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竹君
《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 年版)》提出,語言能力、文化意識、思維品質和學習能力是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教育部 2018)。它們密不可分,相輔相成。在英語教學中實踐英語學習活動觀是落實核心素養的重要保障,也是變革學習方式、提升教學效果、體現學科育人價值的關鍵舉措。因此,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踐行英語學習活動觀,是英語學科核心素養形成的重要條件。以外研版高中《英語》選修六Module 4 的閱讀文章Street Music 的教學為例,探討如何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實踐英語學習活動觀,從而促進學生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形成。
英語學習活動觀是指學生以主題意義為引導,通過學習理解、應用實踐、遷移創新等一系列體現實踐性、綜合性、探究性和開放性的英語學習活動,根據已有的知識,在不同類型的語篇中,分析問題并解決問題,促進自身語言知識和技能的整合發展,文化意識的增強,思維品質的提升及學習能力的提高(教育部2018)。具體而言,基于語篇的學習理解類活動包括感知與注意、獲取與梳理、概括與整合等。應用實踐類活動是更深入探索語篇的學習活動,包括描述與闡釋、分析與判斷、內化與運用等。遷移創新類活動是超越語篇的活動,包括推理與論證、批判與評價、想象與創造等。這些學習活動的設計均基于主題語境,利用口頭、書面等多形式的語篇,引導學生理解主題意義,幫助他們實現語言知識的習得和運用,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和價值態度,從而將所學知識創造性地運用在新的語境中。
閱讀理解是學生獲取英語語言知識和信息,開闊視野的主要途徑之一。因此,在高中英語教學中,閱讀教學處于重要地位。然而,目前的高中閱讀教學存在一些弊端,如對于閱讀文本分析不夠深入,忽略學生自主探究的過程;語言知識點教學碎片化、脫離語境等。這些都不利于學生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形成。因而,在英語學習活動觀的指導下進行高中英語閱讀教學,改變英語教學現狀,迫在眉睫。
以外研版高中《英語》必修六Module 4 Reading Street Music 的教學為例,探討如何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踐行英語學習活動觀。
人與社會——音樂。
介紹性文章。
文本介紹了不同城市的街頭音樂,如巴塞羅那、巴黎、紐約、東京、倫敦、維也納、布拉格、米蘭等,指出了街頭音樂對人們生活的重要性,并呼吁人們給街頭音樂提供發展的空間。文本按照“分—總”結構展開介紹,先分城市對街頭音樂進行介紹,然后總結街頭音樂的意義及其發展前景。重點詞匯主要與街頭音樂、樂器等有關,如semi-circle,quartet,suite,contribution,handle,replay,passer-by。文本的句式主要與場景描寫有關,并不復雜,使用較多定語從句;還涉及了一些對街頭音樂評價的詞匯,如liveliness,relief,alive。文本的價值取向在于學生可以通過學習進一步了解街頭音樂及其對人們生活的意義,從而思考街頭音樂的發展。
學生的英語基礎處于中等水平,但有認真的學習態度和較高的學習熱情。他們具備在閱讀中獲取細節信息的能力,部分學生可以用英語自信地陳述觀點。但是,大多數學生需要提高理解和整合知識、邏輯推理和分析論證觀點的能力。此外,雖然學生在課前對街頭音樂有一定的了解,但對街頭音樂的現狀和意義及今后的發展未進行深入思考。
在本課學習結束時,學生能夠:
1.獲取文本中有關街頭音樂介紹的細節信息;
2.使用思維導圖概括整合不同國家街頭音樂的形式及街頭音樂對人們的意義;
3.通過角色扮演的形式,體驗街頭音樂對不同群體的價值和意義;
4.通過小組討論得出讓街頭音樂得以發展的建議措施。
Step 1:Pre-reading
活動:創設語境,激活背景知識
利用國外街頭音樂的視頻創設情境,導入主題,激活學生已有的有關街頭音樂的認知。在學生觀看完視頻后,通過以下問題,導入街頭音樂這一話題:
T:What is this video clip about?
S:Street music.
T:What do you think of street music?
S1:It’s beautiful and attractive.
S2:It can bring people happiness.
T:Good answers. From the video clip,we can see the street music even brings a passerby to dance to it,for it seems so attractive to people around.Today,we are going to enjoy a passage about street music.
