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食品與旅游業的關系緊密,是旅游產品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到旅游業的發展深度和發展水平。云南省是我國的旅游大省,自然景觀秀美奇特,文化資源豐富,擁有眾多知名度高的地區特色美食,近年來,在云南省多項政策的扶持下,旅游食品產業迅速發展。因此,本文在分析云南省旅游食品產業發展現狀的基礎上,探討旅游食品產業的影響因素,提出新形勢和電子商務背景下云南旅游食品產業的發展對策,旨在提高該省旅游食品的競爭力,推動食品產業的快速、健康發展。
云南省地處低緯度內陸地區,為山地高原地形,多條水系流經該省,屬亞熱帶和熱帶季風氣候,全年氣溫平均,干濕季明顯,大部分地區年降水量在一千毫米以上,擁有植物生長、動物繁衍的自然、氣候條件,特色農作物種類繁多,產量穩定。少數民族文化特色濃郁,為旅游食品產業的發展奠定了文化基礎。
云南省依托本省優越的自然條件、文化底蘊和民俗特色,大力發展旅游食品產業,該省的旅游食品大致分為三類,一是地區特色美食,如昆明的嘉華鮮花餅、官渡粑粑、滇八件糕點、都督燒麥等;二是特色農產品及加工食品,如普洱茶葉、云南小粒咖啡、酥油茶、藏族腌肉、蒙自甜石榴、怒江魚、芒市泡菜等;三是野生食材及野生藥材,包括野生菌、松露、蟲草等。同時云南滇菜,在原材料新鮮、品種多樣的基礎上,具有選料廣、風味多、清香回甜、原汁原味的特點,深受國內外游客的喜愛。
云南省旅游食品產業正在構建以產品生產、認證監管、技術支撐為核心的產業發展體系,完善地區美食、特色農產品及其加工食品的市場布局,初步形成“以品牌標志為紐帶、農戶參與為基礎、龍頭企業為主體”的產業發展模式,并且品牌化建設取得了一定成效,茶葉、野生菌、咖啡等多個食品行業品牌林立,旅游及旅游食品產業的產值不斷提高,帶動了相關產業的快速發展,擴大了就業途徑,增加了居民的收入,傳播了本省的文化和歷史,促進了農村和地區的經濟發展。
但是,目前云南在發展旅游食品產業過程中,出現了重種植和生產、輕市場的問題,各地區市場建設并不一致,部分企業和商戶的管理方式、管理模式相對粗放,缺乏食品開發及研發過程中持續、大量資金的投入,旅游食品多為初級加工品,價值鏈的延伸不足,食品附加值較低,同質化現象較為嚴重,有些野生品種和特色農產品開發力度仍不足,很多細分品種仍待發掘。此外,云南省旅游食品的品牌宣傳、營銷方式有待創新,很多特色菜肴和食品僅限于本地銷售,直播營銷等電子商務中常見的營銷方式使用有限。
旅游食品是消費者到旅游景點或目的地,購買或食用當地的特色美食,是旅游的重要樂趣之一,是旅游活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一方面,從食品的角度看,該產業的發展與產品的品質、營銷和宣傳的方式、購買的便捷和可靠性以及政府的扶持政策密不可分。另一方面,作為旅游產業的衍生品,旅游食品具有強烈的民族性、地域性、文化性等特征,因此,旅游食品產業的發展還受到風味特色和消費者個人因素的影響。下面將從幾個方面結合云南省實際情況進行具體分析,以明確行業面臨的機遇和挑戰,為探討云南旅游食品產業的發展趨勢提供依據。
1.獨具特色的風味
旅游食品與地區的文化和歷史相互交融,反映出旅游目的地的文化底蘊和自然資源特色,旅游者購買這類食品的主要動機是風味的獨特性,在其它地區很難購買到相同的食品,基于此,旅游食品產業的發展水平與地區的文化內涵、資源狀況高度相關。云南省地處云貴高原,森林覆蓋率高達50%,茶葉、菌菇和鮮花種植及加工產業發展迅速;鮮花餅、云南小粒咖啡、普洱茶、三七和天麻享譽中外;除此以外,宣威火腿、牦牛干、大理雕梅等民族食品也受到旅游者的青睞。
2.購買途徑的便捷性
消費者在旅游地的時間有限,購買或品嘗旅游食品時都希望能夠在路途中花費較少的時間,那么旅游食品最好是集中分布,以方便其購買和食用,比如昆明滇池西岸的茶馬花街,是主打民國風情的美食街,在這里旅游者可同時品嘗到德宏的手抓飯、版納的燒烤和臨滄的木瓜雞等美食。此外,游客離開旅游地后,如果有繼續消費的欲望,但是受時間和資金成本的限制,反復去旅游地的可能性很低,隨著電子商務的發展,游客往往在線上進行購買,這就需要旅游食品企業或商戶重視網上銷售渠道的拓展和維護。
3.宣傳與營銷的多樣化
旅游食品的宣傳有兩個方面,一是在食品的包裝設計上既要體現民族和文化特點,也要包含國際化的要素;二是宣傳推廣的多樣化,比如在電商網站、直播平臺和社交軟件上的廣告投放力度。同時,營銷方式也影響著產業的發展,例如是否更多地關注游客的消費意愿、購買方式和消費心理,借此進行有針對性的營銷,并適度地對購買者回訪,了解其使用心得,完善食品的品質和包裝,提高游客在線上等其他途徑的持續購買意愿。
