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娜 李萌
摘要:為了在激烈的科技競爭中加快建設與世界科技強國相適應的科技期刊體系,中國科技期刊面臨諸多挑戰,需要積極探索科技期刊學術影響力提升、產學研協同創新服務能力增強的措施。眾多出版實踐證明,專題出版對提高期刊內容質量、擴大期刊影響力范圍、增強期刊服務能力有重要的推動作用。本文首先介紹選題挖掘時需要重點關注國家發展重大戰略、科研項目、學術活動和專家資源,然后提出專題從策劃到組稿、審稿、出版、推廣一系列過程中的統籌規劃和落實措施,最后指出專題出版的推陳出新仍有許多方法途徑值得探索。
關鍵詞:科技期刊;專題出版;選題挖掘;出版規劃
中圖分類號:G237.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8883(2021)11-0213-03
2020年10月,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其中提出,“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完善國家創新體系,加快建設科技強國”,將科技創新擺在各項規劃任務的首位進行專章部署。
科技期刊傳承人類文明,薈萃科學發現,引領科技發展,直接體現國家科技競爭力和文化軟實力[1]。為了在激烈的科技競爭中提升我國科技在世界科技舞臺上的主導地位,把握學術發展主動權,增強對知識產權和人才的吸引,必須加快建設與世界科技強國相適應的科技期刊體系。
2019年3月,全國政協委員、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原主任楊衛表示,中國對世界學術的貢獻率超過20%,但在中國期刊上發表的論文不到2%。雖然我國科技期刊在數量和規模上有了顯著進步,但在獲取高質量稿件、維護高影響力作者時,仍處于劣勢[2]。我國科技期刊發展面臨諸多挑戰,需要積極探索,提升科技期刊學術影響力,增強產學研協同創新的服務能力。
眾多出版實踐證明,專題出版對提高期刊內容質量、擴大期刊影響力范圍有著重要的推動作用。代艷玲[3]介紹了《煤炭科學技術》圍繞內容質量提升、期刊宣傳推廣、服務能力建設三方面探索的精品期刊建設路徑,其中組織特色專題/專欄、打造特色欄目是提升期刊內容質量的重要途徑。付利[4]以《科學通報》(化學學科)出版的一系列專題為例,探討了選題、編輯流程、宣傳推廣和專家資源整合等方面的策略和措施,說明專題出版是提高期刊學術質量和提升品牌影響力的有力措施。我國科技期刊以科學家為主題的出版和研究寥寥無幾。衛夏雯等[5]介紹了《科技導報》科學家百年誕辰系列專題的出版經驗。百年誕辰系列不僅豐富了選題內容,強化了約稿效果,而且弘揚了科學家精神,實現了科普效能。
專題出版有助于增強期刊的服務能力。科技期刊的專題一般是針對某一研究領域或技術方向進行的相對系統、集中的報道,便于讀者查閱參考。圍繞專題,容易衍生更多會議論壇等促進學術創新成果交流分享的活動,增強學術生態活力。科技期刊作為一個學術交流平臺,服務產學研的協同創新,起著溝通橋梁作用。
一、選題挖掘的途徑方法
選題挖掘是圖書、期刊、新聞、電視等傳媒行業工作者的重要工作[6-8]。選題的時效性非常重要,往往需要編輯提前做好充分調研,在合適的時機出版,才會引起更好的反響,取得良好的效果。
當前是一個變化飛速的時代,國家科技創新政策不斷調整,國家文化體制改革不斷深化,媒體轉型與融合不斷推進,科學技術成果更是日新月異。這就需要科技期刊編輯與時俱進,跟上形勢,不斷學習,調研了解相關領域發展的共性問題、前沿問題、難點問題等。
科技期刊除了要關注各領域發展熱點外,更需要引領行業發展方向。因此,作為科技期刊的編輯,需要持續不斷地搜集整合信息。為了保持專業領域知識儲備的與時俱進,可以重點關注以下幾個方面。
