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 毅 倪正陽
鎮江市京口區著眼新時代物業管理的特點,創新設計“十化一體”實施路徑,傾力打造“三精三美”“紅色物業”新模式,探索出一條黨建引領物業服務水平提升的新路子。

今年以來,鎮江市京口區創新設計系統化思維、目標化引領、綜合化方式、標準化實施、網格化落地、原始化創新、融合化推進、協同化發力、制度化保障、科學化考核等“十化一體”實施路徑,傾力打造“三精三美”“紅色物業”新模式,探索出一條黨建引領物業服務水平提升的新路子。經過大半年實踐,取得了“小區換新貌、群眾歡心笑”的階段性成效。
京口區成立鎮江市首個物業服務行業黨委,在選舉產生業委會的同時,成立小區業委會黨支部,把強化黨的領導貫穿“紅色物業”實踐的全過程。鼓勵優秀黨員骨干、小區“紅管家”以業主身份參選業主委員會,業委會成員與社區“兩委”實現交叉任職。建立健全“社區黨委(總支)—網格黨支部—樓棟黨小組—黨員中心戶”的四級組織體系,實現黨對“紅色物業”引領的全覆蓋,全區各網格調解鄰里糾紛452起,協助解決路燈不亮、排水不暢等居民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1738件。高質量制定《京口區“紅色物業”“3類18條”標準》等規范化文件,設計全區統一的“紅色物業”logo和“紅色物業”建設樹,切實加強“紅色物業”的規范化標準化建設。
據京口區委組織部常務副部長趙曉文介紹,京口區將“紅色物業”助力精美京口建設立項為區委書記基層黨建“書記項目”,樹起“三精三美十八紅”的標桿,即以“黨建引領”為總杠桿,著力實現“黨建引領精誠團結、組織形象美;小區環境精雕細刻、居住環境美;治理服務精益求精、群眾生活美”的有新時代特征、主城區特色、京口特質的“三精三美”“紅色物業”新模式,充分彰顯“紅”在新思想“紅色真理”在京口落地生根開花結果、“紅”在黨建讓城市生活更美好的“紅色理念”、“紅”在“紅色物業”標識的“紅色內涵”、“紅”在打通社區治理“最后一米”的“紅色網格”等“十八紅”的絢麗色彩。
在加大投入、全面啟動老舊小區改造的同時,京口區建立小區環境問題反饋機制,設置紅色啄木鳥、心語信箱、建言箱等服務評價箱、民情箱113個,廣泛收集針對物業管理服務的意見建議,第一時間會同物業服務企業研究解決。完善物業管理聯席會議和“街社吹哨、部門報到”制度,綜合整治小區治理中的難點問題,公安、城管等部門開展綜合執法1806次,清理雜物881噸、小廣告4981處,恢復被毀綠地143處,解決小區亂堆亂放、亂搭亂建等問題1742處,極大改善了小區環境面貌。大力開展鄰里文化節、“美麗家園我是行動者”等紅色文化活動,打造文明樓道180個、評選文明家庭63個,進一步營造了“小區是我家,愛護靠大家”的社會氛圍。
京口區住建局局長程鵬介紹說:“我們今年分類推進物業管理提升工程,全面啟動33個試點小區的改造工作,33個試點小區中,居民對物業服務的滿意率提高21.6%,物業費收繳率平均提高5.8%,最多提高60%;全區6個物業矛盾重點小區,已經基本化解4個。”象山街道象山社區副主任史勰介紹,象山花園三區是個回遷安置小區,原先種菜、養雞等現象影響市容市貌,居民也不大繳物業費,通過實施“紅色物業”,不僅杜絕了毀綠種菜養雞問題,小區居民的物業費收繳率還提高了30%。
京口區把物業服務納入網格治理范疇,通過優化調整網格黨支部設置,全區295個綜合網格實現黨支部全覆蓋。用好網格化管理例會制度和黨群議事制度,調解鄰里糾紛452起,解決路燈不亮、排水不暢、落水管脫落等居民煩心事超千件。推進完善小區居民自治機制,成立“紅色物業”聯盟、老弗士工作站、夢溪街坊議事會、“陽光酒海”議事會等31個居民自治組織。不斷壯大志愿者隊伍,全區8個街道園區成立志愿服務隊55支,開展活動520場次,惠及群眾近2萬名。
朝陽門小區一位58歲的原住居民告訴記者,目前的小區物業服務站各項工作堪稱優秀,尤其是站長彭壽俊,經常看到他在小區里到處轉,發現問題立即處理。幾天前有居民反映,小區有條道路拐角是直角,影響車輛通行,第二天老彭就帶人改成了弧形。不久前,有一樓居民反映,門前大樹的枝葉擋住了陽光,老彭隨即派人剪枝,解決了問題,讓居民體會到了幸福感和獲得感。
作為國家第七次人口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選中的全國唯一綜合試點單位,京口區將“紅色物業”與“七人普”試點工作充分融合,形成了“黨建引領‘七人普’、‘三個一線’當先鋒”的工作經驗,受到國務院“七人普”辦公室以及省“七人普”辦公室、省統計局的高度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