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旭東 徐春喜
摘? 要:課程思政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探索,只有將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和方法有效地貫穿到體育類專業教育教學之中,實現知識傳授、能力培養和價值引領的統一,才能更好地培育實現體育強國夢的筑夢者和追夢人。體育類專業課程思政價值生成于體育育人功能的再造;價值意蘊體現在豐富和創新的“鑄魂”教學內容、方法和效果上;價值追求在于提高體育專業人才思政覺悟與道德水平,推動職前體育教育內涵式發展,提升體育專業人才培養規格及效應。體育專業課程與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在一致性和目標一致性,決定了二者協同育人效應。新時代體育院校需要加強體育類專業課程思政的頂層設計,凝練融入體育專業課程體系的思政元素,提升高校體育理論與術科教師的思政教育能力。
關鍵詞:體育;課程思政;理論內涵;價值引領
中圖分類號:G633.96?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005-2410(2021)10-0044-03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各門課都要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使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1]體育蘊含著豐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在滿足人們美好生活需要方面有著獨特價值功能,“以體育人”是新時代體育院校破解體育人才培養方面不平衡不充分現狀的重要舉措。當代中國體育教育工作者應堅定體育文化自信,充分發揮體育獨有的價值引領功能,全面加強體育類專業課程思政建設,培養符合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需求的體育專業人才。
一、體育類專業課程思政的價值探微
(一)體育類專業課程思政的價值生成
課程思政是高校和廣大教育工作者的必答題,課程思政能夠以隱性的方式實現“思政”目標,而不是因“思政”而“思政”。體育的本質功能是育人,體育本身不僅蘊含著身體健康的本體元素,也內含豐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更關聯著社會成員美好生活質量,標志著一個國家、社會的發展進步程度,給人們帶來充盈的“快樂感”與“健康感”。由于體育類專業課程關乎全國中小學體育教師的培養質量,因此體育院校要充分利用和發揮體育所特有的易讓人產生同理心和共情力的思政要素,通過課程思政構建出“主義”與“問題”相結合的教學體系,使扎根中國大地的體育類專業教育教學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和深沉的回應力,滿足新時代大學生自由全面發展的需要和期待。
(二)體育類專業課程思政的價值意蘊
首先,體育類專業課程思政的價值意蘊在于教學內容的“鑄魂”,讓育人更具深度。體育類課程中的專業知識學習、運動技能培訓、人格塑造等方面內容,均與思想政治教育目標相契合,體育文化中的競爭與對抗屬性,規則與規范特征,責任與奉獻意識等,都為體育類專業課程思政提供了鮮活豐富的物質性資源和精神性資源。將這些思政元素和資源整合成體育類專業課程思政內容體系,能夠使體育類專業鑄魂育人更具深度。其次,體育類專業課程思政的價值意蘊在于教學方法的“鑄魂”,讓育人更具溫度。課程思政語境下的專業教師,既要有扎實豐富的專業知識儲備,又要有在教育教學中以恰當的教學方法將專業知識和思想政治教育相結合的自覺與能力。“價值引領”重在尊重學生主體地位,能夠時時觸摸學生的情感脈搏,捕捉學生的心靈火花,師生之間形成穩定的雙邊信任,使學生在學習專業知識的同時體悟和認同思政理念,激發學生的共鳴與共情,使體育類專業鑄魂育人更具溫度。最后,體育類專業課程思政的價值意蘊在于教學效果的“鑄魂”,讓育人更具力度。課程思政就是要破除思想政治教育的“孤島效應”,營造全教師全課程全過程全方位鑄魂育人體系。各課程均要建立體育與人、與美好生活多向度圓融共通的關系,體現專業課程育人功能,彰顯協同育人力量。通過系統性連續性全方位無死角地開展隱性教育引領,統籌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實效,進而使體育類專業鑄魂育人更具力度。