(一)國家發展重大戰略
國家發展重大戰略是國家中長期發展的重要任務和目標,科技期刊是國家科技競爭力和文化軟實力的直接體現,國家發展重大戰略需要優秀科技期刊的支撐。因此,科技期刊有服務于國家戰略的使命。
同時,國家發展重大戰略需求往往也引領科技發展熱點,關系國計民生,圍繞這些熱點挖掘選題,將有助于吸引更廣泛的讀者關注,提升期刊的影響力。
2020年,《物聯網學報》圍繞重要講話精神和國家戰略工作,重點策劃了“物聯網與6G”“區塊鏈賦能物聯網”“智慧交通物聯網”“物聯網+能源”等專題,相關論文[9-12]也引起了業內的廣泛關注。尤其是尤肖虎教授關于6G與廣域物聯網[9]、沈學民院士關于天地一體化網絡技術[10]的論文,綜述了6G、天地一體化等前沿領域的關鍵技術以及發展方向,為相關科研工作者提供了重要參考。
其中,“物聯網與6G”專題在國內科技期刊的相關專題報道中搶占了先機。對6G移動通信技術的研究與探索將有助于增強我國在信息通信領域的國際競爭力,加速開啟萬物互聯新時代,對實現我國建設網絡強國戰略具有重大意義。2019年11月3日,6G技術研發工作啟動會宣布成立國家6G技術研發推進工作組和總體專家組,這標志著我國6G技術研發工作正式啟動。2020年3月,《物聯網學報》“物聯網與6G”專題順利出版,并且作者團隊強大,這是國內關于物聯網與6G的學術前沿專題。專題包含15篇國內外通信領域知名專家(院士、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IEEEFellow等)的邀稿論文,對6G的技術挑戰和未來展望進行了全面豐富的綜述。
(二)科研項目
重大科研項目往往是國家對專業領域關注的重點,這些科研項目的成果往往也會以高質量的學術論文呈現,因此,圍繞科研項目進行信息整合是選題挖掘的一個重要途徑。
國家科技計劃體系是科技期刊編輯需要關注的重點。國家科技計劃體系包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基金委主管)、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科技部主管)、國家科技重大專項(科技部主管)、技術創新引導專項(基金)、基地和人才專項。同時,也需要廣泛關注省部級、廳局級的科研/人才項目、開放基金、冠名項目、學會項目、企業委托、企業合作項目等。
2020年,《物聯網學報》發表的論文中,有基金/項目支持的論文比例超過85%,這個數據在創刊首年僅為48.57%,然后逐年提升。這些已發表論文的支持基金/項目也是編輯部持續關注和挖掘的對象。
(三)學術活動
眾多學術/行業大會、會議、論壇等活動關注的主題就是行業熱點問題,因此,可以從這些會議主題中篩選出具有創新性和代表性的選題。與品牌良好的大會合作,可以同時完成專題的組稿工作,在會議召開時,還可以在現場發放期刊資料,實現良好的宣傳效果。
《物聯網學報》與全國物聯網技術與應用大會(CIoT)、中國物聯網學術會議(CWSN)保持著密切良好的合作關系。這兩個大會均每年召開一次,每次召開均有數千人參會,是學術及行業合作交流的盛會,是期刊宣傳很好的機會。而《物聯網學報》每年也會為大會開設專門的投稿通道,針對相關專題的論文,擇優優先錄取發表。
(四)專家資源
科研人員身處科學研究一線,是科研項目和學術活動的直接參與者和組織者,他們對所研究的領域和相關資源有深刻和切身的了解,因此,專家資源是科技期刊編輯的核心資源。廣泛結識專家,多與專家交流,可以了解到相關研究領域的最新動態。
除了重大科研項目的主要參與者,學術活動的組織者、報告專家外,還可以關注相關領域的學會組織成員。例如,中國電子學會、中國通信學會和中國計算機學會都設有物聯網專業委員會,這些專業委員會中的成員都是從事與物聯網關系最緊密的研究的科研人員。時刻關注相關科研人員的動態,是了解和洞察相關行業發展動態直接且高效的途徑。
