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fā)展和廣泛應用,各行各業(yè)都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教育領域也不例外。以往難以在課堂上呈現(xiàn)的內容,現(xiàn)在可以被教師運用信息技術很好地呈現(xiàn)出來。幼兒教育涉及五大領域,教師將信息技術運用在這五大領域中,能夠促進幼兒教育的發(fā)展和幼兒全面、健康的成長。
關鍵詞:信息技術;幼兒園;五大領域;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427?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文章編號:2095-624X(2021)48-0002-03
作者簡介:丘珍梅(1993.3—),女,福建省上杭縣中都中心幼兒園,二級教師,本科學歷。
引? ?言
幼兒教育涉及健康活動、語言活動、社會活動、科學活動及藝術活動五個領域。這五個領域的教育能夠促進幼兒綜合素質的提升,給幼兒今后的發(fā)展帶來積極影響。幼兒教育工作者應思考如何提高這五大領域的教學效率,從而為幼兒提供更好的學習機會[1]。信息技術的發(fā)展給教育工作的發(fā)展提供了契機,教師應充分利用信息技術,以增強五大領域的教育效果。
一、在幼兒園藝術教育領域應用信息技術
幼兒的成長,離不開音樂及美術的陪伴。在音樂和美術的熏陶下,幼兒能夠更好地欣賞美和創(chuàng)造美。音樂及美術教育能夠激發(fā)幼兒的藝術學習興趣,培養(yǎng)其發(fā)現(xiàn)美、感受美的能力。
(一)信息技術有著更直觀的表現(xiàn)力
幼兒處于具體形象思維階段,對他們來說,抽象的事物難以理解,因此,很多兒歌中的歌詞都比較簡單,易于幼兒理解[2]。但音樂較為抽象,雖然能夠帶給幼兒一定的感觸,卻難以為幼兒提供生動的畫面,不利于幼兒理解歌詞的含義。幼兒需要以一種更直觀的方式接觸音樂藝術,從而理解歌詞的意思,更深入地感受音樂之美,提升審美能力。
在傳統(tǒng)的音樂教學過程中,教師多會用鋼琴伴奏,為幼兒范唱歌曲,并教幼兒學唱歌曲。在這樣的教學方式下,幼兒雖然能夠學會唱歌,但難以對音樂形成深刻的認識,難以深入感受音樂之美。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將音樂與視頻結合起來,讓幼兒在聆聽音樂旋律的同時,直觀地看到歌詞所描繪的畫面,從而更好地理解歌詞內容。教師還可以利用信息技術為幼兒播放帶有配樂的舞蹈視頻,帶領幼兒學習視頻中的舞蹈動作,從而使其更深刻地感受音樂的旋律之美。
(二)信息技術可以更清晰地呈現(xiàn)創(chuàng)作步驟
在學習美術課程時,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將作畫步驟以視頻或者PPT的形式呈現(xiàn)出來。通過視頻或圖片分解,幼兒便能清晰地看到作畫過程,從而快速掌握作畫技巧。同時,在信息技術直觀、形象地呈現(xiàn)之下,幼兒可以更直觀地感受藝術作品的魅力。
手工作品的制作方式對幼兒而言具有一定的學習難度,教師也難以詳細講解每一個細節(jié)。而利用信息技術可以將手工作品的制作細節(jié)拆分呈現(xiàn),幫助幼兒更好地理解相關知識、掌握相關技巧。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嘗試引導幼兒探究更高難度的制作技巧,從而提高幼兒的動手能力。
(三)信息技術可以激發(fā)幼兒的藝術學習興趣
信息技術可以豐富教師的教學方式。受年齡特點的影響,幼兒難以對所有手工制品產生濃厚的興趣。此時,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從多種角度呈現(xiàn)作品,激發(fā)幼兒的學習興趣。
比如,在指導幼兒制作關于貓的手工制品時,教師可以先為幼兒播放相關動畫片,激發(fā)幼兒的學習興趣。然后,幼兒動手制作手工制品時,就能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其中。針對動手能力較強的幼兒,教師可以鼓勵他們參考動畫片中的不同形象制作手工制品,從而充分鍛煉其動手能力。
二、在幼兒園科學教育領域應用信息技術
學習科學知識可以增強幼兒的認知、情感及創(chuàng)造性思維,對幼兒今后的發(fā)展有積極的影響。學習科學探究過程可以激發(fā)幼兒對外界事物的探索欲望,提高他們的動腦及動手能力。
(一)信息技術可以直觀呈現(xiàn)科學變化過程
許多科學小實驗有較高的趣味性,教師可以通過這些小實驗來激發(fā)幼兒的興趣,激發(fā)他們探索世界的欲望。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呈現(xiàn)這些科學實驗,讓幼兒更直觀地感受世界、認識世界。
