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斌
摘要:在素質教育背景下,藝術類學科的重要性逐漸體現出來。高中教育體系中的音樂這門課程是培養學生德智體美勞的一種有效途徑。但受我國傳統的應試教育所影響,導致音樂這門課程中還存有諸多有待解決問題,需要我們教師遵循新課標所提出的要求,積極創新和優化教學模式,從而將音樂課堂教學質量與效率不斷提升上去。
關鍵詞:新課程改革;高中;音樂課堂教學
音樂這門課程屬于藝術類學科,有助于提升學生的音樂技能和藝術修養。在新課改的大環境下需要我們充分體現學生課堂學習的主體性,從而將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徹底發揮出來,這就需要我們在實際教學中不但要注重傳授學生音樂基礎知識,同時還要注重培養學生的音樂綜合素養,從而使學生在這樣的氛圍下得到全面發展。所以,作為一名新時期下的高中音樂從教者來說,我們需要改變以往常規的教育理念,積極創新和優化教學模式,從而為學生構建高效高質音樂課堂。[1]
一、當前高中音樂課堂教學存在的問題
受我國傳統的應試理念所影響,很多教師將時間和精力用在了提升學生文化課成績上,而音樂這門藝術類學科并沒有得到人們的重視,這門課程在高中教育體系中不但課時較少,更是使得部分音樂從教者沒有正確的看待這門課程,在實際教學中為了能夠完成教學指標,往往采用枯燥單一的機械般教學模式,主要體現于整個課堂都是灌輸式為主,教學內容往往也是照本宣科和循規蹈矩。以至于本應該輕松愉悅的音樂課堂變得死氣沉沉、枯燥無味,在一定程度上打擊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而這種傳統的教育模式更是難以體現學生課堂學習的主體性,師生之間在課堂上缺乏良好的互動,教學效果不理想,難以將學生的學習效率有效提升上去,更是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學生的音樂素養形成。
二、淺談新課改下高中音樂課堂教學實踐的研究
(一)以審美為主要教學目標去實施教學
通過音樂教學有助于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因此,他與其他科目相比有很大的不同,這門課程特點相對來說比較感性,主要以審美為核心。它以音樂的旋律和節拍等元素來體現當前的實際生活,同時還能夠在音樂中體現人們的真實情感和形象。所以,我們在日常教學中不能枯燥地講解各種音樂的理論知識,而是要注重這門課程特殊的教學特點,并以培養學生的審美為主要核心,同時還需要我們充分體現學生課堂學習的主體性,將課堂交到學生手中,讓他們真正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這樣才能夠使學生有更多的時間和空間體會音樂中所蘊含的真實情感和魅力。比如,在教學《音樂與人生》這節內容的時候,小提琴協奏曲《梁祝》的民間傳說為依據,并以越劇音樂作為素材,其中蘊含了非常濃郁的民族風格,可以說是我國民族音樂的經典,除此之外,它還巧妙地吸取了西洋作曲技法,奠定了中國民族音樂走向交響化的里程碑地位。[2]此外,我們在開展高中音樂中需要引導學生欣賞這首歌曲,在輕柔的音樂下描述了一段凄美的民間傳說,那我們完全可以借助這個民間傳說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然后在為學生預留足夠的時間來感受這首歌曲的魅力,從而使學生在這樣的氛圍下能夠深入體會音樂的美,另外,這樣的教學方式還能夠體現出新課改的教育意義。
(二)進行有效的歌唱教學
在高中音樂教學活動中需要我們借助相關的音樂內容以及其中所蘊含的情感培養學生的審美觀,只有學生能夠掌握和理解課堂所學音樂知識,并能夠意識到音樂的魅力之后才能夠將自身的欣賞能力不斷提升上去。但就目前實際情況來看,雖然新課改已經實施了有些年,而有些教師并沒有認識到音樂教學的重要性,依然采用傳統的教學模式,從而使學生在這樣的氛圍下只會欣賞音樂歌詞,卻對音樂知識模糊不清。如,音樂的節奏還有歌譜等要素。除此之外,在帶領學生演唱某首歌曲的時候往往只關注學生的唱歌狀態,并沒有引導學生用感情去唱,也沒有關注學生有沒有跟著節奏去唱,在唱的時候有沒有跑調等,所以導致學生難以掌握相關的技能與技巧。[3]比如,在教學《非洲歌舞音樂》的過程中,有些教師往往只是講述歌唱的基本技能,而非洲歌曲音域相對來說比較狹窄,樂句較為短小,變奏也較少,其中多是反復歌曲的旋律結構并圍繞一個或者幾個中心音,亦或者是采用重復的旋律型。那我們在實際教學中就需要通過幾種歌曲技能引導學生又感情的演唱,并且在學生演唱的時候我們要及時糾正學生的問題,這樣才能夠將學生的歌唱水平不斷提升上去,從而使學生更好的掌握這首歌曲的相關知識點。
三、運用探究式教學方式來優化教學效果
在新課改的大環境下開展高中音樂教學我們完全可以借助問題的方式引導學生展開思考,從而使學生帶著問題參與進音樂教學活動之中,以此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比如,在教學《烏蘇里船歌》這首歌曲的時候,我就將班級學生劃分成了若干小組,并以小組為單位賞析這首歌曲,從而使學生在小組合作下分析和交流這種歌曲中所蘊含的思想情感,由于學生的思維各不相同,而對歌曲的理解也各有不同,促使學生在合作中能夠碰撞出不同的思維火花,以此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這首音樂的內涵。
四、創設輕松和諧的學習氛圍
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更容易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從而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進其中,所以,在新課改的大環境下開展高中音樂我們需要為學生構建輕松和諧的教學氛圍,并鼓勵學生在課堂中大膽地提出自己不同的意見和看法,以此強化課堂的互動性,同時還能夠提升課堂教學質量與效率。比如,在教學《沂蒙山小調》這首歌曲的時候,我就借助了多媒體教學工具在課堂上為學生播放了這首音樂,然后在鼓勵學生談談自己在聽完這首歌曲后的感受,除此之外,我們還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靈活地設計其他環節,如,改寫這首歌曲,以此活躍課堂教學氛圍,提升學生課堂學習的參與度,促使學生在這樣的氛圍下不斷將自身的音樂欣賞能力提升上去。
結束語:
總之,在新課改的大環境下需要我們轉變傳統的教育觀念,積極創新和優化教學模式,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興趣,促使學生在興趣的驅使下積極主動地參與進課堂教學活動之中,以此促進學生全面綜合發展。
參考文獻
[1]楊麗娟.新課改下高中音樂課堂教學實踐的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學法教法研究.2016(17):1.
[2]涂瑯.淺談新課改下高中音樂教學[J].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15(21):1.
[3][1]蘇泓榕.新課程改革背景下高中音樂教學創新實踐研究[J].山海經:教育前沿.2019(1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