(三)體育類專業課程思政的價值追求
首先,體育類專業課程思政的價值追求在于提高體育專業人才思政覺悟與道德水平。時代的發展與進步對體育專業人才提出了更高的期待與要求,新時代體育專業人才不僅要有厚重的專業素養,更要有全面的人文素養。在一定程度上,較高的政治覺悟與道德品質,能夠更好地助力體育專業人才行穩致遠。課程思政注重工具理性與價值理性的有機統一,既遵循了教育規律,又滿足了大學生全面發展訴求。其次,體育類專業課程思政的價值追求在于推動職前體育教育內涵式改革與發展。體育類專業高質量發展,就必須要走內涵式發展道路。中國體育教育處于新發展階段的新方位,面臨諸多新挑戰新機遇,如何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勢而新,遵循體育教育和人才培養規律,不斷提高供給體系質量,改革創新體育教育教學模式,提高辦學質量水平,是歷史賦予體育工作者的使命。思想政治工作是學校各項工作的生命線,是統領教育教學體系和人才培養體系的靈魂。最后,體育類專業課程思政的價值追求在于提升體育專業人才培養規格及效應。體育類專業課程思政重在將中國體育文化價值內涵融于課堂教學之中,充分利用各種育人平臺和資源,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價值引領力度,引導大學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提升體育專業人才培養規格及效應。
二、體育類專業課程思政的理論內涵
(一)同理:體育專業課程與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在一致性
體育的價值功能由表及里一是強身健體,健康自我,這是體育的自然價值;二是實現自我超越,促進人的自由全面發展,這是體育的社會價值。總體來說,體育的雙重價值是交互作用、復合發展的。在當代中國,體育發展水平標志著全民健康水平,而青少年的體育運動能力,則標志著民族健康進步指數。“文明其精神,野蠻其體魄”表達了體育教育培養人的兩個基本目標,高度體現了體育與思想政治間的邏輯同構性,這種契合正是體育類專業課程思政的邏輯起點。體育的本質功能是育人,而體育專業課程思政關系到職前教師的思想覺悟,更關乎處于生長發育時期的青少年學生道德水平,歷史上中華體育精神與愛國主義等民族精神緊密相連,當代的中國體育精神在此基礎上又延展出拼搏向上、自強不息的時代精神,這些都為新時代體育專業課程思政提供了不竭動力。
(二)同向:體育專業課程與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標一致性
“人的自由全面發展”是體育育人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共同指向與目標。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是黨“人民至上”思想的具體闡述,更體現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青年工作的高度重視。推動青少年的全面發展是黨的教育事業的重中之重,也是教育教學的改革重點。“人的自由發展”本身是一個社會關系背景下的實踐性活動,這就決定了其離不開教育。課程思政作為當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新思路新探索,就是要將思政元素融入到專業課程教育教學之中,使青年大學生在接受專業知識、形成專業能力時同步涵養正確的價值觀和道德觀,進而內化為自身的能力結構和自律性內在尺度,最終推動個性解放和個體全面發展。
(三)同行:體育專業課程與思想政治教育的協同發展
協同發展首要問題是同頻。不論是體育還是思想政治教育,探其根源都會歸結于價值觀培育問題上。大學生仍處于人生“拔節孕穗期”,這一時期,最重要的是引領大學生領悟真善美,在他們的心靈筑起評判是非的科學價值尺度,使青年大學生在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過程中勇于堅持真理原則。協同發展還需注意互補效應。這就要求一要具有創新協同發展思想。以課程思政理念重構教學大綱、重建理論體系、重做教學設計,將思想政治教育完全融入體育類專業課程。二要做到言之有物。當代青年大學生主體性強,無感或反感于空洞的說教。體育課程思政要結合體育熱點問題和體育專業理論,“堅持灌輸性和啟發性相統一”,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言之有情,增強大學生對于思想政治理論的認知認同和內化。