一些實驗需要花費較長的時間,需要幼兒長期觀察,操作起來比較麻煩,不便在課堂上呈現(xiàn)。但是這些實驗具有較高的趣味性,符合幼兒的天性。教師可以通過視頻的方式呈現(xiàn)這些實驗,讓幼兒感受科學之美。
比如,毛毛蟲蛻變成蝴蝶的過程持續(xù)時間較長,教師難以在課堂上組織幼兒觀察這一過程。此時,教師可以利用視頻,為幼兒展示毛毛蟲變?yōu)楹倪^程,讓幼兒更直觀地了解這些知識。在此過程中,教師可以教育幼兒保護環(huán)境、愛護動物,讓幼兒對這些道理形成更直觀的理解。
(二)信息技術可以豐富教學內容
受場地的限制,一些科學實驗難以在幼兒園內完成,但這些實驗對幼兒的成長具有積極意義。在傳統(tǒng)教學中,教師往往會忽略這些實驗,這不利于激發(fā)幼兒的學習興趣,也不利于幼兒掌握其中的科學規(guī)律。
通過信息技術,教師可以在課堂上呈現(xiàn)以往難以在課堂上完成的實驗,從而豐富教學內容。同時,信息技術所呈現(xiàn)的科學實驗具有較強的直觀性,便于幼兒觀察和總結。教師在講解相關知識時,可以利用信息技術進行剖析,從而激發(fā)幼兒的學習興趣,提高幼兒的科學學習能力。
(三)信息技術可以突顯科學知識的趣味性
幼兒年齡小,對外界環(huán)境接觸不多,但他們對外界事物具有極強的探究熱情。通過科學課程的引導,教師可以更好地激發(fā)幼兒的求知欲。
信息技術可以直觀地呈現(xiàn)很多有趣的科學小實驗,使幼兒更容易理解其中的科學道理。通過信息技術,教師能夠將科學實驗中有趣的過程放大。比如,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為幼兒呈現(xiàn)植物破土而出的過程,讓幼兒感受植物頑強的生命力,從而使其認識到保護環(huán)境的重要性。
三、信息技術在幼兒園語言教學中的應用
傳統(tǒng)的幼兒園語言教學形式比較單一,較為枯燥。幼兒的理解能力有限,單純依靠教師的口頭講解,幼兒往往難以透徹地理解所學知識。
(一)信息技術可以豐富教師的表達形式
在傳統(tǒng)的語言教學活動中,教師只能通過語言表達來呈現(xiàn)教學內容,難以讓幼兒深刻理解全部的知識。如果課程內容出現(xiàn)了超出幼兒認知范疇的事物,那么教學效果便會受影響。
幼兒的認知水平有限,盡管課程內容較為簡單,但仍有一些超出了他們的認知范疇。在傳統(tǒng)的語言教學中,教師很難用語言直接講解這些內容,幼兒也難以理解這些知識。因此,受限于教師的表達方式,語言課程教學效果不理想。
教師利用信息技術可以更好地呈現(xiàn)課程內容,改善上述問題。例如,課文《好喝的湯》的教學目標是引導幼兒學會分享并感受分享帶來的快樂。小班幼兒普遍不具備良好的分享意識,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以動漫的形式使幼兒目睹故事主人公通過分享獲得喜悅和友誼的經歷,讓其感受分享的快樂。
信息技術可以豐富教師的表達方式,讓課程內容更加直觀具體,從而幫助幼兒更好地學習與理解知識。
(二)信息技術可以讓幼兒看見具體場景
在當前階段,教師多利用視頻或PPT的形式呈現(xiàn)教學內容,這類方式雖然較為直觀,但真實感有限。比如,在探究關于家鄉(xiāng)的內容時,幼兒因缺乏具體環(huán)境的影響,往往難以產生情感共鳴。此時,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模擬家鄉(xiāng)的場景,激發(fā)幼兒熱愛家鄉(xiāng)的情感。比如,利用VR設備呈現(xiàn)家鄉(xiāng)的環(huán)境,激發(fā)幼兒對家鄉(xiāng)的情感,使其主動參與課堂活動。VR技術比較新穎,能夠激發(fā)幼兒的學習興趣。
(三)信息技術可以提高語言教學的實效性
語言教育能夠讓幼兒學會傾聽,學習如何準確表達內心的想法。利用信息技術,教師可以對教學內容進行深度加工,呈現(xiàn)更豐富的語言教學內容。傳統(tǒng)教學方式下無法實現(xiàn)的語言教學效果,在信息技術的輔助下能夠輕松實現(xiàn)。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拓展語言教學空間,提高語言教學的實效性,從而提升語言教學的質量和效率。
四、在幼兒園社會教育中應用信息技術
幼兒園社會教育領域的教學要求教師創(chuàng)設相關的教育環(huán)境,讓幼兒受到環(huán)境潛移默化的影響。教師應避免單一乏味的說教,從而實現(xiàn)社會教育目標。由于幼兒的社會經驗有限,對很多事物都沒有具體的概念,因此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很難讓他們全面理解具體的社會概念。
(一)信息技術可以讓教學情境趣味化
