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秀春
(汪清鎮衛生院,吉林 延邊)
普外科手術是現階段臨床最為常見的一類手術[1]。但在手術后,由于需對患者造成一定程度的損傷,通??赡芤鸹颊叱霈F切口感染的情況,并可能致使患者病情惡化或并發多種疾病,導致整體治療效果無法滿足預期[2-3]。通過加強對普外科手術患者實施切口感染分析與相對應護理措施,將有利于臨床提升此類患者預后,提高整體治療效果。本次研究主要分析普外科術后患者切口感染影響因素以及護理措施情況,旨在為提升此類患者做出參考,詳細內容如下。
隨機選取縣醫院于2017年8月至2019年8月收治的普外科手術治療患者78例,將其根據雙盲法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觀察組患者共39例,男19例,女20例,年齡 23~76歲,平均(53.75±3.46)歲,手術原因:惡性腫瘤疾病13例、急性胃部疾病19例、急性腸道疾病7例;對照組患者共 39例,男21例,女18例,年齡21~75歲,平均(53.97±3.13)歲,手術原因:惡性腫瘤疾病12例、急性胃部疾病17例、急性腸道疾病10例。將兩組患者基本資料互相比對,組間差異不具備統計學意義(P>0.05),可相互比較。所有患者均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縣醫院倫理委員會將研究內容審核通過,允許開展。
兩組患者收治入院后,均實施常規治療,控制患者病情,并實施對應常規普外科手術,術后給予觀察組患者實施綜合護理干預,給予對照組患者實施常規護理干預,護理方法如下。
對照組:患者術后安排干凈舒適病房給予患者休養,并由護理人員注意對患者的切口護理,幫助患者完成日?;顒樱盟幾o理,口頭健康知識教育等。
觀察組:患者術后為其安排至少1名責任護士,固定負責患者術后休養護理干預。針對患者自身身體情況以及手術治療結果,制定具有針對性的護理方案。并盡量滿足患者的合理需求,使其可在舒適、潔凈的環境進行術后休養。
加強對患者的切口護理,每日至少2次對患者的切口恢復情況進行觀察,并至少更換1次切口繃帶。在為患者進行切口護理時,需小心沖洗患者切口周圍皮膚,將雜質去除干凈后,更換藥物,并使用潔凈紗布完好覆蓋,處理全過程需要消毒處理,避免細菌或病原微生物侵入切口造成感染。
由于手術將對患者造成損傷,需要嚴格管理日常飲食,禁止飲酒、吸煙,避免食用生冷刺激、辛辣的食物。術后由護理人員對患者家屬進行相關知識教育,加強對患者日常飲食的監督,并鼓勵患者家屬增加與患者的陪同、交流,避免患者產生孤獨感。
大部分患者術后由于無法了解手術效果等情況,可能對自身治療前景產生疑慮,并逐漸引起患者的不安、煩躁、焦慮等負面情緒,降低其治療積極性與依從性,進一步影響后續護理的實施,形成惡性循環。要求責任護士在對患者進行日常護理基礎上,增加與患者的溝通交流,提升對患者內心情緒的了解情況,并盡量實施心理護理,消除各種負性情緒,提高患者治療依從性與積極性,以此達到保證護理干預有效實施,提高整體護理效果的目的。
分析比對兩組患者切口感染率、影響因素以及護理滿意度情況。護理滿意度使用縣醫院自制問卷進行調查,該問卷滿分為100分,由患者在護理結束后自行填寫,分數越高表明患者對護理內容越滿意,70~100分歸為滿意;50~69分歸為較滿意;49分及以下歸為不滿意??倽M意度=(滿意+較滿意)/患者數×100%。
使用SPSS 24.0軟件進行統計學處理,將計量資料使用t檢驗,計數資料使用χ2進行檢驗,P<0.05表示組間差異具備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患者切口感染率較對照組患者更低,組間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綜合兩組患者切口發生情況,主要影響切口感染的因素為合并慢性疾病、手術存在侵入性操作、患者切口引流不暢等,見表1。
觀察組患者護理滿意度較對照組患者更高,組間差異顯著,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 2。

表1 兩組患者切口感染率與影響因素對比[n(%)]

表2 兩組患者間護理滿意度比對[n(%)]
普外科手術是現階段常見手術類型,通過對患者實施普外科手術,可直接對患者病灶進行處理,有效改善患者各組織或臟器情況,從而達到快速控制患者病情,促進其恢復的治療效果[4-5]。但大部分普外科手術為有效完成手術治療操作,需要對患者形成較大切口損傷,以此保證手術的順利進行,在此種情況下,患者術后需要更長的休養時間,且發生切口感染的幾率更高[6-8]。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經過綜合護理后觀察組患者護理滿意度、切口感染率均較對照組患者更佳,組間差異具備統計學意義(P<0.05),證明了手術后給予患者實施綜合護理,將會有效改善患者的術后恢復效果與護理效果,增加患者對護理內容的滿意程度,降低發生切口感染的幾率,是一種效果顯著的護理方法。同時,經過對患者切口感染影響因素分析后可知,合并慢性疾病、手術存在侵入性操作、患者切口引流不暢是導致切口感染的主要因素,需要在后續研究中針對此種情況,實施對應處理,降低切口發生感染的幾率。
綜上所述,影響普外科手術患者切口感染的因素主要包括侵入性操作、切口引流不暢、合并慢性疾病等,通過給予患者綜合護理,將有效提升整體護理效果,提高護理滿意度,降低切口感染幾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