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初中語文教學中,閱讀課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相較于其他的語文課堂模式,閱讀優秀文學作品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學生的文化情操和文學素養。閱讀所帶來的綜合素質的提升往往比傳統素質教育來得更全面、柔和,更能在潛移默化中對學生產生影響。通過總結當前初中語文教學情況,文章就如何有效構建初中語文教學中的閱讀課堂展開研究和探討。
關鍵詞:初中語文;閱讀教育;課堂教學
中圖分類號:G427?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文章編號:2095-624X(2021)49-0043-03
作者簡介:戚嫻雅(1986.1—),女,常州外國語學校,中學一級教師,本科學歷。
引 言
中華民族的文化源遠流長。在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無數優秀的文學家涌現出來。無論是從語文學習價值還是其蘊含的文化修養、情操內涵,他們的作品對學生來說簡直就是學習的寶庫。因此,在初中語文的課程安排中,閱讀一直是不能被替代的一部分。學生能夠從閱讀中習得深刻的人生哲理和豐富的文學素養知識。這無論是對語文成績的提高還是對個人“三觀”的形成都有著重要意義[1]。為此,構建有效的初中語文閱讀課堂,十分必要。筆者接下來將從四個角度出發,對初中語文閱讀課堂的構建提出一些自己的見解,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啟發。
一、初中語文閱讀課程教學過程的構建
閱讀理解是初中語文教學中最常見、最基本的課程。初中語文閱讀課程需要教師引導學生閱讀課文,通過講解讓學生了解作者的寫作意圖,與作者隔空交流[2]。在充分發揮教師主導作用的同時,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也要激發和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還要強化其在閱讀、討論、回答、寫作等過程中的作用,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和創造性思維。
(一)教師制訂教學計劃
教師要根據教學情況制訂學習計劃,明確目標。教師可以提前兩天將預先編寫好的學習指導計劃發給學生,讓學生了解清楚學習內容、學習目標、重點和難點[3]。在發放學習指導計劃之后,教師可以利用課余時間簡單地向學生解釋其中的內容,指出要做什么、要做到什么程度,并給予學生適當的學習方法指導。學生必須有目標地完成學習,并及時對學習情況做出正確評價,查漏補缺,提高學習效率。這樣不僅有助于提升教師課堂教學質量,也有助于教師依據學生的學習進度及時調整教學計劃[4]。
(二)及時調整學習計劃
根據學習計劃準備和反饋問題。在確定學習目標后,教師要求學生按照指導計劃自主學習,獨立閱讀教材內容,查閱資料,完成指導學習計劃的“學習任務”。如果學生有任何在單獨學習過程中無法解決的問題,可以用紅筆標記,或者在學習筆記欄中寫下問題,以便之后解決。如果學生遇到更復雜的學習內容,教師也可以挑選合適的時間,安排一節課讓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學生在規定時間內完成自主學習任務后,教師可以根據學習計劃的完成情況整理學生的常見問題,為之后的教學做準備。對于學生的個別問題,教師可以進行個別指導或對學習計劃進行批注。這不僅是對學生預習情況的考察,也是教師對課程的第二次準備[5]。
(三)及時溝通創新
設置標準,監督學生達標,優化補償。標準測試是對學生反饋的及時補償教學,應有時間限制并需要教師監督學生獨立完成[6]。教師可以巡視課堂,關注學習困難學生的考試情況,收集學生對問題回答的信息。練習結束后,教師要及時檢查、反饋和改正。反饋糾錯的基本要求是及時反饋,及時糾錯;真實反饋,準確糾錯。因此,每個知識點對應的習題都要緊扣重點、難點、易錯點、混淆點,鞏固學生所學知識。同時,教師也可以視情況采用分層的標準化測試。
(四)開闊學生視野
延伸知識點,拓寬學生的視野。教師可以從教材相關的知識點出發,做一個課外知識的補充和延伸,從而開闊學生視野,激發其學習興趣,調動其積極性。另外,教師還可以靈活掌握和控制學生的學習時間。在課堂閱讀教學中,教師一定要根據教學重點和三維教學目標,確立明確的教學目標,并基于學生能力發展的要求進行課堂教學設計[7]。同時,在指導學生課堂閱讀時,教師要科學合理地安排課堂教學時間,使學生在規定時間內高效完成課堂閱讀。同時,教師也要合理布置學生課外閱讀的任務。
(五)及時鞏固反思