學習興趣是幼兒學習的重要動力。幼兒在興趣的驅使下,能夠更好地發(fā)揮主觀能動性。教師利用信息技術可以更好地創(chuàng)設趣味化的教學情境,從而激發(fā)幼兒的學習興趣。
信息技術具有多種形式,可以是音頻、視頻,也可以是文字、圖片,這些形式都有著豐富的色彩,對幼兒而言具有較強的吸引力。為了增強教學效果,教師可以選擇幼兒喜愛的動漫角色作為教學內容的主角,通過解讀這些角色的行為,加深幼兒對社會的認知,從而培養(yǎng)幼兒的社會行為。
例如,在教學“陌生人敲門怎么辦”時,教師可以選擇幼兒十分熟悉的兒歌《小兔子乖乖》,通過動畫的形式,呈現(xiàn)大灰狼冒充兔子媽媽敲門的情景,讓幼兒意識到不能給陌生人開門,形成安全意識,從而學會更好地保護自己。
(二)信息技術可以讓教學過程交互化
人的認知是意識與環(huán)境共同作用的結果,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既要給予幼兒一定的外部刺激,又要發(fā)揮幼兒的主觀能動性,讓幼兒能夠主動探索、思考,從而促進幼兒的全面成長。
傳統(tǒng)教學模式以教師講課、幼兒被動聽課為主,不利于幼兒主觀能動性的發(fā)揮,課堂氛圍比較壓抑、枯燥。教師利用信息技術,能轉變傳統(tǒng)教學方式,加強師幼互動。比如,教師可以通過計算機與幼兒進行一對一智能化交流,在游戲過程中與幼兒交流,為幼兒設計真實的教學情境,幫助幼兒更好地掌握所學知識。
(三)信息技術可以讓教學評價真實化
利用信息技術,教師可以營造生活情境,記錄幼兒在這些情境中的反應,從而進行更全面的評價。教師還可以將這些視頻記錄在課堂上播放,增強教學趣味性,同時引導幼兒展開交流。比如,視頻中涉及幼兒“害怕”的情緒,教師便可以引導幼兒對“害怕”這一情緒進行討論,交流克服害怕情緒的方法。在視頻資料的輔助下,幼兒能夠更積極地參與討論。
五、在幼兒園健康教育中應用信息技術
健康是幼兒生活、學習的前提,幼兒只有擁有健康的身體,才能有生活和學習的資本。但幼兒的年齡較小,他們對健康沒有明確的概念,即使掌握了相應的健康知識,也難以將這些知識轉化為健康行為。
(一)信息技術可以激發(fā)幼兒參與體育活動的興趣
體育活動不僅可以增強幼兒的體魄,還可以磨煉其意志,讓其獲得克服困難的成就感,從而擁有迎難而上的精神。
比如,在大型體育賽事期間,教師可以組織幼兒觀看這些比賽,并引導幼兒學習優(yōu)秀運動員的良好品質。幼兒雖然對優(yōu)秀運動員的體育精神沒有明確的概念,但可以以其為榜樣,在潛移默化中養(yǎng)成積極參與體育鍛煉的習慣,從而增強身體素質。
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通過動畫片等幼兒喜歡的形式來調動幼兒參與體育鍛煉的積極性。比如,教師可以利用動畫片主人公克服困難、堅持訓練掌握運動技能的故事,為幼兒樹立榜樣,使幼兒認識到持之以恒的重要性,從而使其更主動地參與體育鍛煉,提高身體素質。
(二)信息技術可以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飲食習慣
幼兒年齡比較小,往往存在一定的挑食問題,造成營養(yǎng)不均衡,不利于健康成長。教師應讓幼兒認識到挑食的壞處,用動畫片的形式為其展示挑食的危害,可使幼兒直觀地感受到均衡飲食的重要性,養(yǎng)成良好的飲食習慣。
(三)信息技術可以培養(yǎng)幼兒的健康安全意識
幼兒往往缺乏健康安全意識,因為他們不明白自身行為可能造成的后果,加之幼兒對外界事物存在強烈的好奇心,容易做出危險的行為,帶來一定的安全隱患。
例如,火在生活中十分常見,但具有較強的危險性。教師應讓幼兒認識到火的危險,但僅通過教師的口頭講解,幼兒難以真正認識到火的危險。教師此時就可以利用信息技術,通過動畫的形式呈現(xiàn)火的危害,使幼兒對火的危險性形成直觀認識,進而意識到生活中不能玩火,以免危及自己及他人的安全。
結? ?語
綜上所述,傳統(tǒng)教學方式會受到很多因素的影響,如場地、時間等,在這些因素的限制下,教師難以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而信息技術可以將教學內容更直觀地呈現(xiàn)出來,便于幼兒理解。受認知規(guī)律的影響,幼兒接觸到的事物有限,需要教師引入多元化的輔助教具,引導幼兒對事物進行更深入的理解。信息技術可以更直觀地呈現(xiàn)教學內容,提高教師教學效率,幫助幼兒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從而促進其健康、全面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袁群.利用信息技術優(yōu)化幼兒園五大領域教學[J].中外交流,2020,27(14):377.
[2]張君.利用信息技術優(yōu)化幼兒園五大領域教學[J].速讀,2020(0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