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瑞生
[摘 要]中式英語是中學生在英語寫作中普遍存在的一個問題,從根本上來說是由漢語的負遷移作用所導致的。結合母語遷移理論從思維方式、詞匯、句法、時態等層面對中學生英語寫作中的中式英語主要表現進行分析。寫作是中學英語學習中非常重要的一方面,無論是實際應用,還是通過考試,都要求學生有較強的書面語言表達能力,然而學生受中式思維的影響,寫作中出現了許多中式英語現象,成為英文寫作提高的障礙。文章分析這一現象,并找到擺脫中式英語,提高寫作水平的對策。
[關鍵詞]英語教學;中式英語;對策
英語學習已成為必要的生活技能,寫作是英語綜合能力的集中表現,它的重要性不僅表現在聽、說、讀結合上,而且也表現在對英語思維方式的認識上。如果沒有寫作能力,英語交際可能會出現大問題。從初中生的立場上看,他們經過中學階段的學習,對英語達到了初學者的理解。他們應該堅持不懈地提高寫作能力,但事實并非如此。許多中學生不會寫文章,只會中文構思整個文章。在逐字逐句翻譯的過程中,這種中國式英文作文已經成為他們常用的英文作文寫作方法。
一、中式英語的概念
中國式英語是指在中國學習英語的人和使用者受到母語的影響,硬套中文語法,在英語交際中出現的不合規范或不合英語文化習慣的英語。而國外英語學者則提出了中式語言英語是作為一種中介語的基本論斷:“英語是根據自己母語開發的一種規則語言體系,學習其他第二語言的一個人自己創造的一種語言規則體系,既有自己母語的基本特點,也有目標語言的特點。這種文化出口方式是特定文化目標語言不斷探索的必然產物”。根據這一看法,中式標準英語通常是不完全符合美式英語和其他英語語言文化使用習慣的一種中介語。因為許多英語語言學習者和英語使用者需要受到他們母語的直接影響。在中國的大學生不斷學習和訓練使用大學英文的整個過程中,由于受到中國人的思考方式和文化的影響,英語的表達習慣進一步明確,從而誕生了具有中國特色的英文。這是中國學生所難免的,必須經過一個階段。
二、中學生英語寫作中中式英語的主要表現
(一)句子不夠連貫
中學生在英語寫作中常生搬硬套漢語中的連詞,英語連詞句子由各種漢語連詞句子組成,但是在寫作中能正確使用各種連詞并不直接影響英語作文的流暢性。
(二)短句和簡單句多,復合句少
英文連詞與英語短句組合在我國現代普通英語中廣泛應用,英語的中文單詞組和句子比較繁雜,在我國現代普通漢語中主要還是使用現代英語連詞和現代英語短句。
(三)主動句多,被動句少
現代英語常用被動式的表達句子。漢語中的表達方式習慣上就是一個人主動地去表達,所以學生會出現更多的使用主動句,但一些句子更適合使用被動句。
(四)詞組搭配與語法功能不能正確結合
不能正確地相互結合或與其他英語詞匯詞組之間搭配,這其中有很大的功能差異。英語具有豐富的口語和語法功能。
三、中學生英語寫作現狀分析
(一)教師的教學素養方面
由于教師過重的工作任務,知識更新的速度相對變慢,寫作教學理論知識不完善,寫作教學系統難以實施。其次,英語課主要是練習,孤立作文,忽視聽、說、讀、寫的結合,忽視寫作的重要性。多年來,英語綜合運用的能力沒有提高,而且英語學習也沒有提高。同時過程設置也存在一些缺陷。初中是學生打好英語基礎的階段,這個階段有許多基礎知識一定要掌握清楚,教學任務也很緊迫,寫作課不能正常進行,教學內容和教學標準不一致。
(二)學生方面
一些學生由于平時英語訓練不夠,寫字不熟練,水平低,失去了學習原動力。其次,學生對作文寫作不感興趣。作業本或非正式試卷上的書面表達一般被大多數學生所忽視。最后,缺乏傳統英語邏輯思維。英文作文被翻譯成中文作文,與英語規則完全矛盾。
四、中式英語的成因
(一)母語的干擾
受母語的干擾,中學生在學習時出現了大量語法錯誤,用詞不當,表達不清,結構混亂,支離破碎的現象。由于受中國多種語言、文化和多種思維表達方式因素的影響,中學生在學習使用中式英語時,一定要盡量使用一定成熟程度的中式現代英語。中式古典英語不僅僅是有效口語交際的障礙,也是困擾學生作文創作的難題。因此,減少中國式英語教學,對提高我國初中生的英語水平也就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二)傳統的翻譯教學法的弊端
