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永紅,王慧峰,琚國勝,張曉磊,李志強
隨著社會生活水平提高和生活方式改變,相應的疾病也隨之出現。冠心病作為生活方式疾病的一種,發病率逐年升高且低齡化問題逐漸凸顯。雖然經皮冠狀動脈腔內血管成形術(PTCA)、經皮冠狀動脈介入(PCI)、冠狀動脈搭橋術(CABG)等治療手段能有效改善心肌缺血,藥物的規范化使用能延緩動脈粥樣硬化病程,但冠心病相關危險因素控制僅通過藥物治療難以達到預期控制效果,導致心血管不良事件頻發,病死率居高不下,且長期大量口服藥物帶來不良反應。運動康復作為心臟康復中重要的一部分,與規范化藥物聯合治療冠心病被人所關注。本研究旨在探討運動康復改善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病人PCI術后遠期預后的有效性,為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病人的治療提供科學策略。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5月—2018年12月于我院行PCI治療的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病人120例,隨機分為康復組和對照組,各60例。排除標準:心肌梗死急性期、未控制的不穩定型心絞痛及心力衰竭;嚴重心律失常;安靜時收縮壓>200 mmHg(1 mmHg=0.133 kPa)或舒張壓>110 mmHg;直立后血壓下降>20 mmHg并伴有癥狀;合并重度主動脈瓣狹窄、原發性心肌病;合并活動性心包炎或心肌炎;合并嚴重限制運動能力的疾病。
1.2 治療方法 所有病人入院后24 h內測定血常規、生化指標、糖化血紅蛋白等,術后給予冠心病標準化藥物治療,口服阿司匹林(Bayer Health Care Manufacturing S.r.l生產,規格:每片100 mg,國藥準字:J20171021)每日100 mg聯合氯吡格雷(Snofi Winthrop Industrie生產,規格:每片75 mg,國藥準字:J20180029)每日75 mg雙聯抗血小板聚集治療12個月,部分高危病人口服阿司匹林(Bayer Health Care Manufacturing S.r.l生產,規格:每片100 mg,國藥準字:J20171021)聯合替格瑞洛(Astra Zeneca AB生產,規格:每片90 mg,國藥準字:J20171077)每日180 mg雙聯抗血小板聚集治療12個月,阿托伐他汀鈣片(輝瑞制藥有限公司生產,規格:每片20 mg,國藥準字:H20051408)每日20 mg。康復組在此基礎上給予個體化運動康復治療。
1.3 術后運動方案的制定 康復組評估心肺運動,測定峰值攝氧量(peakVO2)、無氧閾(AT)、代謝當量(METs)、最大心率等,根據上述指標評估術后運功康復危險程度,參照《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術后運動康復專家共識》[1]制定個體化有氧康復運動方案。
1.4 隨訪 所有病人均接受為期12個月隨訪,以門診、電話為主,期間主要隨訪兩組服藥依從性及康復組運動康復依從性。收集12個月病人相關生化指標。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控制情況以LDL-C水平和調脂達標率為參考,調脂達標值定義為LDL-C目標值≤1.8 mmol/L,或LDL-C基線值較高者下降50%;血糖控制情況以糖化血紅蛋白測定值為參考。觀察隨訪期間主要心臟不良事件(MACE)發生率,MACE包括心源性死亡、非致命性心肌梗死及靶血管再次血運重建。

2.1 兩組臨床資料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資料比較
2.2 隨訪結果 所有病人均完成12個月隨訪,期間未出現死亡、心肌梗死病人,但有5例病人因不穩定型心絞痛再次入院,其中康復組2例,對照組3例,兩組MACE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體質指數、糖化血紅蛋白水平均無明顯變化,雖然對照組LDL-C水平下降,但血脂達標率低于康復組,康復組體質指數下降,糖化血紅蛋白水平降低,多數病人糖化血紅蛋白<7%,康復組體質指數、血糖、LDL-C控制方面均優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表2 兩組體質指數、血糖、LDL-C控制情況比較
隨著冠心病發病人數持續增加,年輕化趨勢明顯,已對人類健康造成巨大威脅。越來越多病人接受PTCA、PCI治療,然而術后進一步醫學指導不足,大量病人反復發病,多次入院,給個人及社會帶來沉重負擔。有研究顯示,30%的存活冠心病病人活動受限,30%無法正常工作,另有45%病人存在焦慮、抑郁情緒[2]。如何減少冠心病病人院外心血管事件,使病人更好地回歸社會成為不可忽視的重任。冠心病作為一種生活方式類疾病,病人預后除需規范用藥之外,改善生活方式,注重心理健康十分重要。心臟康復是針對心臟病病人的一種范圍廣泛的有效治療手段,包括規范用藥、運動訓練、營養指導、心理干預和心血管危險因素調控五大處方,不僅用于PTCA術后、PCI術后、CABG術后,且對心臟瓣膜術后、慢性穩定性心力衰竭療效確切[3]。
本研究探討運動康復的有效性,術后長期有氧運動可增強病人心肺功能,提高機體峰值攝氧量11%~36%[4],改善生活質量,發揮防控冠心病作用。作用機制:長期有氧運動促進血管活性物質釋放及血管內皮再生、修復,改善血管內皮功能[5];長期有氧運動增強機體抗氧化能力[6],減少糖基化終末產物生成,促進抗炎作用及延緩動脈粥樣硬化。危險因素控制方面,長期有氧運動能有效減重,降低體脂含量,有效降低三酰甘油及LDL-C水平[7],并增加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平[8],有效保護心血管系統;長期有氧運動可有效抑制炎性因子釋放,由于部分炎性因子通過抑制胰島素受體信號通路促進胰島素抵抗,故長期有氧運動能顯著改善胰島素抵抗[9];長期有氧運動能有效降低血壓[10],減慢基礎心率[11],提高心肌缺血閾值,增強心肌對缺氧耐受力,改善心肌缺血癥狀,減少心肌損害,同時改善心肌組織順應性,延緩心肌纖維化[12]。
有研究發現,運動耐量改善與冠心病預后密切相關,且獨立于其他心血管危險因素[13]。根據12個月隨訪結果,對照組體質指數、糖化血紅蛋白水平均無明顯變化,雖然對照組LDL-C水平明顯下降,但血脂達標率低于康復組,康復組體質指數明顯下降,糖化血紅蛋白水平降低,多數病人糖化血紅蛋白<7%,這對冠心病病人預后是十分重要的。
運動康復除改善生活質量、強化危險因素控制水平外,還可明顯降低病人心血管事件及死亡率。一項研究顯示,運動康復使冠心病病人心血管死亡率下降27%,再入院率降低16%[14]。一項研究納入2 395例及給予運動康復的PCI(包括急診PCI和擇期PCI)術后病人,結果顯示病人6年內全因死亡率下降46%,心臟不良事件及再入院率均降低[15]。本研究中康復組與對照組MACE發生率及死亡率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分析可能是樣本量有限、隨訪時間短造成的,因此需納入更多病例和延長隨訪時間進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