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子奮,梁妍,吳慶法,李慶軍
慢性射血分數降低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 with reduced ejection fraction,HFrEF)具有再入院率高和預后差的特點[1],尤其是慢性HFrEF易損期患者[2]。心率是慢性HFrEF病情的重要預測因子,亦被認為是重要治療靶點[3]。盡管β受體拮抗劑得到普遍應用,仍有部分慢性HFrEF患者靜息心率≥70次/min[4]。在我國2015年上市的伊伐布雷定(Ivabradine,Iva)可劑量依賴性抑制心臟竇房結起搏電流,減低竇房結細胞舒張期去極化曲線的斜率,從而降低靜息心率及運動心率[5]。Iva在中國上市時間較短,在慢性HFrEF易損期的應用研究仍較少,臨床使用經驗不多。本研究擬探討Iva在慢性HFrEF易損期患者中的應用價值和慢性HFrEF易損期患者再入院的影響因素,以期為慢性HFrEF防治和Iva運用提供依據。
1.1 一般資料選擇2017年9月—2020年1月湛江中心人民醫院心內科慢性HFrEF易損期患者402例作為研究對象。慢性HFrEF的診斷標準為《中國心力衰竭診斷和治療指南2014》。納入標準:(1)左心室射血分數(LVEF)≤0.35。(2)β受體拮抗劑已用至目標劑量或最大耐受劑量時,靜息心率仍然≥70次/min,竇性心律。排除標準:(1)病態竇房結綜合征、二度及以上房室傳導阻滯、竇房傳導阻滯。(2)急性失代償性心力衰竭。(3)血壓<90/50 mmHg(1 mmHg=0.133 kPa)。(4)心房顫動、心房撲動。(5)重度肝功能不全。(6)惡性腫瘤。(7)依賴心房起搏。通過向患者詳細介紹Iva的優點及不良反應等情況后,根據患者是否服用Iva分為觀察組(260例)和對照組(142例)。研究對象均簽署知情同意書。2組的一般情況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Tab.1 Comparison of general data between the two groups表1 2組的一般情況比較
1.2 方法2組均依據指南予以抗心力衰竭治療,包括休息、治療基礎病因、適當限制水鈉攝入,使用利尿劑、ACEI或ARB、地高辛等。觀察組在上述基礎上給予Iva(法國施維雅公司,國藥準字H20150217),每日2次,初始劑量2.5 mg,最大劑量至7.5 mg,監測心率,根據心率調整用量,控制患者靜息心率在55~60次/min。療程為3個月。
1.3 觀察指標治療3個月后,評估2組的療效(顯效、有效、無效)。統計3個月內的心臟不良事件,即因心血管事件而死亡或因心力衰竭惡化再入院。檢測2組患者24 h平均心率、LVEF、左心室舒張末期內徑(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dimension,LVEDD)、6 min步行距離(6-min walk distance,6MWD)、N末端B型利鈉肽原(N-terminal 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 prosoma,NT-proBNP)等心功能指標,以及血清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白細胞介素(IL)-6、超敏C-反應蛋白(hs-CRP)等炎性因子水平。炎性因子由廣州金域醫學檢驗中心協助完成檢測。根據患者在易損期是否再次入院分為再入院組和非入院組,分析再入院的可能影響因素,即性別、吸煙史、飲酒史、心力衰竭病程≥10年、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下、居住城鎮、不按時服藥、平均月收入<0.5萬元、每周復診1次、合并癥、抑郁、獨居等,先進行單因素分析,隨后以再入院為因變量進行多因素分析。療效的判斷標準:NYHA心功能分級改善≥2級,各項臨床體征改善明顯定義為顯效;NYHA心功能分級改善1級,各項臨床體征均有改善定義為有效;患者NYHA心功能分級及各項臨床體征無改善甚至加重定義為無效[6]。
1.4 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 22.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數資料和等級資料均采用例(%)表示,計數資料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等級資料采用秩和檢驗(Wilcoxon兩樣本比較法)。計量資料先進行正態性及方差齊性檢驗,符合正態分布且方差齊,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2組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組內比較采用配對t檢驗。對于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的因素篩選后納入Logistic回歸分析,評價易損期再入院的影響因素。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2組療效及心臟不良事件比較觀察組的療效明顯好于對照組,再住院者比例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Tab.2 Comparison of therapeutic effect and adverse cardiac events between the two groups表2 2組的療效及心臟不良事件比較例(%)