傳統的翻譯英語教學方法的最大弊端是直接導致了中國式翻譯英語。傳統的語言翻譯教學方法不能正確掌握一種語言的文化本質,太注重理解語文,過分強調語文翻譯的指導作用,導致許多學生養成過分依賴語文翻譯的不良習慣。
五、避免寫作中出現“中式英語”的對策
(一)培養對語言的濃厚興趣
培養讀書的愛好和習慣,擴大知識范圍,讀優秀的英語原著,看名著的原創電影,養成查字典的良好習慣。用英語詞典是很好的,用英語詞典對學習者的英語理解和掌握有幫助,對培養英語思考方式也有幫助。經常使用英語詞典,利用詞典,學習正確的、地道的英語。遇到不確定的英語表達和搭配,可以通過查閱詞典找到正確的英語行文方式,而不是自己理所當然地將英語生搬硬套地組合。
(二)了解英漢文化差異
學習外語實際上是學習語言和文化背景的過程:中國與其他英語國家在文化習慣和生活習慣上的差異,已成為語言交際過程中的一大障礙。了解中西文化間的差異,了解他們的日常生活工作情況、傳統文化風俗、宗教信仰和他的思維表達方式,可以大大減少中式英語和英語的相互使用。在英語寫作素材教學中,英語寫作教師一定要特別重視對學生西方英語語言文化背景的認識指導和培養教育,使學生深刻認識感受到中西方語言文化的巨大差異,克服自己母語的思維模式,通過對西方英語語言文化的深入理解加以整理西方英語文化的共同特點。學習西方文化包括社會習俗、歷史背景、社會心態等知識,減少或避免寫作中的“文化錯誤”;多閱讀原著,了解一些經典之作。特別注重寫作技巧,了解西方的寫作習慣和表達方式,分析中西方因文化差異引起的不同之處,從而充分意識到寫作中兩種語言的不同表達,用以提高寫作能力。
(三)加強寫作訓練
掌握一定數量的英語詞匯也是寫出一篇好文章的一種方法,因此應加強日常英語學習過程中的詞匯寫作能力訓練。初中英語教師應及時根據英語教科書和英語教學大綱,制定設計出適合初中英語聽讀寫作能力訓練的教學方案,再根據中學英語教材,安排英語說明文、記敘文、議論文等多種寫作能力訓練的教學方式,使學生熟練英語寫作的各種文體。
(四)分析成因,有的放矢
教師應該讓學生認識英語和漢語的差別,每一個具體問題,如詞形、詞義、語法范疇、句子結構,都盡可能用漢語的情況來跟英語作比較,讓他通過這種比較得到更深刻的領會,并從詞匯、句法、修辭、語篇等不同的層面進行各種有效的訓練,以達到提高英語寫作水平的目的,逐漸培養他們用英語思維的能力,克服漢語負遷移現象。
(五)有效培養英語語感
想要提高英語的語感就應該多說、多聽、多寫、多看、多背。而多聽在英語語感培養的過程當中是非常重要的。英語是一門發聲的語言,所以想要表達自己的情感就應該通過嘴巴說出來,而在表達正確的語言過程當中就已經慢慢地培養起了我們的語感。我們可以在平時生活當中多背一些英語口語素材和英語的名人演講。然后模仿他們說話。在模仿說話的過程中你就會慢慢體會到外國人說話的思維方式。而我們在說英語的過程中就已經在和中文產生了沖突,而這個沖突之間得到了轉換之后就慢慢形成了英語語感。
總之,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受母語轉移的影響,我們不能完全避免中國式英語,但我們要盡量從英語的本質出發,真正了解中西方文化差異,在英語教學中使學生掌握更多正規的英語寫作方法,避免過多出現中式英語的現象,逐漸培養學生用英語思維進行寫作。
參考文獻:
[1]高遠.對比分析與錯誤分析[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中學出版社,2012.
[2]黃金祺.應該肯定“西譯漢化”的積極面兼論漢化英語的出現和發展[J].北京外交學報,2018:39-47.
[3]李文中.中國英語與中國式英語[J].外語教育與研究,2013,(04).
[4]駱賢鳳,聶達.從中式英語看母語的負遷移[A].外語教學與研究,2002,(03).
[5]李蓮.英語寫作中母語負遷移研究綜述[J].海外英語2013,(03).
[6]連淑能.論中西思維方式[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2,(02).
(責任編輯 史玉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