二、專題出版的統籌規劃
優秀選題的產生,只是專題出版的第一步,選題的落地出版過程涉及重要的統籌規劃問題。嚴格的流程把控能夠保證優秀選題的效益最大化。以下是《物聯網學報》在策劃、組稿、審稿、出版、推廣實踐中采取的一些重要措施。
(一)制定整體計劃
根據領域發展情況和收集的相關資料,每年制定下一年度的專題計劃。在落實的過程中,根據實際情況適當調整。通常情況下,根據領域特點,還要設置常態化專題,作為期刊按時出版的基礎。
在一年一度的編委會之前,《物聯網學報》編輯部會征集專家意見,起草下一年度的專題計劃。在編委會上,眾多編委共同討論,進一步分析、篩選,制定專題計劃。編委是期刊的領航者,對期刊的發展給予專業領域的方向性指導。這一措施保障了期刊提前布局下一年的重點專題,方向正確才能事半功倍。
(二)推進組稿進度
為了確保順利組稿,除了按照計劃緊密跟蹤外,還需要采取一些措施推進組稿進度。需要充分調動專家資源,利用學術圈聯動效應,以點觸面,擴大組稿范圍,加強進度管理。
第一,設置專題牽頭人。專題牽頭人為編委或相關領域專家,牽頭組織專題,主要工作包括確定組稿方向、審讀專題稿件,以及其他推進組稿進程、提高稿件質量的工作。工作按照與編輯部商定的進度計劃進行。
專題牽頭人應該在相關領域具有知名度和權威性,以其學術影響力帶動更多相關專家參與組稿投稿工作,豐富專題方向,擴展稿件來源。
第二,召開專題研討會。必要時,召開專題研討會,推進組稿進度。邀請相關作者和專家現場交流,這不僅對科研人員來說是一次深入交流科研成果的機會,而且對期刊來說也是豐富專題內容、提高期刊知名度的機會,同時可以為專題篩選高質量的論文,保障專題稿源。
前文提到的“物聯網與6G”專題,在籌備階段就在電磁頻譜空間認知動態系統工業和信息化部重點實驗室第一屆學術委員會會議上召開了專題研討會。專題策劃人南京航空航天大學電子信息工程學院吳啟暉教授組織召開了此次會議,專題作者均參加了會議,會上討論了相關研究的進展情況和論文的投稿情況,這一措施保障了專題的按時落地。
(三)嚴格遵守“三審三校”制度
為了保證論文質量,嚴格遵守“三審三校”制度,嚴把內容關。在普通的審稿流程基礎上增加專題整體審稿環節,以審稿溝通會或者特邀審稿的方式進行,確保論文方向的分布盡可能實現專題策劃的思路,體現專題內容的學術性和專業性。
《物聯網學報》內部制度健全,并且落實到位。建立并嚴格遵守“三審三校”制度、新媒體刊發審核制度、編輯部編輯工作制度,杜絕一切流程不規范導致的內容質量、出版質量等問題。
(四)重視宣傳推廣
出版后的宣傳推廣對專題的影響力提升也至關重要。常見的推廣途徑有官方網站、官方微信公眾號,借助有影響力的第三方平臺、專家和實驗室資源對專題或重點論文進行推廣、報道,召開專題論壇等。
《物聯網學報》基于“智慧交通物聯網”專題,以線上論壇形式召開“新基建智慧交通物聯網”論壇,深入交流探討物聯網、5G、區塊鏈、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通信、感知等技術在軌道、公路、水運、郵政、管道、車聯網等不同交通場景中的應用。論壇嘉賓陣容強大,報告內容精彩紛呈,匯聚綜合交通各大領域,騰訊會議和Bilibili(嗶哩嗶哩)、知網、知領、學術志等直播平臺的在線觀眾累計達到1.1萬人次。經過此次活動,《物聯網學報》微信公眾號粉絲數也有大幅提升,說明專題論壇活動提升了《物聯網學報》的知名度。
(五)充分利用專家資源
充分發揮編委在期刊發展中的領航員、宣傳員和聯絡員作用。借助編委出身于科研群體、活躍于各類學術活動的契機,積極推廣,宣傳刊物的新面貌和新變化。如在實驗室交流、校園講座、大會報告等場合對期刊進行宣傳,號召訂閱和投稿。主編和編委本身與高端科研群體有緊密聯系,廣泛聽取一線科學家的意見和要求,增進期刊受眾群體和編輯部之間的相互了解,爭取更廣泛的科研群體的支持,組織優秀稿源。編委還可以幫助編輯部建立與優秀科研人員之間的聯系,甚至協調學會、科研單位、知名企業等多方資源,搭建與編輯部的合作機會,如編輯部提供出版、會議等服務。
