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鄧勇
2020 年,成都市青羊區人社局堅定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加強就業促進、加大社保覆蓋、加重人才支撐、加固和諧勞動關系,切實在工作融合融入、深化實效上創新突破,不斷增強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效能與水平,疫情防控和各項人社工作都取得了優異成績。
認真落實企業社保“減免緩”政策,階段性減免企業養老、失業、工傷三項社保的單位繳費。2020 年2—12 月,全區減免單位社保繳費17.33 億元,其中中小微企業被減免額度為16.15 億元,占整個受益面的93.2%;允許受疫情影響生產經營出現嚴重困難的企業緩繳社保費延長至2020 年12 月,緩繳期間免收滯納金,社保待遇不受影響。助力企業穩定崗位,積極落實社保補貼、穩崗補貼、技能提升補貼等政策,截至2020 年11 月,受理企業穩崗補貼申請17877 件,受理經營困難且恢復有望企業穩崗返還申請319 件,實現符合條件的企業穩崗返還政策“全覆蓋”。落實好疫情防控一線工作人員關心關愛措施,為12 家衛生醫療機構共計436人次發放臨時性工作補助25.495萬元,對區內在疫情防控工作中承擔重要職能、作出突出貢獻的13 家醫療和公共衛生事業單位的667 名干部職工核增一次性績效工資210.3 萬元。做好省、市抗疫先進表彰和優待工作,區內9 個集體、15 名個人獲省、市表彰,18 名參與一線防控工作的醫務人員優先晉升崗位級別。
堅持把穩就業、保居民就業作為重大政治責任和重大政治任務,大力促進就業創業,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以內,城鎮新增就業15094 人,完成年度目標任務的103%。
就業供需靶向聚焦。防范化解規模性失業風險,跟蹤服務5 家企業,動態監測65 家企業,實行定期更新、動態管理,及時開展就業形勢研判,收集發布就業崗位信息,建立市場用工和勞動力就業需求“供需清單”。
充分就業不斷擴大。采取“抓兩頭帶中間”方式,通過公益性崗位托底、企業吸納、靈活就業、就業援助基地安置等方式促進就業。城鎮登記失業人員就業4702 人,城鎮困難人員就業567 人,通過小微企業安置應屆高校畢業生386 人,加強見習基地的服務管理,認定就業見習基地30 家。
技能培訓有效加強。吸引社會培訓資源充實本區培訓隊伍,構建點位分布合理、覆蓋全民、輻射全域、線上線下“雙擎”驅動的專業化智能化培訓體系,認定17 家培訓定點機構,設立培訓點位35 個,通過定點培訓機構開展培訓54 期,培訓1730 人,發放補貼156.088 萬元。
對接服務持續強化。持續穩定企業崗位,協助區內2個市級重點企業、8 家百強企業召回員工17029 人;強化農民工服務保障,通過“點對點”用工對接服務為企業接回農民工23 人;組織開展“春風行動”“蓉漂人才薈”等線上線下招聘活動70 次,提供崗位1.3 萬余個,促進重點企業就業15 人。
參保擴面持續擴大。城鎮職工企業基本養老保險及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工傷保險、失業保險參保人數分別達36.97 萬人、31.77 萬人、31.34 萬人。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覆蓋人數達1.14 萬人,參保覆蓋率保持在95%以上。
跨區域協同加速推進。取消成渝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關系轉移接續紙質表單郵寄傳遞,實現企業職工社保關系轉移網上辦理;轄區77 個養老待遇資格認證點開通省級核查平臺,實現川渝兩地退休人員、工傷人員領取養老保險和工傷保險待遇資格“就地認”;拓展社保卡服務場景應用,資格認證、招聘求職、人事人才服務等跨領域互通互認,通過“天府市民云”“蓉e 辦”APP、“成都人社”“成都社保”微信公眾號等實現成渝兩地電子社保卡平臺互簽互認。
社保領域改革審慎推進。穩慎推進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中人”養老保險待遇重算及兌現工作;全面完善被征地農民相關政策,實現被征地農民應保盡保;穩步推進各項社會保險費征收職責順利劃轉。
社保基金監管從嚴從緊。通過現場稽核、舉報投訴等方式進行風險篩查,核實重復領取養老金人員71 人,追回養老金16.66 萬元;核實服刑人員42 人,追回服刑期間違規領取養老金52 萬元。
