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寬志
(遼寧省第五地質大隊 遼寧營口 115100)
科學界為了探索能包含一切物理理論的大統(tǒng)一理論,建立既簡單又涵蓋一切的標準模型,進展到弦理論、超弦理論就停住進行不下去了。提出大統(tǒng)一理論模型為720°對稱性的一個面的環(huán),即莫比烏斯帶,既簡單又含義廣泛。至此突然聯(lián)想起2500年的《老子》,從一個面的環(huán)的演化,反觀《老子》的玄道絕學,古今說的是一個事,上古時期早已說的很清楚,我們還在苦苦探索。這就是中華古文明與考古文化蘊含。從這些來看,古文化古文字有很多未識別,現(xiàn)在還沒認識到,考古是十分必要的,對現(xiàn)代科技有積極意義。
將一條紙帶扭轉180°后相接,它只有一個面,也只有一條邊。在數(shù)學上,這樣的曲面有一個特別的名字:單側曲面。怎么證明它只有一個面呢?很簡單,我們用紅筆在上面沿著它的走向畫一條線(不跨越邊沿),在筆回到起點的時候,我們會發(fā)現(xiàn)紅筆已經涂過了紙環(huán)的所有面,經歷了720°。如圖:
如果沿著這條紅線把環(huán)剪開,這個紙環(huán)會被剪成一個中間旋轉了兩個半圈的大紙環(huán):
經過一番擺弄,這個紙環(huán)可以變成一個兩層的“莫比烏斯帶”。之所以要加引號,是因為這個畢竟也是雙側曲面,而不像真正的莫比烏斯帶那樣是單側曲面。
我們再剪一次,這個紙環(huán)已經是不是單側曲面了,所以剪開以后應該至少出現(xiàn)兩個環(huán)。
是兩個和剛才一樣的紙環(huán),這兩個紙環(huán)是套在一起的。擺弄一下,能把它們弄成剛才沒有開剪之前的大紙環(huán)的一個雙層版。再擺弄一下,又能把它們弄成一個四層的莫比烏斯帶。
可以證明,如果我們這樣不停的剪下去,每次剪出來的都是一樣的紙環(huán)(中間有兩圈旋轉的),而且都套在一起,還能弄成一個多層的“莫比烏斯帶”。
將每次剪出來的都套成多層“莫比烏斯帶”,然后剪開就成了多層的兩個半圈旋轉大紙環(huán),又能套成多層的“莫比烏斯帶”
每次剪開就是二進制,計算機就是根據(jù)二進制通斷、開關,研制成功的,二進制可以解釋元素周期表。一個面的環(huán)經過兩圈走完全程,顯示720度對稱性,與費米子720度對稱吻合,雙螺旋性與DNA吻合。一個面的環(huán)左右旋可以解釋正反物質。左右旋套合就是光,環(huán)的大小就是波長,故光具有波粒二象性。
莫比烏斯帶是一種拓撲圖形,它們在圖形被彎曲、拉大、縮小或任意的變形下保持不變,只要在變形過程中不使原來不同的點重合為同一個點,又不產生新點。換句話說,這種變換的條件是:在原來圖形的點與變換了圖形的點之間存在著一一對應的關系,并且鄰近的點還是鄰近的點。這樣的變換叫做拓撲變換。
拓撲有一個形象說法——橡皮幾何學。因為如果圖形都是用橡皮做成的,就能把許多圖形進行拓撲變換。例如一個橡皮圈能變形成一個圓圈或一個方圈。但是一個橡皮圈不能由拓撲變換成為一個阿拉伯數(shù)字8。因為不把圈上的兩個點重合在一起,圈就不會變成8,“莫比烏斯帶”正好滿足了上述要求。
莫比烏斯帶,是1858年提出的,表達了形狀,并沒有賦予哲學含義。
弦理論(string theory)是理論物理的一個分支學科,弦論的一個基本觀點是,自然界的基本單元不是電子、光子、中微子和夸克之類的點狀粒子,而是很小很小的線狀的“弦”(包括有端點的“開弦”和圈狀的“閉弦”或閉合弦)。弦的不同振動和運動就產生出各種不同的基本粒子,能量與物質是可以轉化的,故弦理論并非證明物質不存在。弦論中的弦尺度非常小,操控它們性質的基本原理預言,存在著幾種尺度較大的薄膜狀物體,后者被簡稱為“膜”。直觀的說,我們所處的宇宙空間可能是9+1維時空中的D3膜。弦論是現(xiàn)在最有希望將自然界的基本粒子和四種相互作用力統(tǒng)一起來的理論。