三、體育類專業課程思政的建設路徑
(一)加強高校體育類專業課程思政的頂層設計
首先高校黨委要深刻領會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促進課程思政工作的系列指示精神,提高思想站位,切實擔負起意識形態工作主體責任。高校黨委全程做好組織考核監督,集中全校力量與資源打好課程思政攻堅戰,構建可信可抓可行的上下聯動、全員參與、全生覆蓋、全課程協同發展的課程思政體系。其次高校要設立課程思政建設領導小組,相關部門在學校領導小組帶領下,既各司其責又相互配合,同心同德共下一盤棋,深入落實思想政治教育方案,積極組織教師挖掘專業課程所蘊含的思政理念,引導教師投身于專業課程思政改革。最后要以黨建工作帶動課程思政。高校黨建融入課程思政,是高校意識形態工作的必然選擇,也是思想政治教育接地氣的最佳路徑。長期以來,高校黨建與專業課程之間沒有形成良好互動,也沒有開展雙向融合,高校黨委面對課程思政這一時代之問,責無旁貸要完成光榮歷史使命,堅持底線思維,強化問題導向,創新理論闡釋,更新經典案例,既有效解決高校黨建的及時性、精準性、實效性,又有利于構筑高校黨建新體系,提升黨組織意識形態掌控能力和治理水平,加快高校課程思政推進步伐。
(二)凝練融入體育專業課程體系的思政元素
首先要再構知識體系。圍繞思想政治教育現實需要和課程思政建設目標,從價值形塑、能力提升、知識傳授三個維度對體育專業課程分解、梳理、重構,挖掘整理體育專業課程蘊含的豐富思政元素,凝練體育文化資源的價值性和科學性,強調融合意識,在課程思政資源與專業課程耦合度上下功夫,既不能使專業課程“泛思政化”,又不能使課程思政“泛空洞化”。其次要更新教學理念。高校要憑借課程思政推進各項工作進展,著重創建中國特色課程體系和學術話語,傳承中華優秀體育文化,吸收、消化和改造西方體育文化精華,自覺抵制西方“普世價值”借助體育文化傳播對體育專業大學生所進行的意識形態滲透。課程思政在教學理念上要構建體系化架構,避免碎片化引介;加大隱性教育力度,避免硬性植入。最后要革新教學方式。熟練運用對比分析法、啟發講授法、案例教學法等教學方式,有效促進體育專業課程思想性和知識性的有機統一,不斷推進課程思政入耳、入腦、入心。
(三)提升高校體育理論與術科教師的思政教育能力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辦好思想政治理論課關鍵在教師,關鍵在發揮教師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2]專業課程教師要做好課程思政,就要切實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素養和能力。首先要強化專業課程教師責任擔當意識。思想政治教育是門系統科學,在推動課程思政過程中,由于社會責任大、壓力重,專業課程教師難免會產生一些畏難情緒,從而應付課程思政改革。如果不提高專業課程教師立德樹人的責任擔當意識,課程思政工作無疑會打折扣。其次要加強專業課程教師的思政素養。高校要組織對專業課程教師進行專門的思政能力提升培訓,完善專業課程教師的考核指標,出臺一定的激勵政策,多層次全方位提高專業課程教師的思政素養,努力營造思政課程和課程思政的協同共進。最后要強化師德師風建設。相對其他專業課程教師而言,體育類專業教師與學生間的師生關系更為融洽,教師的言傳身教對于青年學生更能產生深遠影響,體育類專業課程教師在日常生活世界中的價值取向和價值選擇對青年學生有著更現實的感導作用。
參考文獻:
[1]習近平.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2]習近平.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
[基金項目:2020年度遼寧省高校黨建研究課題立項重點課題(項目編號:2020GXDJ-ZD022);2019年度遼寧省高校黨建研究課題立項課題(項目編號:2019GXDJ-YB036)]
(1.沈陽體育學院運動訓練學院? 110102)
(2.沈陽體育學院思政部? 11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