聚焦發展需求,落實培育、引進等措施,持續推進人才強區建設。審核推薦各類人才項目申報151 人、人才公寓資格認定712 人、人才購房支持資格認定17 人;培育初、中級技能人才2670 人。對受疫情影響的青羊區100 人以上的288 家參保企業提供“保姆式”培訓服務,指導214家企業開展線上培訓、崗前培訓,參訓員工共7560 人。認真落實疫情防控關心關愛措施,完善《青羊區按七級職員管理事業單位領導人員選拔任用工作辦法》,率先在全區行業系統內推進崗位統籌管理工作,為全區事業單位補充291 名專業人員;加強事業單位工資審批、發放工作,確保工資收入政策精準落實。推進人力資源服務業集聚,對全區人力資源服務行業進行摸底和研究,撰寫編制青羊區人力資源服務業《發展情況報告》和《轉型升級發展行動計劃(征求意見稿)》,上線青羊區惠企政策兌現智慧平臺;督促園區抓搶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機遇,與重慶人力資源產業園深度合作,成立“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人力資源服務聯盟”,打造人力資源協同發展新模式。
突出源頭預防、環節管理、過程控制、依法治理,和諧勞動關系持續構建。以“五級聯創”為契機,開展“十百千行動”,舉辦“十”場惠企抗疫政策解讀,講解疫情期間勞動用工相關政策,覆蓋企業2000 余家;深入產業園區、企業一線走訪千余家企業,指導企業通過協商方式妥善化解矛盾糾紛。認真貫徹落實《保障農民工工資支付條例》,調整青羊區根治拖欠農民工工資工作領導小組,進一步健全機制、明確責任,通過“一畫、一欄、一片、一書、一周、三進”,組織開展《保障農民工工資支付條例》專題宣傳月活動,辦理各類信訪件6000 余件,回復率100%。增強執法力度,深入開展根治欠薪行動,切實維護農民工合法利益,為603 名農民工追回勞動報酬1140 萬元。全面加強勞動爭議調解仲裁工作,研究出臺《成都市青羊區勞動糾紛聯調聯動化解機制》,推進區勞動糾紛“一站式”多元化解聯動處置中心建設,有序推進勞動糾紛多元化調處建設。截至目前,共受理監察和仲裁案件2389 件,辦結2211(含上年結轉363 件),結案率77.2%,調解成功率52.1%。
2021 年,青羊區人社工作將繼續展現擔當之為,頑強奮斗、勇毅前行,努力在推動人社事業發展再上新臺階的新征程中再創新輝煌、譜寫新篇章。
多措并舉提升就業質量。充分發揮政策“暖企惠民”功效,加大對企業和個人就業創業支持力度,扶持創業帶動就業。聚力實施就業援助保障重點群體就業,強化供需對接,加快推進靈活從業人員服務管理體系建設,有效穩定就業總量,擴大就業空間。重點推進“技能青羊”品牌打造,探索校企合作模式,做好重點企業的培訓指導工作,促進各類培訓項目保質保量開展。深化就業服務“快辦行動”,推行“互聯網+”線上服務,打造智慧就業信息化平臺,提升就業服務效率。
強化社會保障滲透擴面。深入推進全民參保計劃,建立完善人員數據庫,聚焦農民工、靈活就業人員、新業態從業人員、城鄉居民以及中小企業和新入職人員等重點群體,運用新媒體平臺、各社保經辦網點開展政策宣傳,調動參保群眾積極性,確保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參保率保持在95%以上。持續落實社保降費、援企穩崗政策,促進企業穩員增效。深化社保“放管服”改革,不斷提升社會保險經辦服務能力。加強社保基金實地稽核,突出內部控制,全面規范各項社保業務活動。
人力資源協同發展力求突破。加快創業、創新人才引進培養,進一步拓寬人才引進和培養的渠道,不斷強化職業能力建設,加強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努力提高區內技能人才總量。緊跟人力資源行業動態發展,提高行業服務水平,引導人力資源服務業由傳統低端業態向高端業態轉型升級;以引導產業集聚、推動精準匹配為重點,加強成都人才園運營指導監督,做好調研評估,推動特色人力資源應用場景建設,打造“一站式”人才服務新模式,建設人力資源服務平臺高地;以建設運營能力輸出、人才飛地模式輸出、產才協同模式輸出、產才融合模式輸出為抓手,加強區域產業合作,推動人力資源服務業協同發展。
確保勞動關系和諧穩定。深入開展和諧勞動關系創建活動,逐步完善“監察、仲裁、信訪”“三位一體”的維權工作機制,加大指導服務和監督力度,及時妥善處理勞動爭議案件。貫徹落實《保障農民工工資支付條例》,統籌主動監察和柔性執法相結合,引導企業和員工依法用工、理性維權,力爭實現“零欠薪”。強化源頭治理和及時化解,扎實推進勞動糾紛“一站式”多元調處,加強對企業、機構的針對性指導和日常監管,有效維護勞動者合法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