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姝姝 王廣宇 喬金玲 王坤偉
高血壓已成為一個重要的全球公共衛生挑戰,亦是導致心腦血管事件及其死亡的最重要危險因素[1]。近年來有研究顯示,血小板參數變化與高血壓之間密切相關[2-3]。高血壓病人易發生血管內皮損傷[4],損傷的內皮可導致PLT激活、血小板血栓形成,進而引發嚴重的血栓性疾病。血小板參數可反映PLT的活化程度,活化的PLT可促進缺血性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和發展[5-7]。高血壓在老年人群中很常見,是嚴重危害老年人身心健康的主要原因;且老年高血壓有其特殊性,具有患病率高、并發癥多和血栓性疾病高發等特點[8]。以往對老年人血小板參數與血壓水平的相關性研究甚少。因此,本研究通過分析老年高血壓病人血小板參數變化,旨在探究血小板參數與高血壓發生及發展的相關性,以期為老年高血壓的防控提供理論依據。
1.1 研究對象 收集2016年1月至2019年8月同濟大學附屬天佑醫院門診就診及體檢的1023例年齡≥60歲老年人的臨床資料,其中男444例(43.4%),女579例(56.6%),年齡60~86歲,平均(69.49±6.23)歲。所有研究對象均排除各種繼發性高血壓、出血性疾病、惡性腫瘤、急性心腦血管事件、急慢性肝腎功能不全、近期手術、創傷及感染等應激情況。本研究經我院倫理委員會批準,研究對象均知情同意。
1.2 方法
1.2.1 分組:按照“美國預防、檢測、評估與治療高血壓全國聯合委員會第七次報告(JNC 7)”提出的高血壓診斷標準:在未服用抗高血壓藥情況下,SBP≥140 mmHg和(或)DBP≥90 mmHg或正服用降壓藥物者。據此將入選的研究對象根據其血壓水平分為3組:正常血壓組(<120/80 mmHg)、高血壓前期組[(120~139)/(80~89) mmHg]、高血壓組(≥140/90 mmHg)。
1.2.2 一般資料調查:詳細記錄病人姓名、性別、年齡、家族史、吸煙史、飲酒史、既往病史等情況。每日吸卷煙≥1支,連續或累計吸煙時間≥6個月即為有吸煙史;在過去12個月內,不論酒的類型,只要平均每月飲酒≥1次即為有飲酒史。
1.2.3 體格檢查:對所有研究對象進行身高、體質量、腰圍(waist,W)、臀圍(hip,H)、血壓測量。BMI=體質量(kg)/身高(m)2。腰臀比(WHR)=W(mm)/H(mm)。
1.2.4 血液樣本采集:所有研究對象禁食12 h后,于次日8:00進行采樣。采集空腹靜脈血樣本,測定FPG、TC、TG、LDL-C、HDL-C、血肌酐(Cr)、ALT、血常規。血常規[包括血小板平均體積(MPV)、血小板分布寬度(PDW)、PLT和血小板壓積(PCT)]采用Sysmex XN 2000全血細胞分析儀檢測,FPG、Cr、ALT及血脂水平采用日立7600型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檢測。

2.1 各組間一般臨床特征比較 高血壓組和高血壓前期組的體質量、BMI、W、H、WHR、MPV、PDW、TG水平均高于正常血壓組(P<0.05);高血壓組的BMI、W、H、WHR水平均高于高血壓前期組(P<0.05),FPG水平和吸煙比例均高于正常血壓組(P<0.05);而3組間性別、飲酒比例,年齡、身高、PLT、PCT、TC、HDL-C、LDL-C、Cr、ALT水平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各組間一般臨床資料比較
2.2 血小板參數與臨床各指標的相關性分析 Spearman相關分析結果顯示,MPV與性別、BMI、H、ALT、SBP均呈正相關(P<0.05),與身高呈負相關(P<0.05)。PDW與性別、BMI、H、ALT、SBP、FPG均呈正相關(P<0.05),與身高呈負相關(P<0.05)。見表2。而PLT和PCT與SBP均無相關性(P>0.05),MPV、PDW、PLT、PCT與DBP均無相關性(P>0.05)。

