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明
摘要:近年來我國新課改進程逐步加快,小學語文教學改革深入發(fā)展,教學重點、教學目標也在不斷創(chuàng)新優(yōu)化。在傳統(tǒng)教學管理中,教師更注重學生學習成效,但是在新時期教育發(fā)展中教師應更注重育人,促使更多學生深刻感受到生命以及教育相互融入的重要作用。本文對生命教育理念下的小學語文教學實踐進行分析,擬定針對性教學措施,引導學生在學習中感悟生命、理解生命。
關鍵詞:小學語文;滲透生命;教育
引言
現(xiàn)階段,學生生命教育發(fā)展是基礎教育背景下的重要內容,是現(xiàn)代教育理念的焦點。作為現(xiàn)代教育的重要活動,學生的生命發(fā)展問題需要廣大教師密切關注。語文學科是小學生的必修課,在教材中涉及了很多生命教育內容,從而為眾多小學生認知生命及感悟生命帶來便利,使廣大小學生深入認知生命教育的價值,提高生命質量,成長為對社會有價值的人才。
一、小學語文學科對生命教育的現(xiàn)實意義
(一)為學生持續(xù)發(fā)展奠定基礎
對于小學生而言,學習是一個漫長的過程,生命教育不僅有利于自己的終身發(fā)展,更影響自身的身心健康。對于低年級的小學生來說,一時之間難以真正領悟生命的奧妙。在這種情況下,小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相對較為被動,缺少主觀意識。隨著生命教育的不斷滲透,小學生的實踐機會愈來愈多,有了更多時間與精力去探索生命奧秘,無形中帶動了小學生綜合水平的提高,為其后續(xù)發(fā)展打下了堅定的基礎。一般來說,在小學語文教師進行生命教育時,萬萬不能以枯燥的理論知識替代豐富的實踐內容。在疏通與理清理論知識之際,更要帶領學生多加參與社會實踐,在實踐中去檢驗生命教育內容,并且將有關生命教育的理論在現(xiàn)實生活中靈活應用[1]。
(二)為學習帶來無限樂趣
小學階段是重要的啟蒙階段,在這一階段積極融入生命教育是教學的必然趨勢。生命教育的滲透,能創(chuàng)造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打破傳統(tǒng)式枯燥的學習環(huán)境,有利于小學生真正緩解學習壓力,并且在這一過程中感受學習快樂。語文這一門課程,本身就有一定的靈活性,需要學生保持跳躍的思維和邏輯能力,并且要跟上時代步伐,擁有開闊的眼界,才能真正提高語文成績,才能“學好”語文、“用好”語文。生命教育有苦也有甜,但始終都能為學生的學習及生活增添數(shù)不清的樂趣,促使小學生保持樂觀向上的心態(tài),輕松掃除前進路上的障礙。換句話說,生命教育的滲透可以減輕小學生學習負擔,從根源上改善小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為其學習生活注入滿滿能量。
二、如何更好地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生命理念
(一)通過課文知識引導學生認識生命
在現(xiàn)階段素質教育發(fā)展中,小學語文教學內容中包含著較多極具生命意義的課文。因此,當前在教學中要注重積極整合更多教學知識,豐富教學活動基本教育內涵,提高小學語文教學成效。在教學實踐活動中,要注重做好各類課文引導,為學生分析生命價值豐富的語文知識。
例如,在《爬山虎的腳》、《蟋蟀的住宅》課文教學中,其中第一篇課文主要是講述了爬山虎生長的地方,爬山虎腳的形狀、特征,以及如何一步步往上爬的。第二篇課文作者主要是分析了蟋蟀的住宅特征,住宅如何建造完成的,集中表現(xiàn)了蟋蟀不肯隨遇而安、吃苦耐勞的基本特征,讓學生能在生動形象的語言表達中感悟生命,在教學中,片面通過理論知識講述難以加深學生學習印象,教師要注重積極整合多媒體教學設備應用,為學生播放各類人與自然的視頻,為學生播放與上述課文相關的各類動物、植物相關的視頻。在提煉文章主旨中,進一步宣揚學生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愛護動物的認識,有效感受人與自然、人與生命之間的關系,引導其熱愛、認識生命。
(二)在教學課堂幫助學生構建生命意識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課堂環(huán)境是教學活動開展的重要陣地,課堂生命意識教學對學生建構良好的生命意識至關重要。目前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各項行為對學生自身學習行為等具有較大影響,因此教師要注重創(chuàng)新原有的教學觀念。要注重結合教學現(xiàn)狀積極融入更為積極的價值觀、人生觀,潛移默化促使學生能建立較為積極的生命意識。積極的生命意識是實現(xiàn)不同個體生命的有效尊重,教師在教學中要注重不同學生個體發(fā)展差異性,尊重每位學生學習興趣,奠定學生良好的學習基礎。在掌握學生學習過程基礎上整合學習成果,為每位學生個體積極創(chuàng)造健康發(fā)展的生命環(huán)境。此類尊重是人與人相互尊重的價值觀念,能潛移默化對學生科學觀念合理培育。
例如,在《“諾曼底號”遇難記》教學中,在文中提到了哈爾威船長的個人崇高形象,教師要注重做好課堂針對性提問,對學生積極輔助引導,讓學生能從自身角度出發(fā),當自己面對突發(fā)災難時,你們會怎么做。這樣能讓學生深刻感受到船長個人的人格魅力,向學生傳遞熱愛生命的積極價值觀念。在此類文章教學中要補充更多真實案例,教師要注重基于豐富的課堂提問、教學評價以及教學輔導等環(huán)節(jié),促使學生能在已有課文內容基礎上,讓學生深刻感受到更多積極情感。可以有效豐富學生自身學習認識,能深刻領悟生命的重要價值,還能從側面讓學生感受到生命的力量,能在學習中建立積極的生命價值觀念[2]。
(三)課外實踐中引導學生認識生命價值
在小學語文教學活動開展中,要注重開展多樣化的課文實踐活動,課外實踐活動也是學生參與生命教育的重要陣地。教師在日常教學中要注重引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學習,依照不同年齡段、不同年級學生身心發(fā)展特征,推薦學生學習閱讀更多與生命相關的課外閱讀書籍。
例如,可以向小學低年級學生推薦《為什么動物會有尾巴》此類書籍,多數(shù)小學生好奇心較強,書籍名稱對學生有著較大吸引力。學生通過深入閱讀能積極整合動物多項習性以及各項做人道理等;或是向三年級學生推薦《小布頭奇遇記》,能感受到生命的純真與善良;引導高年級學生閱讀學習《愛的教育》,能從不同視角感受與表達愛等,領悟到做人的各項道理,有效豐富學生生命價值觀念。在教學中,基于生命教育為主題開展形式多樣的體驗式學習,指導學生對劇情、繪畫等合理編排,促使學生群體做好學習互動,能強化生命理念的深刻感受。
三、結語
綜合上述,在小學語文教學中不僅要注重豐富生命教育,還要注重引導學生掌握更多人生道理,促使學生在實現(xiàn)個人成長發(fā)展中提升自我生命價值,提高語文素養(yǎng),實現(xiàn)學生全面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吳小江.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的策略[J].科技創(chuàng)新,2020,4(13):84-85.
[2]劉麗艷.生命教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作用研究[J].文學少年,2021,8(2):3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