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蕓
(蘇家屯區中心醫院神經康復科,遼寧 沈陽 110001)
急性腦梗死在臨床較為常見,致殘率及死亡率較高,是一種急性腦血管病變,主要由腦局部供血障礙所造成,常發生于中老年人群[1]。急性腦梗死對患者身心健康甚至生命安全影響較大,且會加大患者家庭負擔。臨床常用治療方法為藥物治療,能控制患者病情發展,促進神經功能恢復[2]。治療中常給予患者依達拉奉治療,能取得一定的治療效果。有研究表明,他汀類藥物在降脂、抑制血栓形成等中能發揮較好的效果[3]。本研究選取2017年4月至2018年10月本院急性腦梗死患者84 例,觀察瑞舒伐他汀聯合依達拉奉治療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取2017年4月至2018年10月本院收治的急性腦梗死患者84例,隨機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每組42例。對照組男24例,女18例;年齡46~76歲,平均(62.73±2.83)歲;發病至入院時間2~20 h,平均(14.83±3.28)h;梗死部位:小腦11例,腦干7例,基底節區19例,其他5例。觀察組男 22 例,女20 例;年齡47~75 歲,平均(61.65±2.74)歲;發病至入院時間2~19 h,平均(15.11±3.24)h;梗死部位:小腦12例,腦干6例,基底節區20例,其他4例。兩組患者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患者均發病24 h內;對本研究藥物無過敏反應;本研究經過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批同意。排除標準:肝腎功能障礙者;腦腫瘤、嚴重心血管疾病者;入院前常規服用調節血脂類藥物者。
1.2 方法 兩組均給予常規治療,包括降壓、抗凝、改善微循環等。
對照組給予依達拉奉治療,在100 mL 0.9%氯化鈉溶液中加入依達拉奉(揚子江藥業集團江蘇海慈生物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 H20130132)30 mL,靜脈滴注,30 min 內滴完,每天2 次,治療14 d。觀察組給予瑞舒伐他汀聯合依達拉奉治療,依達拉奉用法用量與對照組一致,瑞舒伐他汀(浙江海正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43339),每天1 次,每次10 mg,治療14 d。
1.3 觀察指標 ①神經功能情況: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總分42 分,評分越低表示神經功能損傷情況越輕;②日常生活能力:巴塞爾指數(Barthel指數):共10項,總分100分,評分越高表示日常生活能力越好;③炎癥因子:MMP-9、Hs-CRP;血脂水平:TC、TG、LDL-C、HDL-C。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0.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采用“”表示,予以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n(%)]表示,予以χ2檢驗,以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神經功能缺損情況及日常生活能力比較 治療前,兩組NIHSS評分、Barthel指數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治療后,觀察組NIHSS 評分低于對照組,Barthel 指數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炎癥因子水平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MMP-9、Hs-CRP 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治療后,觀察組MMP-9,Hs-CRP,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1 兩組神經功能缺損情況及日常生活能力比較(,分)

表1 兩組神經功能缺損情況及日常生活能力比較(,分)
組別對照組(n=42)觀察組(n=42)t值P值NIHSS評分治療前19.11±2.36 19.25±2.74 0.250 8 0.802 5治療后9.36±1.25 5.65±1.64 11.659 9 0.000 0 Barthel指數評分治療前61.37±10.11 62.77±11.26 0.599 5 0.550 5治療后74.64±10.54 85.25±11.64 4.378 8 0.000 0
表2 兩組炎癥因子水平比較(,mg/L)

表2 兩組炎癥因子水平比較(,mg/L)
治療后3.56±1.25 2.16±1.17 5.299 2 0.000 0組別對照組(n=42)觀察組(n=42)t值P值MMP-9 Hs-CRP治療前283.71±46.28 285.26±45.92 0.154 0 0.877 9治療后179.73±30.72 132.64±25.66 7.636 5 0.000 0治療前5.68±2.31 5.73±2.15 0.102 6 0.918 5
2.3 兩組血脂水平比較 治療前,兩組血脂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治療后,觀察組TC,TG,LDL-C 低于對照組,HDL-C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血脂水平比較(,mmol/L)

