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卿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指出,教師應“以促進幼兒體、智、德、美各方面的協調發展為核心”。因此,教師應以培養幼兒的核心素養為教學目標,尊重幼兒身心發展規律,開展適宜的課程。教師可利用經典故事開展游戲課程,增強幼兒的自主學習能力,如《小馬過河》《神筆馬良》《小貓釣魚》《小蝌蚪找媽媽》等。教師可選擇優秀的經典故事,以激發幼兒對傳統文化的熱愛之情,增強幼兒的文化自信。我園組織教師開展教研活動,探討了培養幼兒自主學習核心素養的策略,決定開展以經典故事為脈絡的主題游戲課程。本文以經典故事《小蝌蚪找媽媽》為例,深度挖掘了經典故事的價值,并引導幼兒自主生成了許多連續性、高質量的游戲(見圖1)。

圖1 “小蝌蚪找媽媽”生成的游戲
教師要遵循幼兒的發展規律和學習特點,珍視幼兒生活和游戲的獨特價值,充分尊重和保護其好奇心和學習興趣,創設豐富的教育環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最大程度地支持和滿足幼兒通過直接感知、實際操作和親身體驗獲取經驗的需要。大班幼兒對閱讀特別感興趣。于是,筆者在閱讀區放置了故事書《小蝌蚪找媽媽》,并播放《小蝌蚪找媽媽》水墨動畫片。水墨動畫片中的畫面和語言吸引了幼兒的注意,幼兒開始關注這個故事,并翻看筆者放在閱讀區的故事書。筆者利用有效教育時機,以微課方式為幼兒介紹了故事的名字和水墨畫的特點。
在以往的教學中,教師利用一節課時間為幼兒講故事,但難以獲得良好的效果。筆者認為原因有二:一是教師沒有做好鋪墊,沒有激發幼兒對故事的興趣,幼兒是被動的接受者;二是利用集中時間講故事,沒有給予幼兒自主探索的時間。教師應將寶貴的集中時間交給幼兒,讓幼兒進行自主游戲和自主探索。例如,在本次故事學習中,筆者嘗試了新的方法,利用幼兒的閑暇時間和活動過渡時間,讓幼兒理解了故事內容。這一方法將教師講解故事變為幼兒自主閱讀故事,并通過播放動畫片的方式增強了故事的趣味性,對幼兒后續生成游戲奠定了基礎。
筆者給予幼兒充足的時間,讓其自主討論并思考故事內容,幼兒可以討論自身最感興趣的地方、最不明白的地方和最想探究的地方等。接著,筆者引導幼兒制作了一張表,并在表格中記錄了幼兒的所有問題、答案及想法。之后,筆者統計表格內容,找出大部分幼兒想先探究的內容,從而決定下一步的游戲指導思路。
在游戲課程中后期,幼兒對水墨畫產生了興趣,生成了美術游戲“玩轉毛筆”。幼兒在“玩轉毛筆”游戲中了解了墨汁的濃淡與水的比例有關系、要用宣紙作畫等水墨畫知識。在幼兒嘗試創作水墨畫過程中,筆者發現了幼兒愛好繪畫蝌蚪,并引導幼兒創作了許多關于蝌蚪的作品。在開展戶外游戲時,筆者引導幼兒自主探索,生成了游戲“小蝌蚪轉轉轉”。蝌蚪長大會變成青蛙,于是,幼兒開始創編“青蛙跳”“青蛙跳荷葉”的游戲。幾個愛好音樂的女生在一起創編了音樂游戲“小青蛙找家”,并設計了相應的游戲規則,請求全班幼兒試玩她們的新游戲。幼兒通過自主生成游戲,提高了自身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隨著游戲的深入,幼兒對故事中的媽媽和孩子產生了興趣,開始探究胎生動物和卵生動物。在這一時期,幼兒創編了“你猜我答”“記憶翻牌樂”等游戲。幼兒還對競賽游戲產生了興趣,創編了智力游戲“小青蛙的神秘伙伴”。在這個游戲中,幼兒創編了多種玩法,其中蘊含了幼兒園階段對于幼兒科學領域學習的目標。游戲中還包含了數讀、記憶、計算、心算等多方面知識。幼兒通過這一游戲,提升了自身的合作能力和解決問題能力。教師允許并引導幼兒在游戲中自主探索,可豐富幼兒的知識與經驗,并讓幼兒在自己創編的游戲中享受了自主學習帶來的快樂。

筆者借助經典故事《小蝌蚪找媽媽》,引導幼兒在其中進行了高質量的自主學習,促進了幼兒各方面能力的發展。幼兒在生成新游戲的同時,也在探索、總結、歸納新的知識。這種連續性、高質量的游戲課程對幼兒各方面能力的發展具有重要作用。教師要達到課程的效果,就要設計與幼兒思維和能力相匹配的課程內容,并在幼兒游戲時適當放手,引導幼兒自主探索,生成新的游戲。教師可引導幼兒圍繞主題自主創編游戲,并在游戲中深入學習該主題的相關內容。在設計游戲和把握游戲走向時,教師應以《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為理論依據,讓幼兒體驗高質量的自主學習,在游戲中快樂成長。
在圍繞《小蝌蚪找媽媽》衍生新游戲的過程中,幼兒對經典故事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領悟了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教師通過開展自主游戲,提升了幼兒的專注力,培養了幼兒獨特的思維模式。幼兒在游戲中不斷挑戰自我,克服困難,發現并解決問題,提升了自身解決問題的能力。多領域下的自主游戲不僅有廣度,更有深度,教師可引導幼兒選擇一個知識點進行自主學習,并將習得的知識與經驗遷移到新的領域。在生成游戲的過程中,幼兒提升了自身的觀察力、想象力、創造力等。通過這種教學方式,教師為幼兒提供了學習傳統文化的機會,增加了幼兒的文化自信,讓傳統文化在幼兒自主生成的游戲中“生根發芽”。在生成游戲過程中,幼兒的自主學習能力得到了很大提升,為幼兒全面發展奠定了基礎。
(作者單位:大連海事大學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