4.消費者的個人因素
年齡、性別、職業、收入水平、生活背景等個人因素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游客的支付能力和購買決策。就年齡而言,青年人的負擔水平較輕,對未來收入的預期高,購買能力相應最強;女性消費者相對于男性,更看重包裝和產品的地域特色,傾向于購買包裝精美、口味獨特的旅游食品;職業決定了游客支付能力和饋贈親友的需求程度。據調研報告顯示,2018年昆明的游客中15歲~44歲的中青年群體占總數的比例接近90%,其中,學生占35.3%,服務業和自由職業者分別占19.3%和13.1%,市場空間和購買潛力較大。
5.相關政策
從不同角度看,影響旅游食品產業發展的政策有四類,一是國內的食品檢驗檢疫和質量管理類的相關法律法規;二是食品進口國的邊境檢驗條例和關稅政策等;三是宏觀的政策導向等;四是地區對旅游及旅游食品產業的財政扶持政策等。
通過旅游食品產業發展的影響因素分析可知,游客購買旅游食品的動機主要是風味的獨特性、食材的品質和鮮美以及食品所蘊含的民族文化特色,云南的旅游者多為中青年和學生群體,在購買時更偏好于路途省時、包裝精美、品質優良有保證的食品,這就需要云南省旅游食品產業的相關企業、商戶拓展市場、重視旅游食品包含的文化內涵,并且,為了方便游客的后續購買和拓展潛在市場,還要積極發展旅游食品的電子商務,加強物流體系的建設,以促進該產業的增收增效和持續健康發展。
1.重視旅游食品的開發
云南省政府的旅游管理部門需要制定相關措施和產業發展規劃,將旅游食品作為旅游或文化項目進行重點打造,引導該產業的發展。此外,云南的景區要著力挖掘本區域的美食資源,將民間富有特色的食品進行整理,加大旅游食品的投資力度,并進行品牌包裝和宣傳。考慮到旅游食品有著濃厚的文化特色,旅游食品的研發應結合食品的傳說、典故及文化等內容,在營銷過程中,除了提供試吃服務,也可讓游客參與食品的生產、制作和加工過程,并介紹旅游食品的文化和營養,將歷史名人的贊譽作為賣點,以滿足游客求新、求奇的心理需求,將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云南旅游食品傳承發揚。
2.加大電子商務的營銷力度
從事旅游食品生產或經營的企業和商戶也要充分認識互聯網經濟的發展態勢,在了解自己產品的優勢和不足的基礎上,清晰并準確地把握本企業食品電子商務的市場定位,針對目標市場,進行差異化的生產和營銷,讓自身產品在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對于同質化嚴重、區別不大的旅游食品,可采取專業合作社等適當聯合經營的手段,規范市場,防止不良競爭。利用互聯網技術和平臺,通過多渠道、多途徑的推廣,加大云南旅游食品的宣傳力度,最大程度發揮電子商務的效用,開拓更大的市場。
3.重視旅游食品文化的傳承
旅游食品是旅游文化的物質載體,為了使旅游食品得到更廣泛的認可,讓該產業得以持續發展,就需要充分利用傳媒平臺和現代科技促進旅游食品所蘊含文化的交流傳播與繼承發展,提高優秀傳統文化的影響力,立足實踐推動文化與旅游的結合。在旅游食品的開發過程中,深入挖掘其歷史淵源,并對導游和相關從業人員進行定期食品文化培訓,在民族節日期間,制作和發放精美的宣傳產品,組織各種美食品嘗活動。此外,在食品的包裝中也需要納入文化要素,多層次、多角度、多方式的強化旅游食品中的文化屬性。
4.加強旅游食品物流體系建設
可運用先進的物流管理理念和模式,全面建設、科學規劃食品物流基礎設施,構建和完善旅游食品電子商務物流平臺,便于智能配送和庫存管理等。同時,大力發展冷鏈物流是加快云南省旅游特色食品電商發展的必然要求,企業可加強與第三方物流公司的合作。
伴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費的轉型升級,旅游作為云南省的支柱產業,旅游食品市場需求前景廣闊,云南發展旅游食品產業的意義重大。本文通過對云南旅游食品產業的現狀進行分析,發現該省得天獨厚的自然和氣候優勢以及深厚的民族文化、歷史底蘊十分有利于旅游食品產業的發展,并且結合云南省的實際情況,探討了旅游食品產業發展的影響因素,包括獨具特色的風味、購買途徑的便捷性、宣傳與營銷的多樣化等。鑒于此,旅游食品相關企業應重視旅游食品的開發、加大電子商務的營銷力度、重視旅游食品文化的傳承、加強旅游食品物流體系建設,以此促進云南省旅游食品產業的健康、穩定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