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瑩 沈陽藥科大學工商管理學院
《社會保障學》課程的開設對于學生的學習和生活有重要意義。《社會保障學》課程具有很強的實用性和實踐性,這就需要在授課過程中采取多種教學方法,其中,案例教學法是常用的教學方法之一。
我校主要針對藥事管理和市場營銷專業學生開設該門課程。課程學時數為32學時,2學分。藥事管理專業是必修課,市場營銷專業是限選課。藥事管理專業在大二下學期開設,而市場營銷專業在大三下學期開設。不同專業,培養目標有所不同,藥事管理專業的同學有可能面臨未來相關就業問題,而營銷專業的學生學習該門課程主要還是為自身生活的需要。盡管授課過程中內容、重點有所不同,但是案例教學法都會被采用。
隨著教學改革的不斷發展,針對教學形式的生動性和教學方法的多樣性的要求越來越高,在此情景下,案例教學法被廣泛的應用到多門課程中。案例教學法指的是教師以案例為基礎,在課堂中幫助學習者達到特定學習目的的一整套教學方法與技巧[1]。《社會保障學》課程使用案例教學法,是指根據該門課程的教學目標,從實際問題出發選取具體的典型案例,讓學生站在客觀的、當事人的角度,對案例進行分析討論,從而提高學生對該門課程的認知,并能解決實際當中面臨的類似問題。由于《社會保障學》課程的特點,包含的內容繁雜,對于學生來說,絕大部分保障內容還沒有參與,如果只通過講授的方式,學生理解不夠深入,通過案例教學法,可以更好的讓學生理解課程內容。
任課教師在講授《社會保障學》的過程中,每一堂課和每一章都應用案例教學法。目前所采用的教材是孫光德、董克用主編的《社會保障概論》,該教材主要分成兩個部分,一部分是社會保障的基礎內容,另一部分是社會保障的具體實施內容。針對基礎內容部分,主要應用內容較少的小案例,而針對具體內容方面,則選擇內容較多的大案例,此外,還事先給學生布置作業和案例內容,讓學生形成團隊,共同完成,最終解決實際當中面臨的問題。從實施效果來看,教學過程更加生動有趣,學生學習積極性得到提高,對于相關理論知識和政策法規掌握更好,運用更靈活,學生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提升,從而實現教學相長[1]。
在《社會保障學》教學過程中,也面臨很多的問題。首先,體現在案例的選擇上,高質量的案例是前提,但是授課教師發現,高質量的案例較少,與課程的緊密度(或相關度)不高,時效方面也是問題,因為我國社會保障的政策經常發生變化,必須經常進行修改才行;其次,授課教師在案例的整個實施過程中仍有力不從心的地方,如學生的積極性不高,在案例的討論和呈現過程中,有不認真或應付的情況發生,此外,教師應該在案例過程中起到引導的作用,這就需要教師很強的能力把控整個案例教學的節奏和內容,對教師的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
1.要有充足的、高質量的案例庫
必須要有充足的和高質量的案例庫,這就需要授課教師平時多積累。一方面可以大量收集現有案例教材,通過網絡手段收集各種相關報道、視頻、影視作品、紀錄片等;另一方面要對獲取的案例進行再加工,包括按照新政策和規定進行修改,對原有案例的內容整合成與所講內容契合度高的案例。
2.教師需要不斷提高案例教學的能力
為了更好的完成案例教學,教師的案例教學能力至關重要,因為教師需要在這個教學過程中起到引導和把控作用,任何一個環節沒有做好,就會降低案例教學的效果,為此,必須不斷提高教師案例教學的能力,一方面,讓教師多參加案例教學方面的培訓,全國有很多機構和高校每年都有案例教學方面的培訓,另一方面,教師也要積極地與學生溝通交流,了解學生們的狀態。
3.采取多種方法提高學生積極性
一方面,所提供的案例形式應多樣,讓學生對案例產生興趣,可以讓學生先選擇案例的方向,授課教師再尋找和布置相關的案例,在學生進行案例分析時,也多給予鼓勵;另一方面,可以把案例的成績占總成績的比例加大,或者把案例成績分值的獲取進行細分,讓學生清楚案例教學能帶來的成績方面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