弦理論(以及它的升級版超弦理論)認為所有的亞原子粒子都并非是小點,而是類似于橡皮筋的弦 。與粒子類型的唯一區(qū)別在于弦振動的頻率差異 。弦理論主要試圖解決表面上的不兼容的兩個主要物理學理論—量子力學和廣義相對論—并欲創(chuàng)造的描述整個宇宙的“萬物理論”。
我們常說三界,在長度上我們用米來作為單位表述,在說宇宙空間大小用光年為單位表述。光速每秒約30萬km,一光年約10TKM(T=10×1012)。現(xiàn)在我們電腦存儲已經到T級,再結合原子的大小,給出T級劃分標準,即1Tm(1T米)長度。大于1Tm為天,小于1米的1T級為地(10×10-12米)。相差T級(12位,即萬億)的三維空間,可以忽略不計,視為一個點,即在以光年為單位的天界,看以米為單位的地界,為一個點;以米為單位的地界,看原子核大小為一個點。從維度角度說,每一界都有三維空間,即三個三維,即9維。9維再加時間(歷史),9+1維。
在《老子》中的第1、4、11、14、19、20、21、25章中有玄道絕學詳細論述。
1 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無名萬物之始也;有名萬物之母也。故恒無欲也,以觀其眇(妙);恒有欲也,以觀其所噭。兩者同出,異名同胃(謂),玄之有(又)玄,眾眇(妙)之門。
釋:語言難表述非常特殊形狀的軌道,無形為天地未分混沌氣,有形為萬物之母。因此常在靜中觀察其奧妙;常在醒時探究清楚其端倪。此兩者同出而異形,都是弦,弦又旋轉,認識眾事原理的門徑。
甲(19)絕智棄卞(下手干涉),民利百倍。絕攷(考-成)棄利,盜賊亡又(有),絕偽棄壚(慮)民復孝子。三言也,以為辨不足。或命之或乎(?)。見素保樸,少厶寡欲。
釋:玄的演變是絕對的真理,不要下手干涉,對眾事有利百倍。玄演變完成沒有利益,沒有投機取巧。玄學沒有假的不要有顧慮,一切都順利了。上述三句話很難說清楚(三言也,以為辨不足)。“O”為玄的精簡縮小不變化狀態(tài)。
注:講的是“玄道絕學”的演變,是客觀存在絕對的真理。楚簡甲(19)的絕為一個玄,乙(20)絕字兩個玄,丙未見絕字。玄、絕、厶的金文:玄絕厶
第四個字,不是卞字,楚簡甲:上不下手,干涉。
甲25 又(爿自)蟲成,先天地生。敚穆獨立不改,可以為天下母。未知其名,字之曰道。吾強為之名曰大。大曰筮(逝),筮(逝)曰遠,遠曰反(返)。…。
釋:又如蛙卵自成爿,天地形成以前就存在。強自生成,微小獨立長存,可以作為萬物形成的根源。不知道它的名字,起名叫道,吾再強起名叫大。廣大無邊,而又返回本原。
注;1左邊的爿,連成片的,右邊自又可為首、百。蟲,三個蝌蚪。初成的蛙卵。
2、敚;強取。3、穆;幼小禾苗。
(20)絕學無憂,唯輿可相去幾何,美輿惡相去幾何…。
釋:絕學不難理解的,學會與否相差多少,學好學差相差多少…。
玄:會意字。金文是一束絲的樣子,絲在染色的時候扎成束,然后晾曬,晾曬時要懸掛起來。西周時的玄字型為何是“8”,而不是“0”型,我們收繩成匝時常出現(xiàn)“8”形,會意懸掛絲匝扭轉的狀態(tài),有扭轉,旋轉含義。玄,古時通弦。絕字“絕”,四個玄一個刀刀。
《老子》用玄字原始含義表述道的基本形態(tài),造了個絕(絕)字,表述道的分割演化,即二進制。單從《老子》中幾句文字表述,很難理解的,文字再經過演化簡化就更難了,所以2500年來一直沒能理解發(fā)揮作用,結合上面論述的一個面的環(huán)及其演化,再來理解《老子》絕學就清楚易懂了。
物理大統(tǒng)一理論探討的弦論,一個面的環(huán),莫比烏斯帶,《老子》玄道-絕學說的是一個事,是不同時期、不同角度的表述。綜合看,大統(tǒng)一理論模型就是一個面的環(huán),宇宙萬物從小到大都是其不同形式、數(shù)量的表現(xiàn)形式。上古文明之精深高度令人敬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