耗較高,成本高于其他內陸城市,二者會不同程度的影響黑河市自駕游經濟的發展。202 國道雖已通車,哈爾濱至黑河公路出行也需八個小時左右,使得游客在選擇游玩地點時存在交通顧慮,降低黑河市旅游景點的吸引力。航空運輸方面,黑河市共有三個飛機場,分別是1985 年開通使用的璦琿機場、五大連池德都機場以及嫩江機場。從整體來看,黑河市的航空運輸條件比較便利,但在實際運營中仍存在問題,三個機場距市區都較遠,游客需要多次轉換其他交通工具才能到達相應景點,增加旅客疲憊感,削弱游玩熱情。此外,三大機場開通的航線有限,璦琿機場四條國內航線、都德機場兩條航線、嫩江機場僅開通三條省際航線。低的航空運輸效率阻礙旅游業的進步。
目前,黑河市對于旅游資源開發仍以傳統風景觀光游為主,綜合效益低,游客體驗感及歸屬感并不強烈。對文化資源的挖掘停留在表面,未實現旅游資源全方位、立體化多角度的開發,使得黑河市旅游業競爭力不強。過短的產業鏈及較低的產業融合度致使黑河發展旅游業時無法形成合力,整體經濟帶動能力較弱。旅游業與相關產業結合能最大限度發揮價值,黑河市在這方面做出的努力遠不夠,旅游業發展仍處于單打獨斗的狀態。歷史博物館,陳列館還是以講解參觀為主,未開發相關周邊產品,旅游沒有與文創購物相結合。五大連池風景區仍是風光欣賞為主,天然氧吧、康復治療、礦泉水等天然康養資源利用不足,旅游業與康養醫療融合不足。黑河市未抓住網絡時代的時機,發展旅游業時網絡平臺利用度不高,互聯網+旅游的產業鏈沒有形成。此外,旅游市場存在明顯季節性差異,淡旺季分明,旺季接待能力有限,淡季市場慘淡也制約著黑河市旅游經濟的壯大。
隨著經濟轉型升級,各地都在積極利用自身優勢來促進旅游經濟壯大,競爭激烈、同質重復現象不可避免。首先,整體緯度偏高、四季分明、冬季有冰雪等是黑龍江省的共同特征,近年來各地為了發展旅游業,都將視線集中在冰雪資源的開發利用上。遠近聞名的冰雪大世界、太陽島、牡丹江雪鄉森林公園等給地理位置偏遠的黑河發展冰雪旅游帶來不同程度的威脅。規劃科學合理、配套設施完善的亞布力滑雪場,使起步階段的紅河谷國際滑雪場陷入競爭劣勢。其次,省內文化歷史重疊造成黑河市紅色文化游略遜一籌。黑龍江省現有1 261 處革命遺址,其中有26 處愛國主義教育基地,12 個國家級革命老區,烈士陵園、紀念碑、抗聯遺址等兩百四十余處。[2]東北烈士紀念館、侵華日軍第七三一部隊罪證陳列館、虎林要塞陳列館以及鐵人紀念館等使黑河發展紅色旅游實力并不強勁。最后,全長三千多公里的中俄邊境線上口岸城市眾多,中俄邊境線上距離最近、規格最高的黑河市在發展邊境游時仍然毫無新意邊境游特色不突出,競爭力弱。
首先,改善現有交通體系,優化交通網絡結構。提高公路等級及承載量,完善路網規劃布局,提升公路運輸通達深度。增加多條鐵路客運線并對北黑鐵路進行擴能改造,升級黑河站各項設施設備,打造現代鐵路體系。航空方面政府要加大對航空事業支持力度,引進新的航空公司,開辟新航線,增加新班次,[3]提高航空運輸的使用頻率和效率,最終實現公路、鐵路、航空交通一體化,打造立體化交通網絡,用交通將黑河與省內外重點城市連接起來,以推動旅游業發展。其次,黑河在冬季存在較強的旅游需求,但由于降雪量大、氣溫低等因素造成的路面濕滑結冰給冬季游玩帶來了阻礙,存在安全隱患,為了避免因惡劣天氣或路面問題導致游客減少,黑河市應給予充分重視并做好應對防護措施。市氣象臺及時發布天氣預警,建立網絡數據共享平臺確保進入黑河市的游客可以被自動納入智慧平臺中,將天氣及道路情況等信息發送到游客手機里,讓游客科學合理的規劃行程,避免因不可抗力的因素在途中浪費時間,提升出行效率同時降低安全隱患。最后,為了迎合不斷壯大的自駕游群體,應在景區沿線合理設置停車點、服務站、自駕營地等配套基礎設施,滿足游客觀光、休息、應急救援等多種需要。同時設立醒目的交通指引牌及警示牌,使游客清楚明了的掌握景區的交通情況及景點的位置,疏緩景區交通壓力的同時,節約游客的時間和金錢。
