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佑文 北京農業職業學院
高端貫通培養模式是完善職業教育體系,是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重大舉措。北京市的高端貫通培養實驗項目自2015年北京市教委、北京市委教工委正式啟動,至今開始辦學5年,目前在北京多所職業院校推廣的高端貫通培養項目。學生通過中考考入貫通項目,前兩年完成高中水平基礎文化課學習,第二階段完成高職階段學習,第三階段到對應的大學完成本科階段的學習,三個階段之間的升學采取非選拔性考試完成。第一階段教學著力提升學生面向未來的核心素養,基礎文化課程整合優質高中課程體系,開展通識教育和大學先修課程,將提升學生職業素質滲透到教育教學中是貫通教育基礎文化課階段。由于開辦時間短在貫通學生基礎文化課的管理中,教學組織形式是一個全新課題。本文意旨通過科學、準確的教學組織形式,在基礎文化課階段,實現高端貫通項目的培養目標和特色,為學生專業學習和終身發展奠定基礎是貫通基礎文化課教學組織分析的目的。
高端技能人才貫通培養基礎文化階段養方案學制2年,第一學年33教學周,第二學年36教學周,合計69教學周,周學時一般不低于30。基礎文化課、理論+實踐課(理實一體化課程)、實踐課的學時比例適當。實踐性教學占總學時的50-65%。明確了基礎文化階段教育的定位,優化了課程結構,考慮到貫通階段學生多樣化的學習需求及升學考試要求,在保證共同基礎的前提下,適當增加了課程的選擇性,為不同發展方向的學生提供有選擇的課程。規定學生所有科目都要學,達到教學基本要求;有特定學科潛力和發展需求的學生在相關科目上可以多學些、學得深些,做到發揮特長、因材施教。
教學組織形式是教學活動中教師與學生組合的結構形式,或者說是教師與學生的共同活動在人員、程序、時空關系上的組合形式。教學組織形式是開展教學活動的平臺,是實現教學目標的路徑,是完善教學方法的載體,是提升教學效率的路徑。本文所分析的是貫通教學管理相關工作中如何科學選擇教學組織方法,以提升教學效率。
教學組織按照不同的分類標準可以有不同分類,本文選擇五種常用的分類方法進行分析。

分類標準 分類1 分類2 分類3 分類4 分類5組織結構 直線型 直線—層級型 矩陣型空間結構 秧田型 馬蹄型 方形或圓形 模塊形

教學場所 課堂教學 課外教學學生特質 同質分組 異質分組教師配備情況 一師獨包制 班級授課制 小組協同制 導師制 一課多師制
高端技術技能人才貫通培養項目教學中各要素包括自身的教學形式、教師、學生、課程建設、教學空間等因素。
(一)高端技術技能人才貫通培養項目的教學形式(以下簡稱貫通教育)介紹。
貫通教育與普通教育相比,三個階段學習中,基礎文化課階段要滲透高職階段和本科階段要求的職業素養,要求學生在學習高中知識的同時要提升自身的綜合素質。
(二)貫通教育基礎文化課師資建設。
貫通教師一般有三個途徑引入:第一,由大專院校基礎課教師轉崗而來;第二、新引入博士或碩士相關專業畢業生;第三,高中學校教師。三種途徑引入的教師自身素質好,教學和專業水平都比較高,但是,由于貫通教育是新的教學形式,貫通教師對貫通學生學情了解較少。
(三)貫通教育基礎文化課學生情況:貫通學生入學要求北京籍學生且中考分數430分以上的學生初中畢業生,基礎文化課階段是貫通教育的最初兩年,貫通學生由初中校升學而來,保留了在初中階段養成的好的行為習慣,比如在學習中對教師有敬畏感、見到老師主動打招呼等等。但是到貫通來學習學生為中考430分左右的學生,相比考入高中的學生,這部分學生在初中階段學習中成績不理想,學習方法和學習態度存在一定的問題。同時我們也要注意到,貫通學生在中學階段成績雖然大部分不理想,這部分學生希望有合適自己的舞臺展現自己。
(四)貫通教學課程建設:學習內容等同于高中階段課程內容,同時要求注重素質教育、提升學生職業素養。在基礎教育階段夯實學生的高中階段課程內容,同時提升學生的職業素養。
(五)教學空間:基礎文化課階段目前一般為校內小班制學習。同時貫通教育依托職業院校和本科院校的豐富的實訓教學場館,讓學生在基礎文化課階段可以逐漸了解專業情況。
(一)教師分析:三類來源的教師在貫通教育中面臨兩大問題的挑戰:一方面,由于貫通教學開展時間較短,教師教學中學習現成教學規律較少,甚至貫通教育基礎文化課階段尚沒有自己的教材,要從多種渠道收集、整理各項管理材料、教學資料等;另一方面,貫通教師在授課過程中需要了解學生情況,貫通學生與高中學生相比中考成績略低而且貫通七年的升學采用非選拔性考試完成學生壓力較小,因此學生與高中學生相比呈現出對自身喜歡的學科學習積極性高,主動改善學習方法,對自身不喜歡的學科學習積極性較低,較少學生會主動改善學習方法。與高職學生相比,貫通學生在前兩年學習中年齡小,綜合以上兩點,教師要高質量的完成教學,要按照貫通教學規律充分備課的同時,更要積極了解授課班級學生,在教學和活動過程中走入學生心里。
