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磊 夏 仲
安徽省蕪湖市第四人民醫院精神科,安徽蕪湖 241002
職業倦怠感是指人們在從事連續、緊張、大量的工作而又無法獲得預期目標時產生的一種對工作的厭惡和冷淡,對服務對象的退縮和不負責任及由此所導致的身心耗竭狀態。中國護士群體存在廣泛的職業倦怠,職業倦怠感嚴重制約護士群體創新能力和心理資本,威脅護士群體心理健康[1]。護士職業倦怠與工作壓力源及核心自我評價間密切相關,嚴重的職業倦怠感往往降低護士對于職業認同感,降低了自我評價水平[2]。護士職業倦怠感研究是目前研究重點,2000~2016年發表護士職業倦怠相關研究論文近千篇[3]。不同等級醫院護士之間職業倦怠感研究較少,不同等級醫院護士壓力源完全不同[4]。本研究采用護士職業倦怠感量表(nursing burnout scale,NBS)、焦慮自評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及抑郁自評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比較不同等級醫院護理人員職業倦怠感及情緒狀態。
本研究采用隨機抽樣法選取2019年1~6月蕪湖市弋江區5 所一級社區醫院(南塘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澛港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南瑞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白馬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馬塘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4 所二級醫院 (蕪湖縣中醫院、蕪湖縣醫院、蕪湖市鏡湖區醫院、蕪湖市第五人民醫院)以及4 所三級醫院(弋磯山醫院、蕪湖市第一人民醫院、蕪湖市第二人民醫院、蕪湖市中醫院)工作的護理人員,按醫院不同等級分為三組,一級醫院組、二級醫院組及三級醫院組。納入標準:①從事臨床護理工作滿1年;②取得護士執業資格證。排除標準:①有重大軀體或精神方面疾病者;②1年內有結婚、喪偶、離異、分娩、紀律處分等生活事件者;③護士長以上管理者。共發放問卷650份,去除脫失、填寫錯誤較多問卷78份,收回問卷582份,其中一級醫院105份,二級醫院225份,三級醫院252份。
①NBS評分分析[5],該量表包含基礎資料和核心兩部分組成,基礎資料統計護士的年齡、性別、婚姻、學歷等;核心部分包括65個題項,該部分采用1~4級評分,其中共有18項反向計分題,內容概括為以下5個方面:常見壓力源、護士職業倦怠、人格特征、不同的應對方式、生理、心理癥狀[5]。得分范圍在0~260分,得分越高代表職業倦怠越強烈。②SAS 和SDS評分[6],這兩項量表均20條項目,采用1~4級評分,評估患者最近一段時間心理健康狀態。該兩項量表標準分范圍均為0~100分,標準分超過50 分后,得分越高說明心理狀態越差。
采用SPSS 17.0 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數據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多組間比較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組間兩兩比較采用LSD-t檢驗;Pearson 相關分析護士倦怠感與心理健康間相關性,以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一級醫院組105名;均為女性;年齡(33.51±6.04)歲;教育年限(15.47±0.84)年;未婚12名,已婚89名,離異4名。二級醫院組225名,男4名,女221名;年齡(33.65±6.14)歲;教育年限(15.75±0.97)年;未婚27名,已婚191名,離異7名。三級醫院組252名,男9名,女243名;年齡(33.50±6.13)歲;教育年限(15.74±1.11)年;未婚28名,已婚208名,離異16名。三組的年齡、性別、婚姻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三組在NBS 總分、常見壓力源、護士職業倦怠及SAS評分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三級醫院組NBS 總分、常見壓力源、護士職業倦怠及SAS評分高于二級、一級醫院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二級醫院組NBS 總分、常見壓力源、護士職業倦怠及SAS評分高于一級醫院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1)。
Pearson 相關分析顯示所有級別醫院護士SAS評分與NBS評分成正相關,一級醫院組SAS評分與生理、心理癥狀成正相關(P<0.05)(表2)。
華東地區一項調查顯示64.0%的護士存在職業倦怠,職業倦怠感對生活質量影響明顯,醫院級別、年齡、收入、夜班和病人護士比是影響工作生活質量的重要因素[7]。程超等[8]對3497例三級醫院護士調查顯示,三級醫院護士職業倦怠感較為明顯,職業倦怠感與是否有編制,年齡階段及工作科室密切相關。遼寧省三級醫療機構研究發現情緒與職業倦怠密切相關,醫務人員的職業倦怠和心理健康問題較為嚴重,護士要明顯重于其他醫務人員[9]。三甲醫院護士職業倦怠程度與年齡、護齡、文化程度、三班倒有關[10]。護士工作倦怠與應對方式密切相關,職業倦怠感與積極應對呈負相關[11]。護士職業倦怠感不容樂觀。
表1 三組職業倦怠量表各維度得分和心理健康狀況評分比較(分,±s)
與一級醫院組比較,aP<0.05;與二級醫院組比較,bP<0.05
NBS評分總分 常見壓力源 護士職業倦怠 人格特征 不同的應對方式 生理、心理癥狀組別例數 SAS評分 SDS評分一級醫院組二級醫院組三級醫院組F值P值105 225 252 150.45±10.52 153.14±9.04a 154.92±9.86ab 8.092 0.000 40.14±3.35 41.48±3.96a 42.48±5.22ab 10.481 0.000 22.26±2.69 23.21±3.03a 23.84±3.32ab 9.798 0.000 25.80±2.15 25.84±2.11 25.92±2.10 0.141 0.869 25.22±2.28 25.23±2.27 25.34±2.29 0.179 0.836 37.05±5.13 37.10±5.19 37.40±5.10 0.204 0.816 42.72±15.05 46.29±12.88a 47.48±12.41ab 4.901 0.008 42.70±13.19 42.84±12.51 42.13±10.86 0.225 0.799

表2 不同等級醫院護士心理健康狀態與工作倦怠感相關性分析
易慧寧等[12]研究發現三級醫院醫務人員職業倦怠水平高于二級醫院,職業倦怠受年齡、職稱、崗位、睡眠時間、健康狀況、職業滿意度、壓力、應對方式和社會支持等的影響。本研究結果顯示,三組護士在NBS 總分、常見壓力源、護士職業倦怠以及SAS評分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三級醫院組NBS 總分、常見壓力源、護士職業倦怠以及SAS評分高于一級和二級醫院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Pearson 相關分析顯示,所有級別醫院護士SAS評分與NBS評分呈正相關(P<0.05)。提示三級醫院護士職業倦怠感和心理健康水平要重于二級和一級醫院,護士心理健康水平與工作環境中常見壓力源密切相關。
綜上所述,醫院等級越高,醫院對護士的管理更為嚴格,護士工作壓力大,病人來源多樣化,要求也逐漸增高,這些都會影響護士社會支持系統的建立,導致護士的工作壓力加大,高等級醫院臨床護士職業生涯成功感水平較低也是職業倦怠原因[13]。通過加強社會支持,醫院人文管理,培養優良的心理品質、建立良好的醫療人際關系、可以有效降低護士的職業倦怠感[2]。護理管理人員應當重視護士心理健康問題,及時有效心理健康疏導,避免不良情緒對護士職業倦怠感的影響[14]。通過加強社會支持,提高護士職業認同感可以有效降低護士的職業倦怠感[15]。從而降低護理人員職業倦怠感,提高心理健康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