表3 兩組血脂水平比較(,mmol/L)
組別對照組(n=42)觀察組(n=42)t值P值TC治療前5.39±0.19 5.40±0.21 0.228 8 0.819 6治療后5.42±0.40 4.38±0.17 15.507 5 0.000 0 TG治療前2.24±0.29 2.25±0.32 0.150 0 0.881 1治療后2.18±0.29 1.61±0.22 10.148 2 0.000 0 LDL-C治療前5.61±0.32 5.63±0.30 0.295 4 0.768 4治療后5.33±0.26 2.38±0.61 28.831 5 0.000 0 HDL-C治療前0.90±0.29 0.87±0.26 0.499 1 0.619 0治療后0.94±0.23 1.53±0.29 10.330 3 0.000 0
臨床認為,急性腦梗死的發生與腦血管異常、血液黏稠度過高造成的血栓密切相關。患者出現急性腦梗死后,身體會發生較大變化,其腦局部組織缺血區神經元會受到影響,進而導致壞死,且不斷擴大,加重患者病情[4]。急性腦梗死是一種缺血性腦血管疾病,隨著疾病的不斷發展,會對患者其他身體部位造成影響。急性腦梗死確診后必須進行及時治療,否則會加重病情,出現一系列功能障礙癥狀,如語言障礙、偏癱等,嚴重威脅患者生命安全[5]。對于急性腦梗死患者而言,選擇一種合理、有效的治療方法具有重要意義。患者主要為腦部血液循環出現障礙,導致腦組織壞死[6],因此,該病治療重點為恢復血液供應及腦細胞生機,目的為縮小梗死灶、降低致殘率及死亡率。
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前,兩組NIHSS 評分、Barthel 指數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治療后,觀察組NIHSS評分,Barthel 指數評分與對照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前,兩組MMP-9、Hs-CRP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治療后,觀察組MMP-9、Hs-CRP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前,兩組血脂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治療后,觀察組TC,TG,LDL-C,HDL-C與對照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依達拉奉是一種氧自由基,溶脂性較高,容易在患者病灶發揮作用,減少梗死病灶血液流量,進而減小腦梗死對腦部神經細胞造成的損傷。有研究表明,該藥對氧化應激狀態下的HT22神經細胞、人腦內細胞等具有較好的保護作用,保護神經血管單元[7]。將其應用于腦梗死患者治療中,對脂質過氧化反應具有抑制作用,減輕腦水腫,且能減少缺血半暗帶面積,對遲發性神經細胞凋亡起到抑制作用,進而有效改善患者神經功能障礙。依達拉奉能取得一定的治療效果,但是遠期效果不佳。瑞舒伐他汀是一類他汀類藥物,特點為肝代謝少、半衰期長等,作為一種HMG-CoA還原酶抑制劑,該藥對膽固醇前提甲羥戊酸的合成具有選擇性抑制作用,進而起到降脂的效果。且瑞舒伐他汀還具有抗炎、穩定斑塊、免疫調節等作用,將其應用于腦梗死患者中,能對患者缺血后內皮型一氧化氮合酶的合成起到刺激作用,減少患者機體內調節細胞間黏附分子以炎性標志物的表達,進而對其體內炎性反應起到抑制作用[8]。在動脈粥樣硬化調節中,MMP-9 與Hs-CRP 等為重要炎癥標志物,在急性腦梗死治療中,應用他汀類藥物治療,能有效降低MMP-9與Hs-CRP水平,說明能阻止斑塊的炎性反應,如果長時間使用,能促進動脈硬化斑塊的消退。Hs-CRP 水平越高患者梗死面積越大,有效改善患者心臟功能,能降低其水平,且藥物劑量越大,降低水平越明顯[9]。在急性腦梗死治療中,瑞舒伐他汀、依達拉奉單用治療研究較多,當前,兩種藥物聯合應用引起人們廣泛關注,本研究結果提示,在急性腦梗死患者治療中,聯用藥物治療效果明顯優于單一用藥治療,有利于改善患者病情。
綜上所述,給予急性腦梗死患者瑞舒伐他汀聯合依達拉奉治療效果顯著,有利于患者神經功能恢復,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改善炎癥因子水平及血脂水平,具有臨床應用及推廣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