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美術是小學階段的一門重要學科,對提升學生的鑒賞能力、審美能力具有積極作用。但傳統小學美術教學存在一些問題,如教師不能正確認識美術學科的重要性,采取單一的教學方式等。在這樣的情況下,學生的學習興趣難以得到激發。因此,教師要思考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發揮他們的學習主動性。合作學習是實現這一目標的有效方式。文章探討了如何在小學美術教學中開展合作學習,以期為相關教師提供一些參考。
關鍵詞:小學美術教學;合作學習;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40-014? ? ? ? ?文獻標識碼:A? ? ? ? 文章編號:2095-624X(2021)48-0091-03
作者簡介:沈曉樂(1992.11—),女,江蘇省南京市第二十九中學天潤城分校,二級教師,本科學歷。
引? ?言
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教師應充分了解學生的學習需求,調整自身教學方式,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小組合作學習是新課程改革提倡的一種教學方式,深受廣大師生的喜愛。開展小組合作學習,能夠提高教學效果。小學美術教師應認識到合作學習的優勢,在美術教學中積極開展合作學習,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讓學生的優勢得到充分發揮。在小組合作學習中,學生能夠看到他人的優秀之處,并學習他人的優點,逐漸提高自身學習能力。
一、將合作學習引入小學美術教學的意義
(一)激發學生的美術學習興趣
與傳統教學模式相比,合作學習模式具有顯著優勢,會讓教學氛圍更加自由、開放。在這樣的學習氛圍中,學生能夠充分釋放天性,發散思維。小學美術教師采用合作學習的方式,能使學生在小組內討論、探究知識,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從而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1]。合作學習的過程是學生之間相互協助、共同學習的過程,能夠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激發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
(二)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
在傳統的小學美術教學中,教師采用的教學方法較為單一,這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學生思維的發展。在美術教學中開展合作學習,能讓學生在小組交流、討論中發表自己對美術作品的不同看法。學生通過交流,碰撞出思維的火花,可以形成更多樣的創作思路。這樣利于學生從多種角度進行思考、創作,能夠提高自身美術感悟能力。
(三)提升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
當前,學生在家中備受寵愛,容易以自我為中心,缺乏分享、合作的意識,對與同學合作存在迷茫、排斥的心理。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時,學生與同伴一起分析、討論,能夠學會與他人交流、合作,形成良好的團隊意識,從而提高人際交往能力[2]。
(四)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
在小學美術教學中,教師如果采用傳統的教學方式,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學生的創作能力,消磨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而開展合作學習能夠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教師布置合作學習的任務后,各組學生要在互相配合下共同完成任務,能夠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當完成具體的任務后,學生能夠獲得合作學習的成就感,從而更積極地參與學習活動。
二、在小學美術教學中開展合作學習存在的問題
(一)不科學的分組
