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嫻
摘要:隨著新課程的不斷改革,各個學科教師也隨之不斷的進行教學思想以及教學方式的更新,目的就是可以讓學生接受到最符合他們身心發展規律的教育。對于初中的歷史而言,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師在授課時要重視歷史單元整體教學的重要性,通過這種系統化的形式幫助學生更好的學習歷史。本篇文章從初中歷史教學入手,對單元教學設計方式進行了研究。
關鍵詞:初中歷史;單元整體教學;設計方式
引言:隨著教育在當今社會上被重視程度的增加以及科技的不斷革新,教育教學理念也在不斷的變化完善,教學過程中用到的一些設備也越來越先進,這些都對教育教學向新時代邁進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在初中的歷史教材設計中,各個單元通常都具有不同的教育主題。初中歷史老師要根據自己的教學經歷,在教學過程中能夠運用一些較現代化的技術,把史學內容以小單元的形態加以融合,有助于學習者自在形成整體的史學知識架構體系。
一、重視課程資源的整合,讓單元教學更具有系統性
小學階段的學生對歷史基本上沒有什么接觸,學生升入初中后才增加了歷史學科。對于初次接觸歷史課程的初中生而言,歷史的學習并不簡單。由于歷史涉及到很多知識點,這些知識距離我們的生活又很遙遠,學生記憶歷史知識往往都是過于碎片化的,無法形成統一的整體[1]。這樣會導致學生無法充分理解歷史以及記憶歷史知識困難,因此,初中歷史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一定要認識到學生的這一特點,通過恰當的方式,以協助學生形成歷史認知系統,使學生把碎片化的歷史知識點組成一個總體去記住,這樣促進了學生對歷史的認識,同時還有助于提高學生對史學知識點的記憶。初中歷史老師需要對課程的單元全面認識,從單元的整體性角度出發,合理的利用課內的教學資源。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將課內與課外的歷史資源進行整合,讓歷史知識更加完整,體現出單元教學的系統性,防止學生因為碎片化的歷史知識影響到學生的歷史學習。
比如在進行部編版七年級上冊第二單元《夏商周時期:早期的國家與社會變革》的教學時,教師要在單元導讀的安排下,合理的將教學資源進行整合,讓單元的學習更加系統。這一單元總共分為了5個課時。分別是早期國家的產生以及社會的變革、青銅器與甲骨文文明、春秋與戰國時期以及百家爭鳴文化繁榮的局面。單元導讀對夏、商以及西周的社會發展與文化制度變革進行了簡要的介紹。教師要對這三個歷史時代背景充分了解,結合具體的教學目標,掌握教學重點。在這一單元中,春秋與戰國時期的動蕩局面以及百家爭鳴是教學重點。教師在講講解春秋與戰國時期的歷史時,要讓學生們了解到春秋戰國時期發生在東周,由于周天子的無能,東周被分割成為了兩段,先是經歷了春秋五霸時期,后又經歷了戰國七雄的時期。先讓學生了解歷史事件的發生順序,有助于學生構建歷史知識框架。然后教師可以結合一些課外的教學資源對春秋五霸的一些歷史故事進行拓展,提升學生的歷史興趣。比如教師可以講解一下晉文公重耳退避三舍的故事。通過這種整合教學資源的形式,可以很好的體現單元的系統性,有助于學生歷史進步。
二、利用多媒體設備輔助教學,讓單元教學更具有現代性
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很多初中教師采取的都是板書式教學。在課堂之中一味的輸出知識點,將重點內容抄寫到黑板上,讓學生們學習以及記錄。這樣的教學方式沒有認識到學生在歷史課堂中的主體地位,不考慮學生的理解能力以及接受程度,讓學生被動的接受歷史知識,久而久之,會讓學生們對歷史學習產生厭煩感,失去歷史學習的動力。當今社會是一個現代化的社會,信息技術非常發達,教師在進行歷史教學時,應該重視利用信息技術輔助教學,增強學生的歷史學習興趣,體現出歷史單元整體教學的現代性[2]。
比如在進行七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秦漢時期: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建立和鞏固》的教學時。這個單元主要講解的是秦朝與漢朝的發展,從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后,我國古代進入了封建時期。教師可以在開展這個單元教學之前,在網上找到一些關于秦漢時期重要戰爭的視頻,按照戰爭發生的先后順序給學生們播放觀看。學生通過觀看相關視頻,可以對秦漢時期的發展有一個大致的了解與把握,有助于學生后續的課時學習。我在講解這一單元之前,首先給我們班學生播放了秦始皇統一天下的視頻,讓學生們了解其他六國被滅的順序。然后講解了秦因暴政而亡國的歷史事實。最后播放了項羽與劉邦的楚漢之爭的視頻,讓學生了解到漢朝成立的過程。通過這種形式,可以讓學生在正式學習之前,對整個歷史有所了解,學生學習的時候會更具有針對性,有助于學生歷史的提升。
三、教師授課與生活實際相結合,讓單元教學更具有實踐性
歷史學科與其他學科有著很大的不同,歷史是過去發生的事情,距離學生們的生活相對比較遙遠,過去的文化以及制度與現代社會有很大的區別,學生們理解起來相對困難[3]。因此,教師在進行歷史教學的過程中,要重視與生活實際相結合,讓單元教學具有一定的實踐性,以此來增強學生對歷史知識的理解。初中教師在進行歷史教學時要重視可操作性,將歷史與現代社會緊密聯系起來。
比如在講解八年級歷史第六單元《中華民族的抗日戰爭》時。這一單元主要是講解了從一九三一年的九一八事變開始抗日到一九四五年日本簽訂投降書的十四年抗日過程。這段歷史對中國的意義重大,必須要讓學生全面了解,做到不忘國恥,報效祖國。但是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人們的物質生活水平得到了極大的提升,學生們在萬千寵愛中長大,對我國先烈的偉大精神以及他們艱苦的生活沒有深刻的認識,進而影響到這段歷史的學習。因此,教師可以將這些歷史與生活實踐結合起來,幫助學生感受先烈的精神,學習他們美好的品質。通過這樣的形式,可以在提升自己學生水平的同時,也會加強學生思想品德的建設。我在講解這一單元之前,我組織了“從走紅軍長征路”的徒步活動。我將學生們帶到森林公園之中,帶領學生們在森林中徒步。在學生們感到非常疲憊,休息的過程中,我給學生們拓展了一些紅軍在長征過程艱難行軍的事件,學生聽后內心受到了極大的觸動。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帶領學生們去參觀抗日戰爭紀念館等,通過觀看抗日戰爭中的一些物品以及人物的介紹,加強學生對抗日戰爭的認識。將歷史知識與生活實踐相結合,這樣的形式增強學生的學習體驗感,引起學生的共鳴。然后在進行歷史的單元學習,學生學習歷史時會變得非常積極,對學生歷史的學習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
結束語:綜上所述,初中生初次接觸歷史,無法對碎片化的歷史知識形成良好的記憶。因此,歷史教師應該重視單元整體教學的重要性,通過單元整體設計,整合資源,構建知識體系,幫助學生完成歷史學習。
參考文獻:
[1]楊飛杰.基于問題導向的初中歷史單元教學設計與思考——以統編教材七年級上冊《史前時期》為例[J].2021(2020-8):88-90.
[2]楊飛杰.基于問題導向的初中歷史單元教學設計與思考——以統編教材七年級上冊《史前時期》為例[J].福建基礎教育研究,2020(8):3.
[3]李穎.淺談單元教學設計引導下初中歷史教學策略--以統編教材《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為例[J].中學歷史教學,20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