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明霞
摘要:計算是解決生活實際問題的基礎,是小學生學習數學必需掌握的基本技能。而“三位數的加減法”不僅在整個加減計算中有著承前啟后的作用,也是多位數乘、除計算的重要基礎,是本冊教科書的重點教學內容。其中加法中的進位與連續進位,減法中的退位與連續退位,又是學生很容易出錯的地方。要更好地解決這一重難點,必須先從教材、學生、教學方法三個方面進行探究,明確教學目標、了解教學內容、摸清學生特點、掌握教學方法,才能在教學過程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讓學生掌握三位數加減三位數的計算方法,初步形成一定的計算能力。
關鍵詞:三位數;加減法;教學方法;探究
一、教材解讀
(一)教學目標解讀
《課程標準(2019年版)》對整數加、減 法的教學要求主要有:能熟練地口算20以內的加、減法,能口算簡單的 100以內的 加、減法;能計算兩位數和三位數的加、減 法;能結合具體情境,選擇適當的單位進行簡單估算并會解釋估算的過程,體會估算在生活中的作用; 經歷與同學交流各自算法的過程,體驗計算方法的多樣性;能運用數及數的運算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并能對結果的合理性進行判斷。讓學生一步步達成上述所說的教學要求,這樣不但能夠滿足學生繼續學習數的認識和運算的需要,而且也有助于培養他們初步的數學應用意識。
(二)教材內容解讀
“三位數的加減法”是西師版教材二年級下冊第三單元中的內容。本單元教學的加、減法計算是在20以內數的加減法、100以內的數的加減法的基礎上學習的,也是多位數加減計算的基礎;而三位數乘兩位數、三位數除以兩位數也要用到三位數的加減計算。因此,三位數加減不僅在整個加減計算中有著承前啟后的作用,也是多位數乘、除計算的重要基礎,是本冊教科書的重點教學內容。
在本單元中,三位數的加法與減法分開編排,由于加法中的進位與連續進位,減法中的退位與連續退位,學生很容易出錯,分開編排,能夠讓學生及時鞏固,有助于學生更好的掌握。通過這部分內容的教學,一方面有助于學生相對完整地掌握整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 并為將來自主探索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打好基礎;另一方面也有助于他們提高運算能力,發展數學核心素養。
二、學生的探究
運算能力是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三位數加減法中的進位加法和退位減法的計算歷來是教學的重點和難點。二年級的學生要理解并掌握這一知識點并不容易。在平時的教學中,教師通常重點講授列豎式計算。例如:在講授退位減法時,遇到哪一位不夠減,就向前一位“退一作十”,并在豎式中前一位的上面打一個小圓點,表示這一位借了 1。但對連續退位時,十位上借了一個1就只剩 9,學生普遍表示難以理解。
對于二年級的學生來說,他們對稍微難一點的計算心存膽怯。這就要求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多鼓勵學生,培養學生挑戰難題的意志,鼓勵學生嘗試計算,在嘗試體會計算正確時成功的喜悅。學生在學習這部分內容之前,已經有了比較豐富的筆算加、減法的經驗,而且兩、三位數的加法和減法的筆算原理和方法與兩位數加、減兩位數其實是一樣的,所以教師可以放手讓學生進行嘗試計算。
三、教學方法的探究
(一)充分利用情境教學,激發認知需求。
三位數的加減法在生活中應用廣泛,教學時要把教科書中主題圖和例題中情境圖所提供的生活素材與當地的實際情況結合。營造具體情境,讓學生經歷用三位數加減法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過程,感受三位數的加減法與生活的密切聯系,體會加減運算的意義,感悟所學知識的使用價值,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的內需調動其主動參與,積極學習。例如教材40頁的例4:三輪童車125元,兩輪童車378元,自行車等于前兩輛車的總價。一輛自行車要多少元?在教學這一例題時,就可以引申到我們平時和爸爸媽媽出去買玩具或者買書時,就可以自己計算出需要多少錢,讓學生感覺到數學更貼近生活,感受數學和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體會到學習數學的有用性,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獨立思考與合作交流并重。
教學中在組織學生合作交流前,要引導學生進行獨立思考,并留給學生獨立思考的時間與空間。因學生的生活背景、思考角度不同,得出的結果與方法可能是多樣的。這時要因勢引導比較,合理優化,但不要求千篇一律。
例如,教學45頁例4,計算713-548時,教師可以先讓學生自己試著用豎式進行計算,同時適當提醒他們 “如果碰到了困難,可以和同桌討論,一切商量解決問題的辦法”。學生各自完成計算后,組織適當的展示和交流。個位上引導學生說出3-8不夠減,向十位上借1做10,在十位的1上面打一個小圓點,先算10-8=2,再算2+3=5,就在個位上寫5。接下來計算十位,十位上的1借了一個就只剩0,0-4又不夠減,向百位借1做10,在百位7上面打一個小圓點,口算10-4=6,在十位上寫6。在計算這一步時,很多孩子會忽略十位上之前已經借走了一個1還剩下0,這是就需要教師著重強調,加深學生印象。最后計算百位,7借了一個還剩6,6-5=1,計算出來最終結果等于165。在教學例4和試一試結束后,教師要引導學生用自己的話總結出筆算退位減法應該注意些什么,歸納出列豎式時要把相同數位上的數對齊,計算時要從個位算起,個位不夠減向十位借1做10,十位不夠減向百位借1做10 。
三位數的加減法既是本冊的重點知識,更是一個難點,尤其是連續進位加法和連續退位減法的計算,通過教學逐步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不但能激發學習興趣,保證學習質量,還能讓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提高思維水平。教學時需從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出發,從學生發展的需要出發,注意由“教”向“學”的轉變,不僅可以幫助他們不斷優化學習過程,豐富和完善相關的認知結構,發展和提高運算能力,而且能使學習過程真正成為他們不斷探索、主動建構、逐步成長的過程。
參考文獻:
[1]楊曉榮,劉淼.問題引領,展開過程,實現由“教”向“學”轉變——“兩、三位數的加法和減法”教材解讀與教學建議[J].小學數學教育,2019(Z2):59-63.
[2]黃琰.“三位數連續退位減法”如何利用學具促進學生理解算理[J].小學數學教師,2015(S1):5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