三、結語
我國雖然已成為期刊大國,但缺乏有影響力的一流科技期刊,在全球科技競爭中存在明顯劣勢。隨著《關于深化改革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意見》、中國科技期刊卓越行動計劃等一系列利好政策的推出,我國科技期刊迎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
面對發展過程中的諸多挑戰,需要積極探索辦刊方法。眾多出版實踐證明,專題出版對提高期刊內容質量、擴大期刊影響力范圍、增強期刊服務能力有著重要的推動作用。選題挖掘是媒體工作者最重要且伴隨職業生涯一生的重要工作,對國家發展重大戰略、科研項目、學術活動和專家資源的整合利用,是科技期刊編輯需要持續學習的課題。此外,對組稿、審稿、出版以及推廣等一系列選題落地流程的推進,也考驗著編輯的隨機應變能力,隨著編輯工作經驗的豐富,也會產生越來越多的方法途徑。
但是,我們也應該認識到隨著辦刊專業化和市場化發展、出版業務新技術和新業態的出現、新型出版模式和知識服務工具的開發,專題出版的推陳出新仍有許多方法途徑值得探索。例如,隨著融媒體和新一代通信技術的發展,如何進一步加強科技期刊在學術圈生態中的溝通橋梁作用值得深入思考。如何利用大數據等技術手段分析和獲取學術研究熱點也是值得探索的課題。
參考文獻:
[1] 中國科協,中宣部,教育部,科技部.關于深化改革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意見[Z]. 2019.
[2] 陳巖. 21世紀以來我國科技期刊聯盟的發展探究[J].出版廣角,2021(02):54-56.
[3] 代艷玲.中文精品科技期刊建設路徑及成效——以《煤炭科學技術》為例[J].編輯學報,2020,32(06):686-689.
[4] 付利.專題策劃提升科技期刊的品牌影響力——以《科學通報》(化學學科)為例[J].出版科學,2013,21(06):32-35.
[5] 衛夏雯,陳廣仁.科技期刊紀念性專題出版探析——《科技導報》科學家百年誕辰系列專題的出版經驗[J].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20,31(12):1447-1453.
[6] 陳靜杰.出版工作中編輯選題策劃的重要性[J].中國傳媒科技,2012(24):141-142.
[7] 段正孝.電視新聞專題片制作中選題的重要性與原則[J].中國傳媒科技,2012(08):67-68.
[8] 吉偉偉,李云海.淺談新媒體背景下電視新聞專題業務中的編導意識培養[J].新聞研究導刊,2016,7(16):219.
[9] 尤肖虎,尹浩,鄔賀銓. 6G與廣域物聯網[J].物聯網學報,2020,4(01):3-11.
[10] 沈學民,承楠,周海波,等.空天地一體化網絡技術:探索與展望[J].物聯網學報,2020,4(03):3-19.
[11] 代玥玥,張科,張彥.區塊鏈賦能6G[J].物聯網學報,2020,4(01):111-120.
[12] 劉俊勇,潘力,何邁.能源物聯網及其關鍵技術[J].物聯網學報,2020,4(04):9-16.
作者簡介:李娜(1992—),女,湖北襄陽人,博士,編輯,研究方向:科技期刊發展、圖書情報、學術服務。
李萌(1987—),女,北京人,學士,編輯,研究方向:科技期刊發展、圖書情報、學術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