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杰
陽泉市2017-01環境氣象條件分析*
袁杰
(山西省陽泉市氣象局,山西 陽泉 045000)
2017-01陽泉市污染物空間分布呈現出中、東部重于西部的特點。2017-01降水稀少,冷空氣活動頻繁,但強度整體偏弱,夜間地面輻射降溫迅速,加之陽泉市兩山夾一溝的地形,夜間到上午易出現逆溫層結,相對濕度偏大,多高濕天氣,大風日數少,風速小于2 m/s的日數多,西風和西北風風頻偏少,東風風頻增加明顯。整體而言,2017-01的氣象條件不利于污染物的稀釋和擴散。環境氣象指數EMI表明,本月環境氣象條件較過去三年同期相比有明顯偏差。
空氣質量;主要污染物;氣象條件;EMI
2017-01陽泉市空氣質量指數(AQI)平均為151.6,其中11 d為良,占比35.5%;5 d為輕度污染,占比16.1%; 4 d為中度污染,占比12.9%;10 d為重度污染,占比32.3%;1 d為嚴重污染,占比3.2%。2017-01影響全市空氣質量的主要污染物是PM2.5、SO2和PM10,其中首要污染物為PM2.5的污染日數為22 d,SO2為5 d,PM10為3 d[1]。
2017-01,陽泉市平均AQI較2014—2016年同期平均(114.6)上升32.3%;較2016-12(135.2)上升12.1%,較2016-01(125.9)上升20.4%。PM2.5平均質量濃度為 114.9 μg/m3,較2014—2016年同期平均(74.4 μg/m3)上升54.3%,較2016-01(87.3 μg/m3)上升31.5%,較2016-12月(100.1 μg/m3)上升14.8%。SO2平均濃度達到114.7 μg/m3,較2014—2016年同期平均(130.4 μg/m3)下降12.1%;較2016-01(114.1 μg/m3)上升0.5%,較2016-12(118 μg/m3)下降2.8%。PM10平均質量濃度為169.3 μg/m3,較2014— 2016年同期平均(150.7 μg/m3)上升12.3%;較2016-01 (158.7 μg/m3)上升6.7%,較2016-12(147.5 μg/m3)上升14.8%。2014—2017-01AQI指數及SO2、PM2.5和PM10平均質量濃度如圖1所示。
2017-01陽泉市6個國控站點AQI和主要污染物平均濃度由高到低排序為:①AQI。南莊>白羊墅>市中心>賽魚>平坦>大陽泉。②PM2.5。大陽泉>白羊墅=南莊>賽魚=平坦>市中心。③SO2。南莊>白羊墅=平坦>市中心>賽魚=大陽泉。④PM10。白羊墅>市中心>南莊>平坦>賽魚>大陽泉。
AQI最大值為南莊站167.4,PM2.5平均濃度最大值為大陽泉站(103 μg/m3),SO2平均濃度最高的站點為南莊站(41 μg/m3),PM10平均濃度最大值為白羊墅站(162 μg/m3)。由此可見,大氣污染空間分布呈現出中部和東部重于西部的特點[2],2017-01PM2.5、SO2、PM10平均濃度堆積如圖2所示。

圖1 2014—2017-01AQI指數及SO2、PM2.5和PM10平均質量濃度(單位:μg/m3)

圖2 2017-01PM2.5、SO2、PM10平均濃度堆積圖(單位:μg/m3)
從6個國控站點的PM2.5和PM10平均濃度變化曲線可以看出,2017-01共有3次持續時間長、污染程度較為嚴重的天氣過程,分別是01-01—01-07、01-14—01-19、01-23—01-29。
2017-01陽泉站降水量為2.8 mm,主要集中在上旬(01-05—01-08),較2014—2016年同期平均(1.3 mm)偏多1.5 mm,較2016-01偏多1.5 mm。2017-01大于2 m的降水日數為1 d,較2014—2016年同期平均偏多,但降水總量偏小,降水過程對污染物的沉降和清除作用不明顯,降水對全市空氣質量的改善作用較弱。
2017-01平均相對濕度為50.6%,較2014—2016年同期平均(38.8%)增加30.2%,較2016年同期增加10.6%,較高的濕度對細顆粒污染物的吸濕增長和二次污染物轉換有利,本月相對濕度對空氣質量改善非常不利,特別是多階段性高濕天氣,如01-05—01-08、01-14—01-18、01-23—01-25對PM2.5的吸濕增長有利,加劇了階段性重污染天氣。2014—2017-01陽泉站月平均相對濕度情況如表1所示。
表1 2014—2017-01陽泉站月平均相對濕度情況
年份2014201520162017 相對濕度/(%)32.238.645.750.6
2017-01陽泉站平均氣溫為﹣2.4 ℃,比2014—2016年同期平均偏高0.4 ℃,比2016-01偏高2.8 ℃。2017-01平均溫度雖然略偏高,但2017-01是全年氣溫最低的月份,采暖期的供暖需求,使得燃煤等工業排放量明顯增加,不利于空氣質量的改善。
2017-01陽泉市大風天氣為1 d,與2014—2016年同期持平。月平均風速2.1 m/s,較2014—2016年同期平均偏小12.5%。月極大風速17.4 m/s,較2014—2016年同期平均偏小7.9%,風速小于2 m/s的日數為22 d,較2014—2016年同期平均偏多65.0%。西北風風頻較2014—2016年同期平均減少了6.3%,西風風頻較2014—2016年同期減少了12.5%,東南偏東風風頻較2014—2016年同期增加了153.8%。總體而言,2017-01冷空氣活動較多,但勢力偏弱,月平均風速偏小,偏西風風頻減少,偏東風風頻增加顯著,風速和風向條件皆不利于污染物的擴散和清除[3]。2014—2017-01陽泉站風速變化情況如表2所示。2017-01AQI指數、平均相對濕度、極大風速的風向和2 min平均風速如圖3所示。
表2 2014—2017-01陽泉站風速變化情況
要素20142015201620172017年較過去三年同期平均變化幅度 大風日數11110 月平均風速小于2 m/s的日數1215132265% 月平均風速/(m·s-1)2.42.32.82.1-12.5% 月極大風速/(m·s-1)17.720.418.617.4-7.9% 西北風頻率NW /(%)1610610-6.3% 西風頻率W /(%)61087-12.5% 東南偏東風頻率E /(%)26511153.8%

