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元元
(南京市高淳人民醫院,江蘇 南京)
引產(Induced labor)是當前產科針對妊娠12周后由于某些原因無法順利分娩而開展的一種人工終止妊娠手段,縮宮素(Oxytocin)由于能夠安全、有效引發子宮收縮,因此,目前常作為產科的主要引產藥物[1]。但引產期間各種內外因素的刺激,往往會使產婦產生較重的心理精神負擔,因此加強對縮宮素引產產婦的護理干預也非常必要[2-3]。2017年10月至2019年10月我院對收治的50例采取縮宮素引產的產婦中實施心理護理干預,效果較滿意,具體示下。
選擇2017年10月至2019年10月在我院采取縮宮素引產的100例產婦作為觀察對象,納入標準:①初次、足月、單胎分娩;②產婦及家屬已簽署相關知情同意文件。排除標準:①伴嚴重妊娠期并發癥;②縮宮素使用禁忌;③合并精神疾病或溝通、聽力障礙等。按照1:1比例隨機歸為兩組,A組50例,年齡最低為23歲,最高為34歲,平均(29.32±4.36)歲;孕期最短37周,最長41周,平均(39.24±0.48)周;B組50例,年齡最低22歲,最高35歲,平均(29.24±4.29)歲;孕期最短37周,最長41周,平均(39.18±0.52)周。將A、B組的基線資料輸入統計學軟件(SPSS 20.0)處理,P>0.05,有可研究性。
兩組產婦均使用縮宮素引產,藥量取2.5 U,經5%葡萄糖溶液500 mL配比后,按8滴/min的速率靜滴,此后結合胎心監護、產婦宮縮情況,適當調整至20滴/min,最高≤40滴/min。在此基礎上,A組接受常規護理指導,包括嚴密監測產婦體征、對癥干預等。
B組在上述條件下開展心理護理干預,包括:①引產前:主動與產婦及家屬交流,為其介紹相關醫護人員,通過交流掌握產婦的心理特點以及情緒狀況,針對產婦表現出來的心理負擔給予相應的疏導和安撫。為產婦科普縮宮素引產的基礎知識、注意要點及必要性,從思想與心理上增強其引產信心。②第一產程:安排1名專員全程陪伴產婦,通過語言鼓勵法、輕拍手背等方式安撫產婦情緒,在宮縮間歇期鼓勵產婦適量進食富含營養且易消化的食物,以及時補充體力。同時保持產房安靜、整潔,以免不良環境因素刺激,造成產婦情緒的波動。③第二產程:縮宮疼痛會使產婦出現身體扭動、肌肉緊繃等軀體表現,護理時應告知產婦宮縮疼痛是一種正常生理反應,積極引導產婦正確對待,叮囑其保留體力,以做到順利引產。在宮縮發動時指導產婦屏氣,以加大腹壓,加速胎頭下降和娩出;在宮縮間歇期指導其放松肌肉,通過音樂療法、情志轉移法等放松情緒。④第三產程:及時將圍生兒情況告知產婦,給予產婦適當的表揚,通過語言贊美圍生兒的相貌及健康狀況等,若引產失敗,則需采取溫和語言為產婦做出解釋,避免其情緒過度波動。⑤分娩后:在產房留觀2 h,為產婦科普產后相關知識,如喂養知識、護理知識及某些注意事項等,同時爭取家屬支持,讓其多鼓勵、安撫產婦情緒,以促進產婦產后的身心康復。
記錄兩組第一產程(First stage of labor time)、第二產程(Second stage of labor time)、第三產程(Third stage of labor time)時間及總產程時間(Total labor time),同時以漢密爾頓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 HAMD)、漢密爾頓焦慮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 HAMA)為參照,評估兩組不同護理階段的心理狀況,HAMD、HAMA分值越高,說明產婦的焦慮或抑郁情緒越明顯[4]。
采用統計學軟件程序20.0(Statistical Products and Services Solutions 20.0, SPSS 20.0)處理此次研究數據,計數資料由卡方檢測,輸出顯示為(%);計量資料使用t檢測,以(±s)的形式描述,P<0.05說明計數/計量數據間差異大,有統計學意義。
B組護理后第一、第二、第三產程時間及總產程時間較A組縮短均更顯著,P<0.05,有統計學意義,見表1。
表1 兩組各產程時間及總產程時間的記錄結果(±s)

表1 兩組各產程時間及總產程時間的記錄結果(±s)
組別 第一產程(h) 第二產程(min) 第三產程(min) 總產程(h)A 組(n=50) 8.62±1.48 44.98±7.96 10.22±1.18 9.67±1.98 B 組(n=50) 6.26±1.03 34.90±4.08 7.13±0.99 7.28±1.31
護理前,兩組的HAMD、HAMA量表評分相差較小,P>0.05,無統計學意義;護理后,B組HAMD量表評分為(9.07±2.33)分,HAMA量表評分為(8.17±1.93)分,較A組的HAMD、HAMA量表評分降分均更顯著,P<0.05,有統計學意義,見表2。

表2 兩組不同護理階段的HAMD、HAMA量表評估結果(±s, 分)
引產是指通過人為干預的方式,促使孕產婦出現規律宮縮進入臨產,并誘導產程發生、進展的一種妊娠終止手段。縮宮素作為一種多肽類激素藥,由于能夠安全增強子宮肌張力、促使宮頸擴張,現已成為產科引產的首選藥物。但縮宮素大劑量給藥易引發不良反應,加之宮縮疼痛刺激、產婦擔心引產效果等影響,有相當一部分產婦在引產期間往往伴有較重的心理與精神負擔,嚴重影響到引產工作的順利實施與引產效果[5]。
相關研究表明,焦慮、緊張等心理情緒容易導致自主神經紊亂,增加應激反應對機體內環境的刺激,易造成宮縮乏力,使產婦的引產過程受到嚴重影響。心理護理(Mental Nursing)是現代護理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能夠根據產婦的心理活動規律,為產婦提供心理支持。大量臨床實踐表明,在縮宮素引產產婦中實施精心的心理護理干預,能夠有效減輕產婦的緊張、焦慮情緒,保障引產效果。路明敬等[6]研究以150例經陰道分娩行縮宮素引產的初產婦為例,對引產期間的護理措施做了相關探討,發現心理護理能夠推動產程進展、改善母嬰分娩結局。本研究中,我們在產婦引產前開始實施心理護理,利用首因效應(First Cause Effect)讓產婦積極配合后續相關引產工作,同時圍繞第一、第二及第三產程等幾個階段落實心理護理相關措施,使產婦在引產全程盡量以最佳的身心狀態配合。本研究結果顯示,B組產婦經此護理后各產程時間以及總產程時間均明顯縮短,同時HAMD、HAMA量表評估顯示,B組產婦的焦慮、抑郁情緒狀況更輕,整體護理效果較A組更令人滿意,與郭瑞清[7]、陳慧超[8]研究觀點也大致符合。
綜上所述,對縮宮素引產產婦實施心理護理干預是一種可行策略,能夠明顯減輕產婦的情緒負擔,推動產程進展,對改善引產結局有明顯的助益,值得臨床加以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