鞏固、總結、反思和理解。在課后,學生需要根據自學、討論和教師指導的情況進行自我總結。總結可以是總結知識點,談學習效果;也可以總結學習方法,談學習后的疑惑。教師應引導學生之間互相溝通,探討學習方法,實現優勢互補。教師要整理好每一位學生的反思和總結,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態,以便調整后期的教學計劃。同時,教師也可以與學生進行溝通交流,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8]。
二、初中語文閱讀課程教學策略探究
(一)為學生構建濃厚的閱讀氛圍
閱讀對一個人的影響通常是在不經意間產生的,長期的閱讀能夠給人帶來脫胎換骨的變化,這與環境對一個人產生的影響不謀而合[9]。因此,想要在語文教學中構建高效的閱讀課堂,教師首先可以從環境的角度入手。教師可以通過為學生營造一個富有閱讀氣息的學習氛圍,引導身處其中的學生自覺閱讀,讓閱讀變成一種自發行為,而非任務式的學習。這樣的閱讀環境也可以使學生的行為、語言受到影響,進而讓學生變得更有修養。
(二)運用多種方式創設閱讀課堂
當下的初中語文閱讀課堂仍然存在許多影響教學效率的因素。其中,課堂參與度不足就是一個很有代表性的因素。閱讀是一件很考驗專注度的事情。只有真正地沉下心,將自己的思想充分投入到閱讀中,學生才能有效閱讀。很多學生在閱讀的時候,僅僅是為了完成任務,用走馬觀花的態度對待書本,草草瀏覽書頁上的文字符號,看似進行了長時間的閱讀學習,但卻沒有真正做到有效閱讀。這也使初中語文閱讀課堂形同虛設。要想改變這樣的現狀,教師要從課堂的教學方式入手,讓課堂模式變得豐富有趣,吸引學生積極投入閱讀課堂[10]。
舉例來說,在閱讀一些記敘類的書本時,筆者常常會讓學生通過排練話劇的方式輔助自己閱讀,將書本中的故事情節改編成一個小型的可以表演的話劇,然后讓大家一起排練話劇,將自己代入角色。在表演的過程中,學生能夠充分體會人物的內心活動和情緒變化,以此理解作品中更深層次的內容。同時,這種新穎的上課模式也能讓學生眼前一亮,能夠極大地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提高閱讀課堂的參與度,強化閱讀學習的效果。
(三)設置閱讀情境
通過對教學情境的設計,教師能夠再現課文中的場景,引導學生仔細品讀文本。結合教學內容,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巧妙設計,將原本冰冷的文字內容用生動形象的方式直觀地展現在學生面前,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讓學生有身臨其境之感,進而更好地體會作者的情感,使學生有良好的學習體驗[11]。
比如,《植樹的牧羊人》這篇文章以“好人”的定義起筆,教師可以事先準備好一些好人好事的材料,配合文章進行播放。相對于文字來說,多媒體技術更能增強學生對未知事物或與自己日常生活距離比較遠的事物的感受,讓學生與作者在情感上產生共鳴。通過情境的設置,學生能夠深入文本當中理解作品內涵,在閱讀中形成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養成良好的品質,樹立正確的審美意識,塑造健全的人格,全面提升學生的文學素養,為其打下扎實的語文基礎。
(四)積極做好課后閱讀總結
在學習中,思考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過程,其既是一個反思錯誤的過程,又是一個總結歸納再到升華的過程[12]。對閱讀來說,思考和總結的重要性更強,因為作品中往往蘊含著許多的文化內涵和知識背景,單純閱讀一遍很難將作品內容完全理解。每讀一遍,學生就會對作品內容有新的理解,得到新的收獲,相當于其站在一個更高的平臺上進行閱讀,這時候學生的思想境界和認知水平都會有不一樣的變化。往往閱讀的次數越多,學生的收獲也就越多,受到的文化熏陶也就越深刻[13]。為此,教師一定要督促學生在閱讀的時候做好總結歸納,并在閱讀之后嘗試進行多次復讀,以深入理解作品內容,將閱讀學習提升到更高的層次。
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在閱讀的時候做好讀書筆記,記錄自己在閱讀時遇到的問題。同時,教師也可以引導學生記錄作品中的一些經典句子、經典章節,將作品內容提煉成閱讀的收獲[14]。學生在閱讀一遍進行多次復讀的時候,閱讀筆記就會成為一個很好的參考資料。其能讓學生準確地了解作品中有哪些地方是自己在第一遍閱讀的時候還存在疑惑,需要重新去理解;哪些地方是讓自己感到有收獲,進行再次審閱時,需要看看有沒有自己第一遍沒有發現的“寶藏”深埋其中。這樣的閱讀方式能充分挖掘作品的價值,提高閱讀學習的效率,也能讓一本書的閱讀價值被充分發掘出來。
(五)將課堂延伸到課后,拓展閱讀課堂的長效性
