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逸
摘要:教育的本質是不僅要培養學生的知識和技能,更要啟迪學生的心靈,喚醒學生自身的潛在力量,把學生的創造力誘導出來,激勵學生有理想、有信念、有追求,鼓勵學生有知識、有文化、有智慧、有責任,讓每個學生都能身心健康、勤奮陽光。大數據為大學教育管理帶來了全新的管理理念和模式,文章的研究目的是通過大數據研究大學教育管理的模式,以闡述分析法為主,從大數據視角出發分析了大學教育管理中的問題以及解決這些問題的策略和建議,并得出大數據對大學教育管理效率能有效提升的結論。
關鍵詞:大數據;大學教育;管理現狀;有效措施
引言
教育事業不同于其他職業,教育的對象是充滿生動活力、富于個性的學生,這決定了教育的生命在于教與學的互動,在于情感的投入,在于“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云推動另一朵云,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每個能夠進入大學學習的學生都不會缺乏知識的教育、技能的培養,但往往所缺失的是一個青年學子最需要、也是最寶貴的人文關懷。這種人文關懷既要體現在教了他們多少知識,更要體現在教會了他們多少知識、教會他們如何創造知識。教育的生命就是愛心,沒有愛就沒有教育。
1 大學教育管理現狀
1.1 管理隊伍薄弱
大學有責任給學生提供優良的教育教學環境使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能學到知識和技能,而這些知識和技能關系到學生未來的發展,由此可見大學教育環境的重要性。優良的教育管理和專業的教育管理隊伍息息相關,大學教育管理工作煩瑣,涉及學習和生活的方方面面,從大學生入校開始到畢業結束,整個過程都需要專業的教育管理人員參與其中。目前很多大學在這一方面還有所欠缺,尤其是教學條件上,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比較單一,課堂教學組織和管理缺乏科學性和專業性,這就直接影響了大學教育的質量。
1.2 基礎設施不完善
傳統的管理模式存在很多問題,以學生檔案管理、考試成績為例,傳統的教務系統功能不夠齊全,內容設置簡單,而學生的具體情況又有很大差異,因此在管理的過程中就會出現很多錯誤或者失誤。信息化時代的到來使大學教育管理更加便利,大數據保證了管理內容的全面準確。這些工作的完成需要有較新的基礎設施和管理設備,這樣才能改變數據采集、分析、存儲方法和數據更改時面臨的困境。
1.3 教師能力提升面臨困境
一些教師將教師這一職位僅僅作為一種謀生的職業,是維持個人生活和生存的必要手段。當教師個人的思考方式僅僅是滿足于現狀,不去為職業發展尋找突破口,主觀上缺乏提高教學能力的意愿和傾向,即使學校提供充分的條件和環境,具有這種想法的教師也很難改變自身,提高自身教學能力。加之一些高校缺少教師提高教學能力的“土壤”,沒有形成直接提高教師教育能力的有效機制,或確立的機制缺乏穩定性,讓機制處于虛浮狀態中。在這種情況下,即使有的大學開展了教師職前培訓,所謂的職前培訓也只是徒具形式,培養教師的教學能力始終不能落到實處。這就讓教師的教學能力無法在特定教學活動中表現出來,并持續形成自我風格和特色。
2 大數據背景下大學教育管理措施
2.1 加大創新創業教育課程的投入
