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海德
在多年的應試教育下,強化專項訓練試題、試比天高的復習提綱、年復一年的枯燥黑板,無不在打擊者學生對語文的熱情,直至消磨殆盡。現在很少學生能在高中選擇科目時熱情滿滿、心甘情愿地選擇語文,只不過礙于語文是必修罷了。從小學開始到初中深化,教師應抱有開創富有情感與互動的課堂理想。
一、借助觀察教學方法提升學生的語文知識學習能力
語文不僅僅是認識文字、學學古文釋義的字面學科,它是中國人在幾千年情感堆積沉淀出來的學科,不能將教學僅局限于學習考試一個小小圈子里。它必要讓學生明白,在生活上取得巨大成功,被鮮花與掌聲簇擁的時候仍然要保持謙卑,不懼孤獨勇于攀登至境;要做一個堅強的人,無論遭受了怎樣的起伏跌宕、矛盾孤獨都要堅持對生活的熱愛,追求自己所愛所想,永懷一顆赤子之心。
比如,《背影》一課中較為有趣的一節,至今在人們生活中還有可能被提到。網絡與生活中的大量實例給了教師良好的引入話題,從與學生對話開始,詢問他們是否知道父親的背影,告訴他們如果學好這節課,以后與人拌嘴都可以引用,還顯得極其有文化。通過一個小小的謎題,引導學生一步步跟隨教師的節奏,讓他們自己理清故事情節,待學生大致掌握后,再給學生機會上臺表演。安排好自己的節奏,才能帶動學生,感受課堂的每一分鐘。又如,我在講述《貓》一課中,針對課本提到的三只貓做個列表分析,讓學生認真閱讀完之后回答提問,逐個分析每只貓剛到家時的情況、在家中的經歷、家人的態度、貓的性情以及結局,細細解讀主人公對每只貓的心理變化,讓學生感受到主人公對貓的好奇、養貓的愉悅、對貓的真摯熱愛、對每只貓死亡時內心的深深悲痛,這些是言語所不能表達的。孩子都是喜愛動物的,尤其是毛茸茸的小貓,讓學生主動站起來表達他們所能體會到的情緒,如果自己也遇到和主人公一樣的情況也會這樣傷心嗎?會從此不再養貓嗎?從一問一答中引發共情,深化孩子的共情能力。
二、培養自主學習習慣,奠定個性化學習基礎
高效課堂建立在現代教育信息化技術之上,建立高效課堂旨在促進學生人格品格完善,培養與提高其綜合素質,實現個性化發展。初中語文教學運用高效課堂模式,把握學生個性化學習成果,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提高語文教學質量。分析高效課堂的基本特征,教師要熟練掌握這些特征進行教學,實現提高教學質量與推進學生個性化學習的目的。
例如,自主學習能力形成的前提就是自主思考。教師教學過程中要培養學生發散性思維,形成自己的見解與想法。尤其是初中生,他們知識儲備不足,會直接限制其思維。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及時肯定學生的想法,在輕松環境下提高初中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同時,教師要做好指導工作,教學過程中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還要做好引導工作,發揮自身促進者的作用,引導初中生更加深刻與全面地理解知識點,實現主動學習的目的。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培養學生自主思考能力,繼而養成自主學習習慣,使其主動探索外界事物,實現自主學習。初中生學習如果可以得到認可,就會產生一定的成就感,順利達成自我實現。教師教學過程中要充滿愛意,評價初中生課堂發言時,引導學生歸納客觀因素。此外,家長也要培養學生開朗性格與樂觀生活態度,培養學生自尊與自信,提高初中生自主學習質量。
三、轉變教學理念,營造個性學習氛圍
高效課堂,即融合現代信息技術與教師教學內容,充分發揮師生共同學習的主動性,轉變傳統教學模式。高效課堂教學模式下,初中語文教學要努力塑造個性化主動學習環境,圍繞初中生個性特點開展語文教學,全面發揮語文高效課堂的作用。
例如,在《紫藤蘿瀑布》這一文章學習時,教師可以圍繞高效課堂設置教學內容,實現教學效果最優化。文中有“瀑布”“迸濺”“仙露瓊漿”等詞匯,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形象展示相關字詞的含義,加深學生對字詞感官認識。后期解讀文章時,教師演示文章描述的畫面,隨后創設相應環境,讓學生可以感同身受。后文中作者對比不同時段的紫藤蘿景觀,教師可以找出相應的圖片進行直觀對標,這樣可以幫助學生深層次理解作者為什么可以從紫藤蘿中感受到鼓舞。高效課堂環境下學生可以深層次理解文章內容,提高學生主動學習與探究,實現個性化學習的目的。
四、個性化的閱讀,發揮高效課堂作用
教師所有教學策略的開展,都是為了幫助學生提升個人閱讀能力,推進個性化閱讀。一篇完整的文章由很多煩瑣的文字和抽象符號組成。學生在閱讀過程中,首先需要對這些文字和符號的內容進行理解和感知,如此才能加深閱讀體驗。在這不斷深入的過程中,學生會不由自主投入情感,然后結合自身經歷體會到這些文字和字符所要表達的客觀事物以及內在情感,從而實現閱讀的最終目的。由此可見,所謂閱讀,實際上是學生對文章內容進行個性化解讀的一個過程。語文教師可以發揮多媒體技術的作用,播放相關視頻、音頻等內容。
在此過程中,學生根據自己的個人經歷、知識結構、情感體驗等制定“閱讀期望”,最終通過實際閱讀,對文章所表達的內容形成自己的認知體驗,與作者產生共鳴,或者針對文章內容進行個人反思,出現懷疑、否定等情緒,這完全憑學生個人經歷而定。所以,個性化閱讀最關鍵的一點就是要引導學生對文章內容進行獨立思考,產生獨屬于自己的情感感悟。而感悟正是學生自主研讀、學習文章的基礎。但是,在現實生活中,由于每個學生生活經歷、知識儲備、認知水平、學習能力以及閱讀方法的區別,再加上每個人的關注點和側重點不同,形成了各自不同的閱讀體驗。
五、轉變課堂教學主體觀念,調動課堂中的教學互動
在任何階段的語文課堂中,學生都需要了解課堂。隨著時代發展,現在的學生越來越有個性,更有自己的獨特想法。目前,初中學生不喜歡語文課堂的主要一個原因是部分語文老師對學生進行“填鴨式”教學。語文老師需要改變傳統教學主體的觀念,從教師為主體轉變到學生成為教學主體層面上,帶動學生參與課堂教學,推動學生語文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以課堂的主人翁的身份參與學習,從而活躍課堂氛圍,提高課程的教學效果。
充分調動課堂是為了更好地進行課堂交流,從而使得課堂氣氛得到改善,在最短的時間內復習和理解課堂上學生掌握所學的知識,帶動學生快速地理解課堂知識點,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初中學生身份的轉變,不能再以小學教學的模式開展,更多應該結合初中學生個性發展的特點,充分發揮小組合作學習的作用,活躍課堂氣氛。小組合作學習能使每個學生的積極性得到調動,發掘學生的特性,開放式地完成課堂教學的目標,達到語文課堂最大教學效果。語文老師可根據學生的體會有針對性地引導學生學習和領悟知識點,這樣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引導學生敢于創新、積極嘗試,從而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綜上所述,高效課堂教學對學生個性化學習效果及教學效率都有顯著提升效果。初中語文教師需要選擇合適的著手點,討論個性化學習效果,引導學生開展自主學習,通過這種方式發揮高效課堂的優勢,實現大幅度提升語文課堂教學質量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