(二)學情分析:貫通學生在理論課程學習中表現成績不理想,學習積極性不高,學習方法不正確、學習目的不明確.出現上課不認真聽講、吃東西、睡覺情況,貫通學生上課睡覺問題。但相反的是,在音樂、體育、生物化學實驗等課程學習中表現積極,學習過程中認真投入,學習效果好;在課下組織活動中表現綜合能力較強,參加活動積極;各種自習學習中表現大多數學生主動找任課教師問問題,課間愿意與老師溝通,總之,第一、學生體現出理論類課堂學習效率不高外,其它學習、活動都體現出較高的積極性和較好的能力,大部分學生希望自己學生成績提升,但缺乏行之有效的方法;第二,貫通基礎文化課階段學生愿意讓教師了解自己,大部分能夠主動與老師溝通。
(三)貫通教學體系問題分析:貫通學生7年貫通學習,升學考試為非選拔性考試且淘汰率僅為5%左右,學生的學習壓力較小,這樣,一方面可以發揮學生天性,培養學生綜合素質;另一方面,也使得學生學習壓力不大,自身的惰性因素影響學習過程,聽課只遵從自身的喜好,對喜歡的實踐類課程和各類活動表現出積極與熱情,對不喜歡的理論類學習表現出應付對待的情緒。這種情況下就出現了貫通文化基礎課堂上一部分學生不認真聽講、睡覺等情況的發生,影響教師課堂教學活動的進行,長遠來看,基礎文化課階段基礎不夯實,也會影響到未來學生高職和本科階段的學習效果。
直線型結構是單個教師和不同數目的學生組合起來進行教學活動的方式,這種方式是在普通高中比較普遍的授課方式,教師課上講課,學生一起聽課,貫通學生需要教師直接督促。這種方式教師與學生直接溝通,貫通學生易于接受,促進教師與學生的深度融合,讓老師走進學生的心里,有助于學生從心里接受教師的授課過程,促進課堂教學的高效進行。
秧田型是一種傳統的師生結構排列形式。學生面向黑板,座位排列整齊,這種方式有助于學生把注意力集中在教師授課上,同時也是教室內可容納最多學生的結構。馬蹄型是教師處在“U”字缺口的對面,學生座位程“U”字排布,學生與教師目光交流機會大大增加,可以使全班同學盡可能多的參與課堂教學,貫通學生課堂學習普遍存在一些問題,致使成績不理想,馬蹄型可以最大限度的將學生注意力吸引到教師身上,促進學生上課認真聽講減少學生上課說話、睡覺等不認真聽講的情況發生。但馬蹄型需要每班上課人數不超過20人為宜,大大的增加了教學成本,就目前的條件較難實施,因此,秧田型成為目前實際教學中的首選,但是在教學硬件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選擇馬蹄型能最大限度從課堂教學中解決學生不認真聽講的情況發生。
按照教學場所劃分,教學組織形式可以分為課堂教學、現場教學和網絡、多媒體教學形式,網絡、多媒體教學形式與課堂教學形式基本一致,貫通教學要采用課堂教學模式為主、現場教學模式為輔的教學組織形式。
貫通學生在基礎文化課階段主要學習高中知識內容,課堂教學應該在良好教學條件且穩定持續使用的學校教室內完成,因此,需要采用課堂教學模式,但貫通教育與高中教育不同,基礎文化課階段要注重“貫通”,提前導入職業素培養,因此,學生要參加適量現場教學。現場教學是在一定的自然環境下學生到社會生產、社會生活的實際情景中進行的教學,這是職業類院校較長使用的教學組織方式,即高職學生在學校或者校外的實訓場所,在老師的指導下完成實踐學習的過程。因此,在基礎文化階段,貫通學生要有一定的現場教學學時,一方面學生可以走進博物館、科研院所擴展眼界;另一方面,可以依托貫通教學優勢,到高職院校和本科院校的實訓場所及實驗室參觀學習,盡早了解工作和專業內容,培養學生綜合素質和職業素養。
學生特質分類把某種同一性的學生吸收到組織中來,在貫通教學中常用用到的形式是分層教學。一方面, 2018年中考改革后,學生在中考前學習的課程可能不完全相同;另一方面,學生本身存在偏科現象,在教學中采取分層教學針對性較強,但分層教學需要嚴密合理的教學管理保障。
班級授課制由數名教師各負責一定科目的教學。在貫通教學教師學科固定,給教學計劃中需要學習的學生的本科目的學生授課。
貫通項目設立的目的是深化職業教育改革,探索實施素質教育途徑,促進教育公平,為學生提供更多更好的發展機。幫助了在高中成績不理想的學生,到貫通學習后,通過一系列科學的教學組織形式,幫助學生發覺自身潛力,獲得自信,助力未來發展。
綜上為對教學組織在貫通教學中應用分析,科學的選擇教學組織形式有利于提升貫通基礎文化課階段的教學效果,但是要提高貫通學生的教育質量只有科學的選擇教學組織形式是遠遠不夠的,需要學校各部門聯動、全員育人、協調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