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家成 金立德(通訊作者)
(云南省第一人民醫院 云南 昆明 650032)
臨床上腦動脈瘤破裂的患者會導致蛛網膜下腔出血,該病病情嚴重,致死率高,因此應及時的診治。近年來臨床上應用3D-CTA 和3D-DSA 檢查可以在患者的介入治療中發揮一定的臨床價值,本文對這兩種檢查方法的價值進行比較,具體情況如下。
選擇2017 年12—2018 年12 月期間我院治療的破裂腦動脈瘤患者60 例,患者中有30 例男患者,30 例女患者,年齡32 ~68 歲之間,平均為(45.2±3.3)歲。所有患者都被診斷為腦動脈瘤破裂,都給予介入治療,都分別進行3D-CTA 和3D-DSA 檢查。
1.2.1 3D-CTA 檢查 3D-CTA 檢查采用的儀器是由HILIPS公司生產的16 排螺旋CT 掃描儀,對患者進行平掃,儀器螺距為0.75mm,層厚為1mm,應用高壓注射器非離子造影劑。
1.2.2 3D-DSA 檢查 3D-DSA 檢查采用的儀器是飛利浦平板數字減影血管造影機,同時給予高壓注射器。
2.1 兩種檢查方法的臨床結果比較
行3D-CTA 檢查共發現動脈瘤63 個,有4 例患者為多發的動脈瘤,其中有23 個前交通及大腦前動脈動脈瘤、15 個頸內動脈瘤、15 個后交通動脈瘤、7 個大腦中動脈瘤、3 個椎基底動脈動脈瘤;行3D-DSA 檢查共發現動脈瘤64 個,其中有23 個前交通及大腦前動脈動脈瘤、16 個頸內動脈瘤、15 個后交通動脈瘤、7 個大腦中動脈瘤、3 個椎基底動脈動脈瘤,兩種檢查方法相比無顯著差異(P>0.05)。
2.2 兩種檢查方法對動脈瘤的檢查結果比較
結果可知,3D-DSA 對頸內動脈瘤的顯示情況要明顯優于3D-CTA,有統計學差異(P<0.05);3D-DSA 對其他部位的動脈瘤顯示情況和3D-CTA 檢查相比,無統計學差異(P>0.05),見表1。

表1 兩種檢查方法對動脈瘤的檢查結果比較
2.3 兩種檢查方式的特點比較
結果可知,3D-CTA 和3D-DSA 在臨床上優缺點各有不同,在臨床上可以相互配合,見表2。

表2 兩種檢查方式的特點
2.4 所有患者都進行介入治療后,栓塞程度0 級有58 個,1 級有6 個,手術中發生腦梗死患者8 例,動脈瘤破裂2 例。
腦動脈瘤破裂患者在臨床上應該及時的診斷和治療,避免錯過最佳的治療時間,從而導致疾病的惡化,增加疾病的死亡率[1]。臨床上常用3D-CTA 和3D-DSA 來診斷腦動脈瘤破裂患者,據臨床調查可知,這兩種檢查方式各有優勢,在臨床上可相互配合,共同作用[2]。
3D-CTA 檢查操作方便、簡單,對患者的傷害小,而且價格便宜、耗時短,對患者的不良反應少;而且對于較大動脈瘤的檢測準確度和3D-DSA 無明顯差異,還可以顯示出動脈瘤的解剖結構,圖像立體,并不受重疊血管的影響,所以在臨床上的應用較廣泛[3]。這種檢查在臨床上適應于不配合檢查、急診的患者或者是病情嚴重的患者,明顯縮短患者術前的檢查時間,為患者節省寶貴的急救時間,讓患者及時得到有效的救治,提高搶救率,降低死亡率,是危急時刻首選的檢查方法[4]。并且這種方法對顱底的結果顯示、對動脈瘤血栓的顯示等都要優于3D-DSA[5]。3D-DSA 可以更清晰的顯示血流情況,可以更加準確的找到動脈瘤的具體位置,動脈瘤的大小、形狀以及和動脈的關系[6];而且這種檢查畫面可以隨意放大或縮小,圖像更加的立體,可以全方位的對圖像進行分析,使檢查結果更加準確;還可以更清晰的顯示出動脈瘤和穿支血管的關系,和3D-CTA 檢查相比有明顯的差異[7-8]。但是這種方法價格昂貴,多數患者根本無力支付昂貴的檢查費用,而且這種檢查方法對患者的傷害較大,對患者有一定的創傷;此外,這種方法操作復雜,不良反應多[9-10]。
對兩種檢查方法進行比較,結果可知,行3D-CTA 檢查共發現動脈瘤63 個,有4 例患者為多發的動脈瘤;行3D-DSA 檢查共發現動脈瘤64 個,兩種檢查方法結果相比無顯著差異(P>0.05),不具有統計學意義;所有患者都進行介入治療后,栓塞程度0 級有58 個,1 級有6 個,手術中發生腦梗死患者8 例,動脈瘤破裂2 例。此外,3D-DSA 對頸內動脈瘤的顯示情況要明顯優于3D-CTA,有統計學意義(P<0.05);3D-DSA 對其他部位的動脈瘤顯示情況和3D-CTA檢查相比,無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3D-CTA 這種檢查對患者的創傷小,價錢便宜,操作更加方便簡單,是一種首選的檢查方式;3D-DSA 對動脈瘤穿支血管和頸內動脈瘤的顯示情況要更加優于3D-CTA,這兩種檢查方法在臨床上可以相互配合,在破裂腦動脈瘤介入治療中共同發揮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