在傳統的美術教學中,教師往往習慣按照座位對學生進行分組,忽略了學生的美術基礎、特長等。依照座位劃分學習小組的方式,雖然便于教師管理學生,但學生之間能力差距較大,難以展開公平的小組競爭,也不利于學生的整體進步。在這樣的合作學習中,學生的學習興趣難以被激發,自身優勢也難以發揮出來,合作學習的質量就會受到影響,學生學習積極性也會逐漸降低。要想有效開展合作學習,教師應科學地劃分學習小組,確保小組合作學習的順利進行,促進學生綜合素養的提高[3]。
(二)課堂紀律較差
合作學習的過程是學生一起參與、一起學習、共同成長的過程,開展合作學習的前提是需要教師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但當前,一些教師反應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課堂紀律不佳。美術課程屬于藝術課程,與其他非藝術課程存在明顯的差異。如果課堂紀律較差,且教師沒有對學生進行有效的引導,學生將難以集中注意力,也不利于提高學生的美術鑒賞能力和創作能力。
(三)組內學生存在矛盾
當前,大部分學生是獨生子女,溝通能力較弱,在與人交流時存在一定的問題,在小組合作學習中容易產生矛盾。尤其是在小組合作初期,學生之間的矛盾較多。學習小組剛成立,學生之間還較為陌生,缺乏默契,再加上性格不同、學習基礎不同,看待問題的角度、解決問題的方式也會有明顯的不同,會對教師布置的任務產生不同的看法,導致矛盾出現[4]。
(四)合作學習缺乏實效性
合作學習模式下,學生可以共同學習美術知識與技能,并交流美術創意,實現共同成長。但在具體學習過程中,組內分工不明確、缺乏必要的組織引導等問題較為突出,這些影響了合作學習效率;在小組交流中,部分學生會談論一些與美術活動無關的話題,影響了合作學習的效果[5]。此外,美術創作離不開工具和材料,一些教師提供的美術材料不足,也不利于學生美術學習能力的提高。
(五)合作學習評價不夠全面
在合作學習過程中,小組成員利用基本的美術原理、知識與技能等共同完成作品,最后展示學習成果。教師需要引導學生根據作品布局的合理性、立意、審美及意境等,進行多方面的互評,以此激發學生開展合作學習的動力,提升綜合素養[6]。但在教學實踐中,學生合作學習的成果展示效果不佳,教師難以在課堂上都展示每個小組的合作學習成果,這不利于開展合理、公平的評價。另外,小組間也需要相互評價,如此才能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分析能力。但在實際教學中,學生較少進行互評,且教師對學生的互評不夠重視。基于此,教師可以建立統一的立意、審美等評價標準,引導學生進行互評,幫助學生形成合理、全面的評價模式。
三、在小學美術教學中開展合作學習的有效措施
(一)科學分組,合理分配學習任務
要想取得理想的合作學習效果,教師應科學合理地對學生分組。劃分學習小組時,教師要充分考慮學生的美術基礎及學習能力,確保每個小組的學習水平相當。此外,在小組合作學習時,引導各組成員注意進行科學分工,依據小組內成員的愛好、基礎等分配任務[7]。
以“流動的色彩”這一教學內容為例,教師可以采用合作學習的方式開展教學活動。首先,教師先將班級學生劃分為不同的學習小組,確保小組之間學生學習能力、興趣愛好等大體相同。其次,教師選擇組織能力較強的學生擔任組長,協調組內分工。最后,讓學生在小組內大膽想象,選取兩種顏色調出新的色彩,用新色彩完成美術作品。在小組合作學習中,每位學生都能仔細觀察、動手調色,對色彩形成獨到的見解,從而提高美術鑒賞能力和創作能力[8]。
(二)優化課堂小組討論環節
要想取得理想的小組合作學習效果,教師應優化小組討論環節。為了讓學生在合作學習中表現得更加積極、主動,教師應加強對學生的引導,不能放任學生自由討論[9]。
以“雪”的教學為例,本節課的主要教學目標是讓學生回憶冬天下雪的情景,并嘗試用各種工具畫出自己記憶中的雪景。教師首先創設情境:“同學們,我們都知道一年有四個季節,每個季節都有獨特的美,冬季更是如此。冬天有浪漫的雪花飄落,大地銀裝素裹,下雪時我們能干什么呢?下面大家以小組為單位一起討論。”這樣,教師結合教學目標布置學習任務,讓學生進行合作學習、探究。經過討論,不少小組說出了答案:“我們可以堆雪人,打雪仗,和小伙伴在雪地上寫字、畫畫。”教師可以接著引導學生:“同學們,今天我們就將心中的雪景畫出來,大家一起動手吧。”這樣的教學目標清晰,學習氛圍活躍,學生的參與積極性較高。通過合作學習,學生的學習效率明顯提升。
(三)創設生活化情境,提高合作學習的實效性
要想調動學生的美術學習積極性,教師應提高合作學習的實效性[10]。教師應創設生活化情境,讓學生有親切感,有利于其積極地學習相關知識[11]。以實物繪畫為例,教師可以把生活中的常見實物作為繪畫對象,這樣貼近學生的生活,讓學生能夠在創作中融入自己的想法,從而創作出更有意義的作品。進行手工教學時,教師可以把生活中熟悉的物品作為素材,讓學生以此為基礎進行創作,使其充分發揮想象力[12]。