筆者認為,讀書應該是一種生活習慣,是學生在生活中能夠時刻進行的活動。因此,教師應該將閱讀學習從課堂上延伸出去,將其拓展到課堂之外,讓學生在生活中養成熱愛閱讀的習慣,提升閱讀學習的長效性,使之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家中都能對學生產生影響。筆者在前文提到,閱讀是一個長時間的影響過程,這意味著單單靠學校課堂上的一點時間來進行閱讀是遠遠不夠的。如果學生能夠將閱讀當作一種愛好,并將其融入生活,這對學習成績的提高和“三觀”的正確建立都有著重要意義。除此之外,學生的閱讀時間也會大大增加。更長的閱讀時間意味著更多的閱讀積累,代表著能夠收獲更多閱讀心得。在閱讀學習這一領域,學習時間很大程度上是能夠和學習效果掛鉤的。因此,充分延長閱讀學習的時間,增加閱讀教育的時效性,對于學生的閱讀學習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六)設定目標,因材施教
云課堂可以讓每個學生根據自己的基礎和學習情況設立自己的閱讀目標,使其有目標、有方向地進行合理的閱讀學習。教師可以合理利用網絡教學資源,采取重點文章精讀、選文研讀、名著拓展等方式豐富學生的閱讀范圍。《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要求,教師要因材施教,采用不同的閱讀方式,培養學生的綜合閱讀能力。教師可以根據學生制訂的閱讀目標加以督促,讓學生快樂學習,這樣才能有效推進閱讀教學。學生對閱讀興趣的高低決定了他是否能夠高效地吸收教師所教授的知識,同時興趣也能推動學生在閱讀中主動思考閱讀的技巧和方法,進而提升學生的綜合閱讀能力。“沒有一片樹葉是相同的”,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愛好,也會有不同的閱讀訴求。教師可以利用云課堂的網絡資源,自主創建或還原一系列閱讀情境,提高學生的興趣。例如,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云課堂”現有的音頻、動畫等教學資源,創設一個形象生動的閱讀教學情境。這樣可以讓學生更好地走入作者所創設的意境。同時,伴隨著音頻的播放,學生會有身臨其境之感,由此,學生也會加深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學生有了更強烈的閱讀興趣,閱讀能力也能得到提高。
要想進一步創設初中語文高效課堂,提高閱讀教學的教學水平及教學質量,語文教師需要不斷改進并完善自身語文教學課堂閱讀教學模式,從而更好地適應當代初中生的語文學習需求。教師也可以利用現代化的教學設備及豐富的課外教學資源,對學生學習語文課程提供更多幫助,從而提高學生的語文閱讀興趣及閱讀能力。
結 語
閱讀作為初中語文學習不可或缺的一個環節, 有著其獨特的意義。它能夠使學生的身心和語文素養都受到積極影響。因此,教師必須加強閱讀教育,充分提高閱讀課堂的有效性,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從而使其在閱讀過程中收獲更豐富的知識,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
[參考文獻]
[1]馮美紅.初中語文沉浸式散文教學研究[D].蘇州:蘇州大學,2011.
[2]魏巍.初中古典詩詞沉浸教學研究[D].貴陽:貴州師范大學,2015.
[3]鐘啟泉.課堂研究[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8.
[4]趙海軍.初中語文教學中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策略[J].學周刊,2021(33):127-128.
[5]李忠富.核心素養視域下的初中語文現代文閱讀教學策略探究[J].考試周刊,2021(87):43-45.
[6]徐敏.深度學習背景下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策略探析[J].考試周刊,2021(87):58-60.
[7]胡云.芻議“大語文觀”視野下的初中語文教學策略[J].讀寫算,2021(30):99-100.
[8]吳金文.初中語文閱讀和寫作教學有效結合探究[J].試題與研究,2021(33):107-108.
[9]徐佑國.“生命語文”視域下的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策略探究[J].初中生世界,2021(40):39-41.
[10]王金霞.打造初中語文高效課堂 提升初中語文教學質量[J].家長,2021(30):78-79.
[11]王芬俠.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創新策略探析[J].天津教育,2021(30):162-163.
[12]王斌強.如何利用語文教材教會學生快速閱讀[J].教育藝術,2021(10):19.
[13]翟常德.初中閱讀教學的創新實踐淺探[J].中學語文,2021(30):73-74.
[14]張春華.以讀悟寫下初中語文閱讀與寫作的有機結合教學探究[J].新課程導學,2021(29):3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