表2 血小板參數與各指標的相關性分析
2.3 受試者血壓水平影響因素的多元線性回歸分析 以SBP為因變量,以性別、年齡、BMI、WHR、PDW、MPV、TC、TG、HDL-C、LDL-C、Cr、ALT、FPG、吸煙、飲酒作為自變量進行多元線性回歸分析,結果顯示,MPV、BMI、年齡、Cr與SBP獨立相關(β值分別為0.110、0.180、0.195、-0.079,P值分別為<0.001、<0.001、<0.001、0.011),回歸方程=60.009+MPV×1.840+BMI×0.895+年齡×0.508-Cr×0.078。
2.4 MPV與高血壓的關系 按照MPV四分位法將研究對象分為4組,即Q1~Q4組。以Q1組為參照,MPV四分位組為自變量,高血壓為因變量,行多元Logistic回歸分析,在校正性別、年齡、身高、體質量、BMI、W、H、WHR、TC、TG、LDL-C、Cr、ALT、FPG、吸煙、飲酒因素后,其結果顯示Q4組發生高血壓的危險性是Q1組的1.529倍(P<0.05),見表3。

表3 多元Logistic回歸分析MPV水平與高血壓發生風險
高血壓顯著增加老年人發生缺血性心臟病、卒中及腎衰竭等靶器官損害的危險,是老年人群致死和致殘的主要原因之一[8]。老年人高血壓的發病機制、臨床表現及預后等方面均具有一定特殊性,已成為高血壓的一種特殊類型。因此,深入探討老年人高血壓的發病機制及如何有效防治具有重要意義。目前認為高血壓是遺傳和環境等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但其發生、發展的具體機制尚未完全闡明。近年來,有研究表明血小板參數變化與高血壓及其心腦血管事件等并發癥密切相關[2, 5-7]。
臨床常見的血小板參數主要包括PLT、MPV、PDW和PCT,其中MPV和PDW是反映PLT活化的兩個重要指標。既往研究顯示,PLT活化在高血壓及CHD發病進程中發揮重要作用[2, 9]。在PLT活化過程中,其形狀從雙凹形變為球形,并產生偽足,進而導致PLT體積增大;MPV是反映PLT平均大小、生成速度及其活性的有效指標[10]。MPV升高提示PLT體積增大,而體積較大的PLT新陳代謝和酶促活性均較活躍,且PLT體積隨著PLT活化的增加而增大。Sansanayudh等[5]研究發現,MPV水平與高血壓前期和高血壓均呈獨立正相關,在校正其他心血管疾病危險因素后,上述關聯仍存在,這與本研究結果基本一致。PDW可反映PLT大小的變異性,PDW升高提示骨髓產生體積較大的網織血小板代償性增加。既往有研究表明,PDW與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ACS)病人嚴重冠狀動脈病變、院內預后及長期預后不佳相關[6, 11]。Assiri等[12]對212例ACS病人的一項回顧性隊列研究發現,心肌梗死組和不穩定型心絞痛組的MPV和PDW水平均顯著高于非心源性胸痛組,提示MPV和PDW有助于預測ACS。
老年高血壓病人常見的臨床特點是以SBP增高為主;與DBP相比,SBP與心、腦、腎等靶器官損害更為密切,是心腦血管事件更重要的獨立預測因素[8]。本研究發現,在老年人群中,高血壓組和高血壓前期組的MPV和PDW均高于正常血壓組;Spearman相關分析顯示,MPV和PDW均與SBP呈顯著正相關,而與DBP無相關性;多元回歸分析顯示MPV是SBP獨立影響因素;且MPV最高四分位組發生高血壓的危險性是MPV最低四分位組的1.529倍。本研究結果提示,老年人群中血小板參數與其血壓(尤其是SBP)密切相關,其中MPV升高可能與高血壓的發生及發展有關。土耳其學者Karabacak等[13]的研究表明,MPV升高不僅發生在普通高血壓人群中,在高血壓危象病人中亦可發生;該研究發現高血壓急癥組和高血壓亞急癥組的MPV均顯著高于正常血壓對照組,且MPV是SBP的獨立危險因素。Liu等[11]研究發現,MPV>12.5 fL是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發生院內死亡的獨立危險因素。血常規是一項既簡便又價廉的常規化驗,可以通過血常規的檢測結果來評估老年高血壓及其心腦血管事件發生的風險,這將可以大大減輕醫療經濟負擔。
總之,本研究發現血小板參數與高血壓的發生、發展密切相關,且該參數簡便易得,提示在臨床工作中需重視血小板參數在高血壓及其并發癥診治及預防中的作用。本研究不足之處為未對受試者的降壓藥物使用情況和臨床終點事件(心肌梗死、腦卒中及死亡等)作詳細記錄及分析,故尚不清楚上述因素對研究結果的影響作用,亦不清楚高血壓病人降壓藥物治療對其血小板參數的影響情況。此外,本研究為橫斷面研究,僅能表明血小板參數與高血壓是伴隨關系,不能推斷其因果關系,尚需大樣本、多中心的前瞻性研究以進一步闡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