以剪紙教學為例,首先教師按照科學的方式對學生進行小組劃分。接著,教師引導學生在小組內合作剪紙,要求學生從生活中選擇創作內容。學生在小組內產生了不同的創作想法:有的小組想剪可愛的小兔子,有的小組想剪出美麗的小花,有的小組想剪孫悟空……教師讓學生在生活中選取創作素材,能夠使學生充分發揮想象力。此外,小組中,有的學生負責繪制,有的學生負責涂色,有的學生負責剪裁,分工合理,這能大大提高合作學習的實效,提高教學效果。
(四)教師發揮自身主導作用
合作學習應以學生為主體,但教師也不可忽略自身作用[13]。如果缺乏對學生的指導,將導致合作學習陷入混亂,流于形式。
首先,在開展合作學習前,教師應提前準備美術工具,使學生能夠利用各種工具,將自己的想象付諸實踐。其次,教師應維持班級秩序,為合作學習活動的開展提供良好的環境。教師應告知學生注意事項,如衛生問題、紀律問題等。接著,教師要結合班級學生的學習情況、教學目標等布置小組合作活動任務,讓學生有清晰的合作探究目標。最后,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教師要進行引導、協調,同時還要觀察、記錄合作的過程。這樣合作學習才會更有序,才能確保學習效率。
(五)注重展示合作學習的成果
合作學習時,要想取得理想的合作學習效果,教師應注重展示學生作品。首先,在學生進行作品創作時,教師要積極引導、鼓勵學生,為后面的作品展示奠定基礎。其次,合作完成作品后,教師可以讓學生在小組內選出一名代表,展示小組合作的成果,也可以由小組內成員集中展示作品。展示時,小組代表闡述作品的基本情況、合作學習的經驗、自己在作品創作中的感受和體會等。最后,教師組織全班學生投票選出優秀的作品并予以適當的獎勵。通過這樣的方式,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被極大地激發出來,同時還能夠提高語言表達能力。看到自己的作品被同學接受、認可,學生學習美術的信心會不斷提升,從而使其更好地參與后續學習活動。
結? ? 語
綜上所述,傳統的小學美術教學存在一定的不足之處,導致教學效果不理想。而在小學美術教學中開展合作學習,能夠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在小組討論中產生思維碰撞,從而形成創新意識。此外,在小組合作過程中,學生會形成與他人合作的意識,有助于其今后更好地融入社會。總的來說,小學美術課堂上引入小組合作學習模式,能夠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合作能力和學習能力。
[參考文獻]
[1]李小梅.淺談合作學習在小學美術教學中的組織與開展[J].明日風尚, 2019(11):85-85.
[2]何紅平. 小學美術教學中開展合作學習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文淵(中學版), 2019(05):94-96.
[3]蘆娟.小學美術教學中開展合作學習的問題及對策探究[J].考試周刊, 2019(44):1-3.
[4]劉靜.小學美術教學中開展合作學習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文淵(小學版), 2019(03):564-566.
[5]付媛.小學美術教學中合作學習的實施途徑淺析[J].課程教育研究:外語學法教法研究,2019 (24):84-86.
[6]王曉燕.小學美術教學中合作學習的實施策略[J].新課程(教研版),2019(07):165-169.
[7]羅昕.小學美術教學中合作學習的實施策略探究[J].散文百家(新語文活頁), 2019(08):22-25.
[8]況琪,劉婉珺.合作學習在小學美術教學中的實踐與研究[J].農家參謀,2019(01):151-153.
[9]曾方志.小學美術教學中開展合作學習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中外交流,2019(10):232-234.
[10]王麗娟.小學美術小組合作互動學習模式實踐應用[J].學周刊,2020(22):149-150.
[11]陶彥瑾.如何組織小學美術課堂小組合作教學——以核心素養為背景[J].小學時代,2020(13):31-32.
[12]羅蘭,沈崖.以“美”樹人? 合作巧“育”:小學美術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的實踐研究[J].少兒美術,2020(05):15-16.
[13]魏紫薇.小組合作學習在農村小學美術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天天愛科學(教育前沿),2019(09):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