【設計說明】讀前活動為圍繞主題創設語境、鋪墊語言的學習理解類活動。教師利用視頻創設情境,不僅激活學生對街頭音樂這一主題已有的背景圖式,還為進入文本及對語言和文化背景知識進行鋪墊。觀看完視頻后,教師與學生的交流更能充分調動學生探索主題內容的興趣。圍繞主題創設語境,激活已知,提出問題是基于英語學習活動觀的活動設計的第一層次(梅德明、王薔2018)。通過這一層次的活動設計,學生可以把已經知道的和想知道的激活起來,為進一步獲取新的信息奠定基礎。
Step 2:While-reading
活動1:獲取信息,概括大意
本環節要求學生通過快速瀏覽提取文本基本信息,理清文本線索,并連線搭配段落大意,具體見圖1:

圖1
【設計說明】讀中活動1 為獲取和概括信息的學習理解類活動。學生在細讀文本之前,先了解文本大意,梳理好文本脈絡,建立對文本的整體印象,為進一步理解文本內容和作者的寫作意圖作好鋪墊。
活動2:獲取細節,整合信息
本環節要求學生細讀課文,進一步梳理細節信息,并通過一系列問題層層探討街頭音樂。
閱讀推廣視角下的品牌品質是指閱讀推廣的活動質量。品牌認知的評估首先要設計品質評估要素,比如活動設計的形式是否具有創意性、閱讀內容是否吸引讀者、活動是否讓讀者有所獲等。然后通過問卷等不同的評估方式和多樣的評估渠道進行讀者評估。值得注意的是,會存在一些因素因讀者個體的個性、愛好、自身素養程度等不同對品質的感受不同,所以品質認知評估結果只是一個方向性的評估成果。
Q1:In the old district of Barcelona,what are the musicians playing when I push my way through the crowd?
S:They are playing a violin suite of classical music.
Q2:How much do people have to pay for the music in Barcelona?
S:The music is free for everyone,but people can give money to the musicians if they want to.
Q3:What is everyone else doing as the music man plays his organ in Paris?
S:A few people stop and listen,some smile,and some walk past with their heads down.
Q4:In Harlem,why can locals enjoy music in the street easily?
Q5:Why does music echo in the London Underground?
S:Because it is played in the tunnels.
Q6:What is the disadvantage of recorded music?
S:Music loses some of its liveliness.
Q7:What is the significance of street music?
S:It gives life to everyone who listens and offers relief from the cares of the day.
【設計說明】讀中活動2 為獲取和整合信息的學習理解類活動。在學生使用自己的語言整合文本信息,梳理細節。在回答問題的過程中,學生能學習并使用文本中出現的語言表達方式,實現語言和知識的內化。與此同時,在問題的引導下,學生能總結街頭音樂的意義,加深對文本的認識。
活動3:梳理細節,建立結構化知識
本環節要求學生再次細讀文本,進行小組合作,應用思維導圖(見圖2),理清文本所提及的不同國家的街頭音樂形式及意義,使信息結構化。

圖2
【設計說明】讀中活動3 是屬于概括和整合信息的學習理解類活動。通過讓學生繪制思維導圖,能夠訓練概括性思維,并建立結構化知識。與此同時,在概括、整合信息的過程中,學生會有意識地使用文本中的詞匯與表達,學以致用,加速對所學語言知識的內化。
Step 3:Post-reading
活動1:實踐知識,內化所學
本環節讓學生采用小組合作的形式自編自導人物訪談類節目,從街頭音樂家的角度深度解讀街頭音樂的意義。在創設的情境中,教師有意識地把學生從文本中國外的街頭音樂情境引導到身邊的街頭音樂情境中,從而讓他們有更強的代入感。與此同時,學生創編人物訪談類節目,為用自己的語言表達觀點提供途徑,把從文本中所學的語言和文化知識運用到現實情境中,促進語言運用的自動化。以下為所設置的三個場景和節目要求:
Interview
Students work in groups to have a role play exercise. They are required to act as reporters and interviewees. There are three situations for them to role play and teacher assigns different situations to different groups. The situations and requirements are as following:
Situation 1
You are going to make an interview with the band performing in the square of the Children’s Palace.Members of the band are all in their twenties and they perform without asking for contributions.
Situation 2
You are interviewing a group of old people who always play music in the open air of the Lianhuashan Park.
Situation 3
In front of the Gangxia station,two street musicians are playing music with a board which reads“I need money to save my daughter.”As a reporter,you are assigned to conduct an interview with them.
Requirements
1.Ask at least three questions. You may ask the questions like the following:
Q1:When did you begin to play guitar?
Q2:Why do you play on the street?