黑河市發展旅游經濟具有足夠的條件,但由于影響力有限、宣傳工作不到位等造成黑河各大景區存在知名度低、知曉率差的狀況。為了更好地解決此問題,黑河市在發展旅游經濟的過程中應充分利用各種有效手段,打破傳統的營銷模式,主動出擊,加大宣傳力度,吸引游客和相關企業的注意,進而提升黑河旅游城市的知名度。應借助抖音、快手、微博等一系列受眾群體廣、影響范圍大的自媒體平臺,加大對黑河市各大景區的宣傳。此外,黑河自貿片區管委會與市文化廣電旅游局應加強合作,認真籌備旅游產業發展大會旅游項目暨中國(黑龍江)自由貿易試驗區黑河片區招商引資推介會,在會上對俄羅斯風情小鎮、璦琿古城綜合開發等重點旅游項目進行全方位的介紹,將全新的黑河旅游體驗及核心產品展現出來,讓企業家們發現黑河市發展旅游經濟的潛在優勢及能力,利用自貿區優惠政策招商引資的同時,為黑河市旅游業帶來新的成長機會。
首先,放寬對自貿區內旅行社的管理,允許自貿片區內符合條件的外資旅行社注冊從事出入境旅游業務。簡化旅游社證照審批許可流程,實現“一口受理,一站辦齊”,[4]讓經營者只跑一次。其次,為了使游客出行更加便利,應盡量簡化簽證手續。在自貿片區成立及中俄黑龍江大橋通車的背景下簡化簽證,短的通關時間以及車牌互認等都是黑河發展跨境旅游的必要條件。[5]再次,購物也是旅行的主要支出,可在自貿區內設立進口商品直銷店,建立有中俄融合特色的免稅購物中心,打造海關監管下的購物提貨一體化的網絡銷售平臺,[6]滿足游客對國際商品的需求。最后,努力完成好黑河口岸游輪(艇)界江自由行及在大黑河島設立國際游艇碼頭口岸的任務,制定切實可行的界江游輪旅游規劃,提升服務水平,建立郵輪旅游岸上配送中心和營銷中心。[7]
1.自貿片區內“旅游+會展”挖掘旅游新商機。近年來,會展經濟作為新業態的表現形式之一頻繁出現在大眾視野中,主要是指借助舉辦各種形式會議、展覽或展銷活動而產生經濟和社會效益的經濟行為。高利潤及收入被看做是會展行業的特點。人流、商流、資金流及信息流等隨著大型會議或展覽活動的舉辦被帶入主辦城市,推動著商貿和旅游業發展,會展旅游應運而生。建設中俄博覽會永久會址、允許展會展品提前備案是黑河自貿片區的任務。基于以上兩點,黑河市要充分發揮自貿片區內便捷通關手續及便利的投資貿易等優勢,把會展產業列為優先發展產業,積極鼓勵建設豐富多樣的展館,吸引境內外會展企業在片區內辦展,促進國內外會展業壯大的同時,形成以會展帶旅游的新發展業態。企業要抓住會展經濟中蘊含的旅游商機,積極參與到展會的各個環節中去,與自貿片區內的會展企業積極交流、對接,共同探討設計合理的旅游線路并承諾提供優質服務,雙方攜手搭建“會展+旅游”的產業鏈條。[8]
2.“旅游+康養醫療”培育旅游新業態。健康和旅游是黑河自貿片區重點產業,分別發展無法實現效益最大化,二者結合可為旅游業帶來生機也能促進醫療健康產業發展。因此,黑河市要借助自貿片區重點產業打造“旅游+康養醫療”的發展鏈條。一是面向亞健康人群遵循“先康后療、先醫后養”原則,充分利用天然氧吧、熔巖曬場、火山全磁環境和礦泉有機食品等康養資源優勢構建康療養生中心,實現風景觀光與養身保健有機融合。二是針對老齡群體,打造集醫療康復護理服務及養生養老為一體的國際礦泉水療康養中心。開展中醫保健研學游,建設中醫藥康療保健基地,讓老年游客了解體驗中醫對人體的康養作用和效果,促進旅游產業融合中醫康養。三要充分利黑河自貿片區內便利的通關手續,積極開拓對外市場以發展跨境康養醫療游,吸引國際高端醫療企業和研發機構集聚,整合黑河市的康養醫療資源,完善康養旅游產品,憑借系統的康養醫療旅游資源及服務,吸引外國游客的到來。綜上,黑河市要將旅游與康養醫療相結合,培育康復、健身、養生與休閑旅游融合發展新業態,為旅游業發展注入新活力。
在黑龍江省自貿區黑河片區建立的過程中,要充分發揮自身具備的特色旅游資源,利用互聯網技術,在旅游、康養、文化交流、綠色食品等新興產業上大膽闖、大膽做,對標國際先進規則,借鑒國內外成功經驗,利用自貿區各項優惠政策,將黑河發展成為引領全國邊境旅游和全域旅游的示范區。同時,將黑河自貿片區打造成為具有自己特色標識的創新“試驗田”,形成有黑河特點的自貿片區發展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