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元彬
上饒市第五人民醫院,江西 上饒 334000
急性缺血性腦卒中(AIS)是一種臨床常見的神經內科疾病。該病的致殘率和致死率較高,目前臨床在窗口期內多以阿替普酶溶栓作為治療該病的首選方案,但對于部分患者的療效有限。相關研究表明,吸煙史、飲酒史、疾病史以及溶栓治療時間窗等均能影響AIS 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1,2]。本研究通過回顧性分析本院神經內科經阿替普酶溶栓治療的60 例AIS 患者臨床資料,旨在探討阿替普酶溶栓治療AIS 的效果及其影響因素,為臨床治療提供指導和參考,結果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病例來源于2016 年6 月—2018 年6月本院神經內科診治的60 例AIS 患者。其中:男41例,女19 例;年齡53~64 歲,平均(59.13±1.58)歲;體重48~88 kg,平均(68.27±10.60)kg;左側偏癱29 例,右側偏癱31 例。
1.2 納入標準(1)符合中華醫學會(CMA)神經病學分會制定的《中國急性缺血性腦卒中診治指南(2014 年版)》[3]中AIS 的診斷標準;(2)發病后3.0~4.5 h 入院接受溶栓治療;(3)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評分≤25 分;(4)年齡50~70 周歲;(5)臨床資料完整。
1.3 排除標準(1)非AIS 的其他類型卒中;(2)舒張壓≥100 mm Hg 或收縮壓≥180 mm Hg;(3)合并顱內出血性疾病或伴有嚴重出血傾向;(4)心、肝、腎功能障礙或不全;(5)癲癇史或惡性腫瘤病史。
1.4 治療方法所有患者入院后均給予注射用阿替普酶(Boehringer Ingelheim Pharma GmbH & Co.KG,注冊證號S20110052,規格:50 mg)溶栓治療。根據患者體重情況(0.9 mg/kg),取出10%的本品在1 min 內靜脈推注;剩余90%的本品以500 mL 0.9%生理鹽水稀釋后,在1 h 內靜脈滴注。
1.5 觀察指標(1)治療前后采用NIHSS 對所有患者進行評分,分數越高,說明神經功能缺失越嚴重。治療后NIHSS 評分減少≥18%為治療有效,<18%為治療無效;(2)收集所有患者的臨床資料,由專人建立Excel 表格,匯總其性別、年齡、吸煙史、飲酒史、高血壓史、冠心病史、糖尿病史、溶栓治療時間窗等資料;(3)治療前后抽取患者肘靜脈血3 mL,使用ADVIA2400 全自動生化分析儀(德國西門子公司)及相關配套試劑測定總膽固醇(TC),結合Excel 表格進行單因素分析;(4)對單因素分析篩選出的具有統計學意義的變量進行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
1.6 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 18.0 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采用例數表示,用χ2檢驗;計量資料用()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 回歸模型。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治療前后神經功能缺失情況比較治療前,60例AIS 患者NIHSS 評分為(9.29±3.27)分,經過溶栓治療后,NIHSS 評分降為(4.23±2.91)分,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治療效果單影響因素分析按治療效果,將60例AIS 患者分為治療有效組(治療后NIHSS 評分減少≥18%)41 例和治療無效組(治療后NIHSS 評分減少<18%)19 例,其中治療效果與糖尿病史、溶栓治療時間窗以及TC 水平明顯相關,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治療效果單影響因素分析 例
2.3 影響治療效果的多因素logistic 回歸分析以術后治療效果為因變量(治療后NIHSS 評分減少≥18%=0,治療后NIHSS 評分減少<18%=1),以上述有統計學意義的因素:糖尿病史(否=0,是=1)、溶栓治療時間窗(<3 h=0,≥3 h=1)和TC 水平(≤5.69 mmol/L=0,>5.69 mmol/L=1)為自變量并進行賦值,納入Logistic 回歸模型,結果顯示,糖尿病史、溶栓治療時間窗以及TC 水平是影響治療效果的獨立影響因素(P<0.05),見表2。

表2 影響治療效果的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
AIS 臨床主要表現為四肢無力或麻木、語言及認知出現障礙、面部癱瘓等,部分患者甚至會出現失明、昏迷等情況,目前各醫療單位多以減輕患者臨床癥狀為主要治療原則,在發病后24 h 內入院、立即采取溶栓治療,但治療效果容易受到多方面的影響,還會對預后產生一定的影響。李曠怡等[4]研究發現,阿替普酶溶栓治療AIS 具有臨床效果,但容易受到溶栓前血糖水平、溶栓后收縮壓、NIHSS 評分以及高同型半胱氨酸(Hcy)等因素影響。
本研究發現,60 例AIS 患者接受阿替普酶溶栓治療后,NIHSS 評分顯著下降(P<0.05),這是由于阿替普酶能夠與血栓表面的纖維蛋白結合,有利于纖溶酶原轉變為纖溶酶,從而起到溶栓的效果,通過加快腦部供血,達到降低對神經功能的影響以及改善卒中癥狀的目的。戴美芬等[5]研究發現,阿替普酶溶栓治療AIS 安全有效,能顯著改善臨床癥狀并降低顱內出血發生率。本研究中41 例(68.33%)患者治療有效(治療后NIHSS評分減少≥18%),說明治療效果容易受到多種因素影響,在結合國內外相關既往研究基礎上,對有統計學意義的觀察指標進行自定義賦值后,并通過多因素logistic 回歸分析后發現,糖尿病史、溶栓治療時間窗以及TC 水平是影響AIS 患者治療效果的獨立影響因素(P<0.05),可能是由于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含量較高,從而導致在腦缺血再灌注的過程中顯著提升基質金屬蛋白酶(MMPs)的表達水平以及乳酸堆積濃度,從而增加了再次出血的風險。黃鏹等[6]研究發現,處于高血糖水平的AIS 患者接受阿替普酶溶栓治療的效果會受到影響,本研究與其結果一致。由于AIS 的治療效果對時間具有高度的依賴性,溶栓時間越早,治療效果越佳。郭章寶等[7]研究發現,從發病到治療的時間越早,對于AIS 的預后影響就越弱,與本研究結果一致。由于TC 水平過高會導致血液呈稠狀,甚至在血管壁形成粥樣斑塊,一旦斑塊發生脫落或破裂會導致血管發生堵塞,從而誘發AIS。李姍姍等[8]研究發現,高血脂水平的AIS患者接受阿替普酶溶栓治療的效果會受到影響,與本研究結果一致。
綜上所述,阿替普酶溶栓治療AIS,能顯著改善患者神經功能缺損程度,但其治療效果容易受到糖尿病史、溶栓治療時間窗以及TC 水平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