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勝鏵
摘? 要:在推動教師專業化發展的大背景下,當前中小學體育教師教育改革不斷深化,體育教師的專業化培訓日益增多,而專業化培訓的內容卻大同小異,日益成為培訓者關注的焦點。本文通過探索更加完善的培訓模式,以期推動形成具有多樣化、個性化的體育教師培訓體系,為一線體育教師提供參考。
關鍵詞:教師專業化;培訓模式;多樣化;個體化
中圖分類號:G633.96?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005-2410(2021)10-0058-02
關于體育學科培訓,根據體育教師的反饋,大多認為“想學的沒有學到,不想學的內容反而有很多”。很多時候,培訓講座過于學術化、理論化,甚至出現主講教師照著PPT閱讀,不管在座教師是否用心聽的情況。事實上,PPT只是一種直白的學習媒介,它并不能引導學員進行深入理解,關鍵是需要主講教師步步深入,密切結合學員的學段和特點,貼近實際、深入淺出地表達出核心理念,從而引起體育教師的共鳴。也就是說,通過一堂講座培訓讓學員理解培訓內容是需要花費許多心思的。需要注意的是,資深教師和年輕教師也存在區別,青年教師更需要“手把手”地引導。在強調核心素養的體育教學大背景下,如何有效地進行名師與青年教師之間的思想碰撞,提高培訓講座的實效性是值得思考的。
同樣的內容可以有不同的講法,從而提高教師培訓效率。筆者在實踐中發現,浙江省原體育學科教研員董玉泉老師和現任省體育教研員余立峰老師的培訓講座風格雖然不同,但都很受歡迎,能夠吸引一線體育教師的注意力。董玉泉老師的講座幽默風趣,余立峰老師的講座樸實實用,他們均能在實踐的基礎上進行思想提煉,通過臺上和臺下的互動以及思想上的交流提高培訓的實效性。具體而言,筆者在參加董玉泉老師的中小學體育教師培訓時看到,董老師在培訓過程中很少坐著講課,而是不停地走動和臺下的教師進行互動。這種互動并不是簡單的“你問我答”,而是實實在在地去解決一些困擾教師多年的教育教學難題。此外,他在培訓講座中使用的教育手段也很豐富,比如會引入音樂中的三線譜,借用音符與音調呈現出體育學科中“美”的意境。在高難度教學內容技巧和方法展示方面,董老師不僅會展示自己的教學視頻,而且還會邀請臺下的教師到臺上共同進行動作展示。在這過程中,被培訓者通過被指點和身體力行,便掌握了“跳馬”“疊羅漢”等一些所謂高難度“危險”體育游戲的教學要點。對比而言,余立峰老師的講座風格則更為“樸實”。作為省體育學科教研員,余老師會站在學科建設和教學引領的高度,從整體出發,且注重細節,會讓被培訓者明白理論如何在體育課堂實踐當中滲透。可以說,他講的內容是臺下教師需要的理論“干貨”。
盡管風格各異,董老師和余老師都是體育教師領域中的“領航者”。對于基層的體育教師培訓來說,想要取得更好的效果,應借鑒上述對策,從多方面進行有效改革。
一、“聽、練、思”——形式多樣化
“死水”一樣的課堂蕩不起“漣漪”,激發培訓中體育教師的積極性,就需要培訓教師事前做足功課。
聽,讓在座教師認真聆聽是培訓成功的第一步,這就要求培訓教師有好的內容理念以及具有吸引力的授課方式。其中,授課方式尤為重要,如果主講教師全程坐著授課,缺乏互動,那么臺下的觀眾就不會“買賬”,并逐漸喪失聽課的興趣。這好比教師完成一堂體育課,要想學生積極性高漲,需要正確、巧妙地來引導。可嘗試通過“故事”的形式將體育動作或者項目的來龍去脈講清楚,增加臺上臺下的互動性,讓課堂更加生動。
練,對于體育教師的專業技能講授,可以讓教師在臺下進行模擬練習。比如針對如何提高運動隊課余訓練的技術動作問題,就需要培訓教師在臺上指揮臺下的教師互相進行配合練習。同時,注意引導讓教師設身處地站在學生的立場考慮問題。教師也都是從學生這個角色轉變過來的,讓他們站在教師的角色定位上思考教學方法始終是以教師為基礎的,只有讓他們再一次親身體驗學生的角色,才能使教學思維慢慢轉變,既要有廣度也要有深度。
思,作為培訓的延續,可以讓每位教師進行總結、反思并反饋匯報。培訓不只是一時的,應當在今后的實踐中有所聽、有所思、有所看、有所練,既要有身體上的練習,又要有思想上的感悟。
二、有共鳴才能有合力——提高參與度
什么是合力?合力可以理解成勁往一處使后形成的共同力量,在體育教學方面可以理解成發現共同的問題后所采取的行之有效的解決辦法。很多時候培訓講座缺少“對癥下藥”,對于不同的培訓層需要有不一樣的培訓手段。比如對青年教師為主的培訓講座,就要有“手把手”的引導式講解,點出青年教師在平常授課、教研以及帶訓方面所存在的問題,把他們經常抱怨的問題擺到臺上來講,從而拉近培訓者與被培訓者間的距離。在引起關注后,第二步就是需要有解決的手段和方法,主講教師可以傳授經驗,也可以發動場下的青年教師各抒己見。講座培訓效果好壞與否,關鍵要看是否戳中在座教師的難處、痛處和敏感處。比如,很多體育教師對于科研論文“敬而遠之”,不會花精力在寫作上。這時就要建議被培訓者做教學工作的“有心人”,實時記錄平日里實踐的反思、感悟及教學上的創新,當這些內容累積到一定程度后,便有了論文素材。總之,在培訓時只有引起大家的共鳴,才會引起注意并進而引入解決問題的辦法,那么培訓參與度就提高了。
三、只記錄不思考等于“零”——學思一體化
在實踐中,存在一些教師認真記錄培訓內容,卻未能做到仔細“消化”,只為應付學校檢查的情況。可以說,記錄本上內容的精彩程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在當天聽課后對教學理念有沒有起到一定的影響作用,或者和教學思想是否進行了有效的“碰撞”,并產生新的理念。此外,在培訓過程中,培訓講師也可以多設置疑問互動環節,和場下的體育教師一起來參與話題的思考和討論,通過實例帶動在座的教師思考問題,一起探討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讓培訓“活”起來。
(浙江省寧波市象山縣石浦小學? 315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