首先學校可以考慮返聘本校的老教授來講授這門課程,雖然這些教師已經到了退休的年紀,但是很多教師仍舊非常關心本專業的后續發展。不僅如此,一部分老教授還對網絡時代下的各類新奇產物抱有一定的興趣,代溝在他們卓越的才識以及不斷進取的精神下往往可以忽略。老教授對于本專業的發展有著異乎常人的敏感性,在整理紛繁復雜的網絡信息時比很多年輕教師要更為高效。基于這一點,選擇合適的退休教師進行創新創業教育課程的教授為解決當下問題的最優解。其次,學校還可以讓一部分剛剛擔任教職的教師負責創新創業教育課程的教學任務,因為這部分教師對于本專業發展更為了解。剛剛邁入教職的教師一般都經歷了長時間的科研活動,對于本專業的頂層項目進展具備遠超學生的認知,這正是本課程教學所需要的。而且對于這些年輕教師來說,剛剛擔任教職就負責專業課的講授,可能很難取得較好的效果。而以創新創業教育這一課程為緩沖,使其對于本專業學生有一個更全面的認知,之后再負責專業課程的教學,無疑能夠達到更好的效果。
2.2 更新基礎設施
很多智慧教室能提高課堂教學和學習效率,例如針對學生出勤問題,教室配置了專門的打卡機,將學生打卡每個科目的課程次數納入學生評比的考核標準中,進行約束,提高打卡率、出勤率。就課堂聽課質量而言,各種教學平臺的使用,例如智慧職教、云班課、超星平臺、微信、QQ等加強了教師和學生之間的溝通即時性。很多學校構建了“學校—教育管理者—教師”三者之間進行互動,提高管理工作的質量。
2.3 提升學生職業素質教育網絡
首先,從學生入學教育著手,進行未來的職業規劃教育,讓他們充分了解當地區域經濟發展的動態,了解學校與社會的關系、學習與職業的關系、自己與職業的關系。通過學習,使學生明確未來的職業目標“我想從事什么職業?什么職業有前途?”其次,抓住軍訓這個契機,對學生進行嚴格的軍事訓練,對于堅定政治信仰,培養良好作風,磨煉意志品格,提高素質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使他們有機會更好地學習解放軍的優良品質和光榮傳統,激發他們的愛國熱情,培養勇敢頑強、堅忍不拔、吃苦耐勞,不怕困難的品質。通過軍訓,使學生的意志品質得到磨煉,增強組織紀律性。軍訓結束后,學校應該趁熱打鐵,不放松對他們的嚴格要求,讓他們在軍訓時接收到的精神品質繼續得到發揚光大。比如要求住校的學生出早操,有早讀,準時上課,對做不到者除提醒、批評之外,對屢教不改者可按制度執行。無論入學教育還是軍訓,目的在于讓學生樹立理想和目標,經過訓練,糾正外在的姿態,挖掘內在潛質,培養好的品質。
2.4 創新考核機制
一般來說,考核是對培養過程及中間關鍵點教學目標的達成度的考察判斷,這些目標是考核的內容,考核過程和實施方式是考核形式。對能力、思維、素質考核和判斷的關鍵是確定具體的考核指標。對于某些一時難以通過定量指標來描述的能力,以及無法直接傳授的思維和素質,可以通過對其形成的條件和過程的考核形成定性化的判斷,但條件和過程的考核宜定量化。總的來說,考核指標宜盡量定量化,考核過程應盡量客觀化。同時,在定性考核中采用合適的考核方式,也能一定程度地實現定量化考核。
3 結束語
我國目前高校整體數量擴大,學校層面對強調科研與疏于教育的錯誤認識也影響著我國教師的教學能力提高。在這種情況下,筆者認為高校有必要在教學與研究崗位、開發平臺、激勵機制管理與監督等多個環節加強研究。在探索提高教師教學能力的同時,從根本上改變教師滿足于現狀的狀態。
參考文獻:
[1] 王彬彬.高校管理創新與數字時代的大學教育變革[J].教育教學論壇,2020(24):15-16.
[2] 林為國,胡麗英.新媒體環境下大學教育管理模式的構建策略探究[J].教育現代化,2020,7(39):182-185.
[3] 楊揚.新形勢下大學教育教學管理模式創新探析[J].經營管理者,2020(05):80-81.
[4] 婁桂玲.淺談大學教育管理的可持續發展策略[J].江西電力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0,33(03):90-91.
[5] 胡艷芳.新媒體環境下大學教育管理模式的構建策略[J].中阿科技論壇(中英阿文),2020(02):155-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