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換清 王敬東
中國建設銀行河北省分行
伴隨著國家對住房公積金業務經營權限的逐步放開,承辦銀行的數量也隨之增加,各個銀行之間為了季末(年末)沖刺存款時點新增,不顧一切成本“買”存款。特別是一些中小股份制銀行、地方商業銀行,不斷加大對公積金存款的拼搶力度,逐年增加人、財、力投入,銀行同業之間的競爭日趨激烈,并且愈來愈“白熱化”。
近幾年,河北省各級住房公積金管理部門陸續進行體制改革,逐步將公積金貸款業務由先前“銀行核算”轉為“自主核算”,這種核算模式的變更,在一定程度上放大了公積金中心的“自由性”,稀釋了公積金中心與合作銀行之間的“黏性”。
隨著同業競爭形勢日趨嚴峻,加之個別地市政府部門對當地住房公積金市場的直接干預,導致建行住房公積金存款市場份額不斷被同業所“蠶食”,市場份額呈逐年下降趨勢,領先優勢正在逐步滑落。至2019年末,建行住房公積金存款余額四行市場占比47.6%,較2015年下降1.66個百分點。
(一)同業競爭形勢的日益嚴峻。當前建行住房公積金存款同業市場份額最大,占居同業“半壁江山”,無疑成為眾多銀行瓜分的“焦點”。若想維持同業份額不下降,每年新增存款同業市場份額也必須在一半以上。然而,近年來同業之間的競爭愈來愈激烈,營銷手段也不斷翻新和升級,直接導致建行住房公積金存款市場份額下滑。
(二)住房公積金運用力度不斷加大。近幾年,各級公積金管理部門積極響應住建部關于用足用好住房公積金、支持惠民安居的戰略定位,不斷盤活存量住房公積金資金,降低公積金使用門檻,直接導致公積金中心結余資金越來越少,有的公積金中心短時間內出現了資金流動性風險,因此全省住房公積金存款增長速度整體下降。
(三)核算模式的變更減弱了中心與銀行之間的依賴性。近幾年,河北省21家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分中心)已陸續完成新系統切換上線工作。新系統是由省住建廳公積金監督管理部門進行招標,要求全省公積金中心統一使用的公積金業務核算系統。新系統上線以后,委托模式由“大委托”逐漸變更為“小委托”,公積金中心賬戶之間資金調撥(同行或跨行)通過與住建部結算應用系統直連實現,經辦機構對資金變動的預知性比較滯后,這也大大削弱了中心與銀行之間的依賴性。
(一)綜合金融服務,鞏固領先優勢。住房公積金業務不能單一抓存款,要圍繞客戶的全量資金做好經營管理,堅持大資產、大負債的全面服務客戶的經營理念,主動為公積金管理部門提供資產、負債的全面服務。在住房公積金穩存增存方面,要強化高層營銷常態化,堅持省行、二級分行和經辦行三級聯動,制定綜合金融服務方案,全面解決公積金資金歸集中遇到的疑點和難點問題;在公積金貸款流程優化方面,積極應對核算模式變更對銀行業務的沖擊,開展公積金貸款服務模式創新、業務流程再造和系統功能優化,強化公積金貸款業務拓展,實現存貸款業務的齊頭并進,促進存款與貸款的相互轉化與體內循環,努力提升客戶全量資金經營的能力。
(二)提升科技支撐,強化合作關系。要主動應對客戶“去銀行化”趨勢,順應客戶需求,抓住系統建設和合作這個重要抓手,以科技提升服務,以服務助推合作,最終實現銀政互惠共贏。目前,住建部已上線全國住房公積金決策分析平臺,該平臺是由住建部委托建總行獨家開發,要求各省級公積金監督管部門推廣使用。河北省建行要積極抓住這次利好契機,全面營銷省公積金監管部門推廣上線省級公積金決策分析平臺。同時,積極落實國家“放管服”制度改革,全面協助省級公積金監管部門上線互聯共享平臺,實現公積金中心與政府職能部門系統對接、數據共享,為全省公積金業務高效便捷辦理提供強大的金融科技支撐平臺。
(三)創新服務方式,擴大合作內涵。要采取多種方式,加強與住房公積金管理部門的合作關系。如:可以通過與地方政府簽署戰略合作協議的形式,將建行承辦住房公積金業務作為一項戰略內容,對承辦的業務份額和比例盡可能地進行明確和固化,作為建設銀行支持地方經濟建設總體服務方案的一部分。同時利用建行在住房金融服務領域的先天優勢,豐富雙方合作內涵,提升雙方合作關系;還可以依托建行強大的信息技術支持和網點資源優勢,加強與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的業務合作,比如:為了解決住房公積金中心支取業務日益增多、人員不足等難點問題,可以將公積金支取業務拓展到建行網點智慧柜員機自助辦理。
(四)開源擴面增存,拓寬服務領域。一是可以利用建行掌握的公司機構客戶信息資源優勢,主動幫助公積金管理中心挖掘梳理應繳未繳公積金的單位,拓展住房公積金歸集新來源;二是利用國家規范軍隊職工住房公積金管理的有利時機,及時與河北省三大集團軍(27軍、38軍和65軍)取得聯系,密切對該集團軍駐地軍部財務部門的接洽和走訪,建立業務聯系,并積極協助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上門營銷,爭取由建行歸集核算。三是在政策允許的范圍內,對住房公積金的保值增值提出合理化建議等。
結束語:建行作為住房公積金業務的領先者,應該積極應對客戶“去銀行”化趨勢,優化金融服務方案,提升科技支撐平臺,加大產品創新力度,堅持大資產、大負債的全面服務客戶的經營理念,最終實現銀政互惠共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