2.2 2組心功能指標比較2組治療前的心功能指標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治療后的24 h平均心率顯著低于治療前(P<0.01)。與治療前相比,2組治療后的LVEF增高,LVEDD減小,6MWD延長,NT-proBNP水平降低(P<0.01)。治療后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的24 h平均心率減慢,LVEF增高,LVEDD減小,6MWD延長,NT-proBNP水平降低(P<0.05或P<0.01),見表3。
Tab.3 Comparison of cardiac function index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表3 2組的心功能指標比較 (±s)

Tab.3 Comparison of cardiac function index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表3 2組的心功能指標比較 (±s)
*P<0.05,**P<0.01
組別對照組觀察組t n 24 h平均心率(次/min)LVEF治療前78.4±12.6 79.5±11.3 0.867治療后78.6±11.8 57.7±10.5 18.249**t t 142 260 0.138 22.788**治療前0.32±0.05 0.32±0.05 0.389治療后0.43±0.05 0.44±0.04 2.587*19.449**31.527**組別對照組觀察組t LVEDD(mm)治療前56.3±8.5 55.8±7.6 0.604 6MWD(m)治療后53.1±7.8 51.5±7.0 2.103*t t t 3.305**6.710**治療前294.1±48.5 289.6±52.3 0.846治療后363.7±55.0 395.4±58.1 5.327**11.310**21.823**NT-proBNP(ng/L)治療前3 460.9±276.5 3 498.4±248.7 1.388治療后2 687.3±268.6 2 562.8±272.1 4.405**23.914**40.925**
2.3 2組炎性因子水平比較2組治療前炎性因子水平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2組治療后的TNF-α、IL-6和hs-CRP水平均低于治療前(P<0.01)。觀察組治療后的TNF-α、IL-6和hs-CRP水平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4。
Tab.4 Comparison of inflammatory factor concentration between the two groups表4 2組的炎性因子水平比較 (±s)

Tab.4 Comparison of inflammatory factor concentration between the two groups表4 2組的炎性因子水平比較 (±s)
*P<0.05,**P<0.01
組別對照組觀察組t n TNF-α(mg/L)IL-6(ng/L)hs-CRP(mg/L)t 治療后9.6±2.9 8.9±2.7 2.420*治療前14.7±3.4 15.2±3.0 1.523 t t 142 260 13.600**25.169**治療前27.3±4.5 27.8±4.0 1.146治療后17.3±4.2 16.4±3.8 2.186*19.359**33.317**治療前27.0±3.7 27.3±3.9 0.751治療后17.5±4.1 16.6±3.6 2.280*20.498**32.507**
2.4 易損期再入院的影響因素分析 見表5。單因素分析結果顯示,再入院組患者不按時服藥、獨居比例高于未入院組,每周復診1次比例低于未入院組(P<0.01);性別、吸煙史、飲酒史、心力衰竭病程≥10年、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下、居住城鎮、平均月收入<0.5萬元、合并癥、抑郁的構成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以易損期是否再入院為因變量(是=1,否=0),以表5中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的因素為自變量,其中包括不按時服藥、每周復診1次、獨居(是=1,否=0),變量篩選采用向前法進行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顯示,不按時服藥、獨居均是影響易損期再入院的獨立危險因素,而每周復診1次則是獨立保護因素(P<0.05),見表6。

