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翊娟,肖彬,鐘和英,梁杰,蘇連芝
(廣州市花都區人民醫院麻醉科,廣東 廣州 510800)
結腸鏡檢查是利用電子腸鏡經肛門,通過直腸、乙狀結腸到達回盲部,從黏膜側觀察結腸病變(如炎癥、腫瘤等)的過程[1]。結腸鏡檢查可以了解結腸黏膜有無充血、水腫、炎癥情況,有無糜爛、潰瘍,有無新生物、腫塊、息肉、腫瘤情況。傳統腸鏡是纖維腸鏡,硬度大,檢查時患者較痛苦,而目前使用的電子結腸鏡細長柔韌度高,直徑大約1 cm,通過肛門進入直腸,直到大腸,可使醫生觀察到大腸的內部情況,腸鏡除了用于觀察還可以攝像,并根據病變情況進行活檢和內鏡治療,腸鏡的檢查時間一般為10~15 min 左右,具體時間與個體差異和疾病有關[2]。結腸鏡分為金屬硬管和纖維結腸鏡,目前大部分醫院采用纖維結腸鏡。結腸鏡適用于檢查原因不明的大便習慣改變、便血、腹痛、消化不良等[3]。結腸鏡檢查患者需要具備一定的條件,如患者無心肺疾病,術前需要心電圖檢查,患者無嚴重心臟疾病,無急性梗阻表現,即可用腸鏡檢查。除此之外,腸鏡檢查前還需要做腸道準備,通過瀉藥將大腸中內容物排泄干凈,便于結腸鏡觀察。地佐辛聯合丙泊酚在結腸鏡檢查中效果顯著且安全有效。因此,本研究以結腸鏡檢查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探討地佐辛聯合丙泊酚在結腸鏡檢查中的應用價值,現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取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本院收治的結腸鏡檢查患者136例,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68 例。對照組男30 例,女38 例;年齡35~60 歲,平均(43.92±2.34)歲;病程1~2年,平均(1.46±0.22)年。觀察組男35 例,女33 例;年齡30~65 歲,平均(44.98±2.28)歲;病程2~3 年,平均(1.51±0.27)年。兩組患者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①符合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要求;②能嚴格遵循醫囑完成有關治療工作;③意識清楚,能與醫生進行溝通、交流;④患者及家屬對本研究知情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合并傳染性疾病、重要臟器損傷或惡性腫瘤者;②合并神經功能、認知功能異常或伴有內分泌疾病者;③近1個月接受其他藥物治療或入院資料不全者。
1.3 方法 兩組患者均在檢查前進行常規腸道清潔,禁食8 h,然后建立靜脈通路,進行心電圖、MAP、HR、RR、SPO2等生命指標檢測。取左側臥位,給予3 L/min鼻導管吸氧,經肘部靜脈穿刺置管。對照組給予丙泊酚(廣東嘉博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51842)注射1.5 mg/kg 麻醉,密切觀察患者情況。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聯合地佐辛(揚子江藥業集團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80329)注射30 μg/kg 麻醉,待麻醉完全后,進行結腸鏡檢查。全程檢測患者生命體征。
1.4 觀察指標 ①觀察比較兩組不同時間點的MAP、HR、RR、SPO2水平,連續監測心電圖,記錄術前、術中、術后各指標的數據。②觀察比較兩組患者蘇醒時間、術后VAS 評分、留觀時間、丙泊酚用量,分值越低表示效果越好。③觀察比較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情況,包括頭暈、呼吸暫停、惡心嘔吐、腹脹腹痛及少量出血。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8.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予以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n(%)]表示,予以χ2檢驗,以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不同時間點MAP、HR、RR、SPO2比較 兩組術中MAP、HR、RR、SPO2明顯低于術前,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術后與術前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兩組組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見表1。
2.2 兩組患者蘇醒時間、術后VAS 評分、留觀時間、丙泊酚用量比較 觀察組蘇醒時間及留觀時間均明顯短于對照組,術后VAS評分及丙泊酚用量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 兩組均出現頭暈、呼吸暫停、惡心嘔吐、腹脹腹痛及少量出血等不良反應,觀察組不良反應總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1 兩組MAP、HR、RR、SPO2比較(±s)

表1 兩組MAP、HR、RR、SPO2比較(±s)
?
表2 兩組患者蘇醒時間、術后VAS評分、留觀時間、丙泊酚用量比較(±s)

表2 兩組患者蘇醒時間、術后VAS評分、留觀時間、丙泊酚用量比較(±s)
?

表3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n(%)]
結腸鏡是通過肛門插入內鏡,腸道檢查不僅可以清楚地發現腸道病變,還可以治療部分腸道病變,是醫生用于檢查大腸病變的一種方式[4]。結腸鏡檢查可以了解結腸黏膜有無充血、水腫、炎癥情況,有無糜爛、潰瘍,有無新生物、腫塊、息肉、腫瘤情況,同時可以進行病理活檢[5]。另外,腸鏡需要注意,檢查前2 d進食少渣食物,檢查前1 d進無渣的低脂、細軟、流質食物,檢查前5~12 h 瀉藥清腸或進行灌腸沖洗,服藥后多喝水,最后將糞便排出,呈清水或淡黃色,無糞便,對腸道的清潔效果最佳;進行檢查時使患者心情保持放松狀態,不要過度緊張;檢查完畢后可感到腹脹不舒服,數小時后不適感會逐漸消失。對于接受結腸鏡下活檢或息肉切除的患者,有必要給予液體飲食并且注意大便顏色的變化,觀察大便中腹痛、血等癥狀。結腸鏡檢查或顯微手術后,如出現排便時有持續性腹痛或大量出血,應立即通知醫生,如有需要,需采取進一步措施[6]。
近年來,地佐辛聯合丙泊酚在結腸鏡檢查患者中得到應用,且效果理想。本研究中,兩組不同時間點MAP、HR、RR、SPO2比較,術中明顯低于術前,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術后與術前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兩組組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觀察組蘇醒時間及留觀時間均明顯短于對照組,術后VAS 評分及丙泊酚用量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均出現頭暈、呼吸暫停、惡心嘔吐、腹脹腹痛及少量出血不良反應癥狀,觀察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地佐辛是一種新型混合型阿片受體激動-拮抗劑,主要通過κ受體產生鎮痛作用,鎮痛效果好,起效快,維持時間長,對μ受體具有雙重的激動和拮抗作用,呼吸抑制及成癮性低,不產生煩躁與焦慮等情緒,還可松弛胃腸平滑肌,對μ受體興奮引起的惡心嘔吐有抑制作用[7]。丙泊酚麻醉誘導后恢復快,功能完全恢復,術后惡心嘔吐發生率低,也可加強監護患者接受機械通氣時的鎮靜等優點[8]。地佐辛聯合丙泊酚在結腸鏡檢查中的麻醉效果顯著,而且能有效減少患者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具有較好的臨床療效。
綜上所述,地佐辛聯合丙泊酚在結腸鏡檢查中的麻醉效果顯著,能有效減少患者不良反應發生情況,臨床療效較高,值得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