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曉琪
(安徽合肥市第二人民醫院,安徽 合肥)
氣管插管術是神經外科搶救危重患者工作中最常用的重要技術,是呼吸道管理中應用最廣,也是最快捷有效的手段之一。通過氣管插管醫務人員能夠及時將患者氣管內的異物或分泌物吸出,防止其進入呼吸道,從而達到保持呼吸道通暢的目的[1]。但經口插管后,患者呼吸道正常的加溫、濕化以及過濾等功能下降,對外界的防御能力也相對減弱,容易形成痰痂而引發氣道阻塞,造成急性缺氧,嚴重時可對患者生命形成威脅,因此氣管插管后的護理工作十分重要,本次研究通過回顧我院神經外科近兩年來收治的接受氣管插管治療的患者資料,分析與痰痂堵塞氣道有關的危險因素,采取有效的護理干預進一步加強預防與控制,以期降低氣道堵塞發生率,現將研究詳細內容做如下報道。
對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我院神經外科進行相關診療,并接受經口氣管插管治療的60例患者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颊吣挲g50~76歲,平均(68.66±1.63)歲。置管時間 7~73 h,平均(22.63±5.36)h。納入標準:①患者表現為:氣促、呼吸困難、口唇紫紺、血氧飽和度下降、血壓下降、聽診提示雙肺有濕啰音、喉頭有痰鳴音等符合插管指征;②患者家屬對本次研究知情并簽署同意意見書,自愿參與。排除標準:①排除臨床資料不完整者;②耳排除有氣管插管禁忌癥者;③排除中途退出研究者。
收集所有患者的臨床資料并進行回顧性分析,內容主要包括:患者年齡、性別、體重、升高等人口學資料、現病史、既往史、實驗室檢驗及影像學檢查結果。同時對患者經口氣管插管期間發生痰痂堵塞氣道的情況進行統計,對導致痰痂形成的個各種高危因素采用Logistic回顧分析[2-3]。
應用統計學軟件SPSS 19.0,采取Logisitic回歸分析法,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表示,計數資料用率(%)表示,采用t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60例患者中,共有5例患者發生氣道不完全阻塞,其中3例患者有煩躁、進行性呼吸困難、血氧飽和度下降顯著等表現。立即沿氣管導管的管壁注入濕化液后,進行反復吸痰,3例患者均吸出數個成團的小痰痂,后癥狀得到明顯改善,體征恢復正常。另外2例患者采取上述操作反復吸痰無效后,遂更換氣管導管,導管拔出后,發現導管末端有痰痂包裹,因此呼氣時導致通氣障礙,導管更換后,患者情況好轉,體征恢復。
對患者資料進行對比分析后,得出原發疾病、氣道濕化無效、翻身、扣背無效、氣道損傷以及吸痰無效等均為人工氣道內痰痂形成并阻塞氣道的高危因素,詳見表1。

表1 人工氣道內痰痂形成的危險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
①氣道濕化不足,人工氣道建立后,通氣量增加,通氣途徑發生改變,長時間的機械通氣導致患者呼吸道中的水分大量蒸發與喪失,呼吸道過于干燥,纖毛運動功能減弱甚至消失,痰液粘稠易結痂,吸入難度增加,停留在氣道內,逐漸堵塞氣道[4]。②氣道損傷,如吸痰操作過于頻繁、負壓吸引力過大或是吸痰管質地過硬等增加對氣道黏膜的摩擦,對氣道黏膜形成損傷,導致黏膜出血。此外,氣管導管氣囊壓力過大、導管滑動等因素可對氣管壁形成壓迫,從而導致呼吸道黏膜損傷出血,從而阻塞氣道[5-6]。③原發疾病,本次研究選擇的患者均來自我院神經外科,且伴同不同程度的意識障礙情況?;颊呤艿皆l疾病的影響,其咳嗽反射減弱、咳痰無力、肺部及支氣管有分泌物滯留等情況,易導致墜積性肺炎,引發中樞性高熱,氣道水分蒸發加重,導致痰液粘稠。且神經外科的患者多伴有顱內壓增高的現象,需要使用甘露醇做降壓處理,為防止患者腦水腫,臨床通常會對患者限制補液,易導致患者出現脫水,從而增加痰液粘度,形成痰痂[7]。④操作不到位,吸痰操作對護理人員的技術有一定要求,如護理人員操作技術不到位,吸痰、翻身以及扣背等操作無效,影響患者痰液的排除,導致痰液在氣管導管內大量積聚,形成痰痂,同時增加了感染的風險。
①加強氣道濕化操作,護理人員需定時向氣管導管內添加濕化液,以保持氣道濕潤,促進纖毛的運動,還可稀釋痰液粘度,保證呼吸道分析物的順利引流,在進行氣道加濕時,應當將濕化液沿導管壁緩慢滴入氣管中,以免刺激患者,引起應激反應[8]。②規范吸痰操作,吸痰管的選擇需要根據氣管導管的大小來決定,通常選擇直徑為導管內鏡1/2左右、長度在40~50 cm左右、硬度適中且有側孔的吸痰管進行吸痰。吸痰嚴格遵守無菌操作,每進行一次吸痰操作需更換吸痰管,防止感染,鼻腔、口腔以及氣管的吸痰不能采取同一根痰管。進行吸痰是,應當注意動作輕柔,負壓吸引力控制適宜,防止氣道損傷。吸痰時間控制在15 s/次以內,每次吸痰之間需間隔3 min左右,防止操作過于頻繁,吸痰過程中對患者體征進行嚴密觀察,如發現其出現心律不齊、心率下降、血氧飽和度下降等情況應當暫停吸痰,同時將氧濃度適當調高。③正確拍背翻身,在進行翻身和拍背操作時,應當協助患者采取正確體位,調高床頭15°~30°,側臥時,患者的頭部、頸部以及軀干應當處于同一水平線上,避免氣管套管壓迫氣管內壁。翻身拍背每隔2 h進行1次,每次持續3~5 min。正確掌握扣背技巧,以免扣背無效,無法促進排痰[9]??郾硶r將五指并攏,掌心部位隆起,有規律地從上至下扣背,借助外部震動將分泌物排出。
綜上所述,對患者痰痂阻塞氣道的原因深入分析,并提出針對性的措施,正確采取護理干預,能夠有效預防和控制其痰痂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