圖3 2017-01AQI指數、平均相對濕度、極大風速的風向和2 min平均風速
環境氣象指數(EMI)用來表征排放源不變情況下,不同年份因氣象條件變化所導致的PM2.5濃度變化幅度。與2014—2016年同期相比,2017-01的環境氣象條件明顯偏差。2017-01EMI指數為4.01,較2014—2016年同期平均(3.32)增高20.9%。這說明2017-01的氣象條件總體而言對于PM2.5的下降極為不利。這與本月降水較少、氣溫低、多高濕天氣以及平均風速偏小,西風和西北風風頻明顯減少,偏東風風頻增加有關[4]。
2014—2017-01EMI指數如表3所示。
表3 2014—2017-01EMI指數
年份2014201520162017 EMI指數3.163.083.724.01
本月PM2.5濃度較2016-12上漲了14.8%。基于EMI 指數的模擬結果表明,若設定排放情況不變,僅考慮氣象條件變化,2017-01的PM2.5平均濃度值為110.0 μg/m3,比 2016年12月增加了9.9%,但2017-01的實際觀測值是 114.9 μg/m3,這意味著陽泉市的減排措施和效果略有反彈,污染物總排放量較2016-12有所增加。2016-12—2017-01 PM2.5濃度和模擬濃度如表4所示。
表4 2016-12—2017-01PM濃度和模擬濃度(單位:μg/m)
項目實際觀測PM2.5質量濃度EMI模擬的PM2.5質量濃度 2016-12100.1100.1 2017-01114.9110.0 增加百分比+14.8%+9.9%
2017-01陽泉市降水稀少,氣溫低,相對濕度偏大,多階段性高濕天氣,冷空氣活動頻繁,但強度偏弱。夜間地面輻射降溫迅速,加之陽泉市兩山夾一溝的地形,夜間到上午易出現逆溫,不利于污染物的稀釋和擴散。
2017-01平均風速偏小,小風日數多,西風和西北風風頻減少明顯,偏東風風頻增加明顯,風速和風向條件極不利于污染物的擴散和清除。
2017-01陽泉市的主要污染物為PM2.5、SO2和PM10,陽泉市處于集中供暖期,供暖需求產生的污染物的排放對陽泉市的空氣污染防治不利。建議繼續加強污染物減排及治理,根據氣溫變化合理調控供暖力度。
EMI表明,2017-01環境氣象條件較2014—2016年同期明顯偏差,基于EMI指數的模擬結果表明,陽泉市的減排措施和效果略有反彈,污染物總排放量較上月有所增加。
[1]陳朝暉,程水源,蘇福慶,等.北京地區一次重污染過程的大尺度天氣型分析[J].環境科學研究,2007,20(2):99-105.
[2]楊素英,趙秀勇,劉寧微.北京秋季一次重污染天氣過程的成因分析[J].氣象與環境學報,2010,26(5):13-16.
[3]蒲維維,趙秀娟,張小玲.北京地區夏末秋初氣象要素對PM2.5污染的影響[J].應用氣象學報,2011,22(6):716-723.
[4]曹偉華,梁旭東,李青春.北京一次持續性霧霾過程的階段性特征及影響因子分析[J].氣象學報,2013,71(5):940-950.
X51
A
10.15913/j.cnki.kjycx.2021.01.013
2095-6835(2021)01-0040-02
山西省氣象局2019年面上項目(編號:SXKMSDW20195636)、陽泉市重點研發計劃項目(編號:2019Z10)共同資助
袁杰(1988—),男,研究方向為短期天氣預報及氣象服務。
〔編輯:嚴麗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