Q3:...
2.As a reporter,if you want to interview someone,you should start with introducing yourself.You can begin like this:
—Excuse me,I am a reporter from CCTV. May I have an interview with you?
【設計說明】讀后活動1 屬于通過實踐與內化所獲得的語言知識與文化知識的應用實踐類活動。學生通過自導自演訪談類節目,鍛煉了語言表達能力,內化了課堂所學的關于街頭音樂的語言和文化知識。同時,在用英語交流的過程中,由于學生進行了角色的轉變,能更深入了解街頭音樂家對音樂的情感,從而設身處地地體驗街頭音樂對自身的意義。
活動2:合作探究,解決新問題
本環節要求學生閱讀文本最后一段的最后一句話“It needs space.”,并就以下三個問題進行小組討論。學生通過討論問題和回答問題,進一步加深對街頭音樂現狀的思考,并為街頭音樂的發展提供建議。問題如下:
Q1:What does“it”refer to(指的是)?
Q2:What kinds of space does it need?
Q3:What can be done to offer the street music the space it needs?
根據學生的回答,教師帶領學生形成以下思維導圖(見圖3)

圖3
【設計說明】讀后活動2 屬于合作探究,創造性地解決問題的遷移創新類活動,學生以小組討論的形式綜合運用所學語言、文化知識,根據教師的引導問題,深入分析街頭音樂的現狀,并針對其發展提出有效措施。這一活動設計不僅對所學文本進行了深層分析、整合與反思,還關注了學生的思維拓展,對他們主動性和創造性思維的提高有積極作用。
Step 4:Homework
活動:習得語言,內化輸出
Think about the following question and write a 100-word passage about it.
What can be done to offer the street music the space it needs?
【設計說明】本環節所布置的家庭作業引導學生結合課堂所討論內容表達自己的看法,解決街頭音樂今后的發展問題。
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文本解讀是教師進行教學設計前的一個重要步驟,因為“作為一個高度綜合的過程,閱讀教學的邏輯起點在于教師對教學文本的多元解決”(葛炳芳 2013)。通過解讀文本,教師能夠多角度、多層次地分析文本所傳遞的意義,對文本的主題意義、文本風格、語言特點和價值取向有更全面的把握,從而制訂出合理的教學計劃。學情分析則是合理進行教學設計的重要保證。教學設計只有針對性強,符合學情,才能更好地引導學生深刻理解文本,提高其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在本課例中,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之前對文本從主題語境、語篇類型和文本分析三個角度解讀文本,其中文本分析從what、why、how 三個層面深入解讀文本,挖掘文本的意義和價值。在進行文本分析的同時,教師基于學情,設計了利用思維導圖整合信息、角色扮演和小組討論等活動,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引發了他們對街頭音樂未來發展的深度思考。
基于核心素養的教學目標只有圍繞主題內容來確定,盡量與活動設計和評價設計相結合,才能具有針對性和可操作性。在本課例中,教師設計了用思維導圖梳理、概括街頭音樂的不同形式及意義的活動;通過角色扮演的形式,讓學生站在街頭音樂家的角度思考問題,提供了語言內化與輸出的機會;通過小組討論反思和總結街頭音樂的現狀,并從多角度為街頭音樂的發展提供建議,提高了他們的思維能力。
在學習活動觀的指導下,教師依據教學目標,借助學習理解類活動、應用實踐類活動、遷移創新類活動內化所學,拓展思維,并把內化的語言和知識創新地運用到新的情境中。在本課例中,教師利用創設情境的視頻梳理和獲取信息的問題、概括和整合信息的思維導圖等學習理解類活動引導學生理解文本,使獲取的信息結構化;在應用實踐活動環節,教師采用了學生創編新聞采訪類節目的方式,讓他們進入街頭音樂家的角色,設身處地地提出問題、思考問題和回答問題,從而促進他們內化和輸出所學語言文化知識;最后,教師在學生內化所學知識的基礎上,以小組討論的形式分析街頭音樂的現狀,多維度地為街頭音樂的發展出謀劃策,從而實現了超越語篇的遷移創新活動的設置。
英語閱讀教學是培養學生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重要方式之一。在六要素整合的英語學習活動觀的指導下,教師的課堂教學設計要基于文本解讀和學情分析,圍繞主題語境,通過一系列相融合的學習理解類活動、應用實踐類活動和遷移創新類活動,幫助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理解文本,運用所學語言和文化知識分析和解決問題,從而實現培養其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重要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