Tab.5 The single factor analysis results of risk factors for readmission表5 再入院影響因素的單因素分析結果 例(%)

Tab.6 Multivariate analysis of risk factors for readmission表6 再入院影響因素的多因素分析
Iva不但可降低心率從而減輕心臟的負荷和心肌耗氧量,有利于易損期心肌儲備能力的恢復,而且可以使心室舒張期延長,回心血量增加,進而提高心輸出量及左室充盈,改善左室重構。在每分鐘心搏量與用藥前相差不大的情況下,Iva對慢性HFrEF患者即刻心功能和長期心功能均無不利影響。與此同時,Iva還無降壓作用[7-8],這可能是觀察組的療效好于對照組的原因。觀察組再住院比例明顯低于對照組,這可能與心力衰竭患者心率與患者再住院率關系密切有關[9],特別是在心率≥70次/min的慢性HFrEF患者中,心率每增加1次/min,再住院的風險會增加3%,如果控制患者心率可使再住院的復合終點相對降低18%,而Iva能有效控制慢性HFrEF患者的靜息心率,進而降低再入院率[10]。
Iva可選擇性、特異性抑制心臟竇房結起搏電流,減慢舒張期竇房結去極化的速度,延長靜息電位到閾電位時程,降低竇房結細胞的自律性[4]。慢性HFrEF患者心率在服藥4 h時下降幅度達到最大[8]。觀察組治療后的24 h平均心率明顯低于治療前和對照組,可能與Iva可快速、持續、劑量依賴性地減緩任何狀態(休息或活動)慢性HFrEF患者的心率有關[8]。與治療前相比,2組治療后的LVEF增高,LVEDD減小,6MWD延長,NT-proBNP降低,提示2種方案均可改善易損期慢性HFrEF患者的心功能,但治療后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的24 h平均心率顯著減慢,LVEF增高,LVEDD減小,6MWD延長,NTproBNP降低,提示在傳統方案的基礎上給予Iva可進一步改善慢性HFrEF患者的心功能,分析其機制可能如下:(1)Iva具有特異性和高選擇性,能顯著減慢慢性HFrEF患者的心率,延長心臟舒張期的充盈時間,同時不會導致負性傳導、負性肌力和低血壓,進而顯著降低后負荷,改善舒張功能、心肌能量供應和冠狀動脈灌注[11-12]。(2)Iva可以減少硫化氫和一氧化氮的形成,保護血管內皮功能、促進側支循環的開放和建立等,進而顯著改善慢性HFrEF患者心功能[11]。(3)Iva有利于延緩甚至逆轉心肌因能量缺乏誘導的凋亡和重構,進而提高LVEF,減小LVEDD,延長6MWD[13]。
TNF-α、IL-6和hs-CRP等炎性因子可調節心血管系統,并參與血管和心肌重構,炎性因子水平越高說明心肌損傷程度越嚴重,心功能越差[14]。2組治療后的TNF-α、IL-6和hs-CRP水平均顯著低于治療前,觀察組治療后的TNF-α、IL-6和hs-CRP均低于對照組,可能與Iva不但具有抗炎作用[15],而且還可以通過控制心率和改善肌漿網處理鈣的能力,從而改善心室-動脈耦合和心肌的功能,增加心肌順應性,進而減少炎癥反應和氧化應激反應有關[16]。
藥物是治療慢性HFrEF重要且常用的手段,慢性HFrEF患者在出院后需長期規律服藥,并且需要根據病情隨診調整用藥,因此用藥依從性在很大程度上直接關系到用藥效果,如不按時服藥必然會導致心力衰竭加重,住院風險增加,特別是在病情還不穩定的易損期[17]。本研究顯示不按時服藥是慢性HFrEF患者在易損期再入院的獨立危險因素,獨居之所以是易損期再入院的獨立危險因素,可能是因為慢性HFrEF患者一般年齡較大,記憶力等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從而導致其醫囑依從性、自我管理和生活自理能力均較差,而與家人同住的患者在子女等的監督下,有利于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按時服藥等,減少因為空巢導致的孤獨、抑郁等不良情緒[18-19]。值得注意的是,每周復診1次是易損期再入院的獨立保護因素,這可能與每周復診1次可及時發現病情變化和掌握患者院外情況,進而能夠采取針對性措施干預慢性HFrEF的進展等有關[20]。
綜上所述,Iva可顯著提高慢性HFrEF在易損期的療效,降低易損期再入院率和炎性因子水平,同時可改善心功能指標。慢性HFrEF患者易損期再入院影響因素眾多,其中不按時服藥、獨居是獨立危險因素,而每周復診1次是獨立保護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