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寧
東北師范大學人文學院
由于我國與西方在許多方面存在較大的差異,一是地理環境,二是人文歷史,三是經濟政治環境,四是思維方式等,造成我國高校與西方高校美術教育教學產生較多的不同點。此外,我國與西方國家高校美術教育教學過程中,應用的教學制度、培養制度、管理制度、課程設置制度以及招生制度等產生較多的不同點。我國高校美術教育教學過程中,應借鑒西方高校美術教育教學的優勢,使我國高校美術教育教學進入創新發展時期。
我國具有悠久的文化歷史,文化歷史已經深入我國的教育體系中,已經為各個領域培養出優秀的人才。但是我國在改革開放過程中,由于受到西方文化的影響,我國高校美術教育教學出現嚴重的西化傾向,我國傳統的民族文化優勢不斷弱化。許多高校在進行美術教育教學過程中,采用西方訓練方式,組織學生進行美術專業練習。
由于我國高校美術教育教學出現嚴重的西化情況,我國具有民族特色的教育發展受到嚴重的限制,培養出的美術人才,無法創作出具有民族傳統文化特點的美術作品。在高校美術教育教學發展過程中,針對出現的西化問題,許多高校已經對西化的美術教育教學模式進行改革,通過改革使民族精神與傳統文化融入美術教育教學中,以堅持民族特色教育為原則,充分借鑒西方美術教育教學的優勢,避免出現全盤西化的情況。高校在培養美術人才的過程中,美術學生從小學開始進行學習,學習的內容主要為素描、色彩以及速寫等美術知識,上述知識是高校招收美術考生重點考試內容。我國高校應對考試內容進行改革,增加民族特色美術知識內容,才能從根本上轉變西化的美術教育教學現狀。
以某高校為推動民族特色教育發展為例,在美術教育教學中融入民族特色。為使民族特色教育更好地體現在美術教育教學中,高校對美術專業學生進行調查,調查內容主要分為兩個部分,一個是學生對中國畫常識認識度,另一個是學生對西方繪畫常識認識度。調查發現,多數學生對西方繪畫常識認識度較高,高校應以中國畫常識認識度為切入點,在美術教學中提升中國畫常識的比重,才能為民族特色教育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我國具有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蘊,并且在傳統文化中,堅持傳承與發揚的原則,讓我國悠久的文化歷史得以延續。在高校美術教育教學過程中,高校應對傳統的教學模式進行改革,樹立創新精神將傳統文化與美術教育有效地融合,通過融合使美術繪畫技法更加豐富、繪畫創作視角不斷變化以及繪畫內容蘊含深刻的意義。
高校在美術教育教學過程中,通過改進教學模式大力培養學生的美術專業素養,通過創新教學模式為學生創造更加廣闊的美術創作空間,讓學生在美術學習過程中,可以積極拓展思路,將我國傳統文化與美術創作建立可持續發展關系,增強美術作品的民族性特點。
我國美術與西方美術發現相比,基于傳統文化會使美術作品體現出強大的精神魅力。西方美術更加強調包容性和創造性。我國高校美術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應在創新的教學模式中深入挖掘學生的創新潛力,讓學生根據繪畫主題,靈活搭配不同的傳統文化元素,體現出美術作品的創新特點。此外,在應用創新模式進行美術教育教學時,高校應設置更多的學習內容,不同的學習內容采用不同的學分制度,學生通過學習不同的美術知識獲得更多的學分,有助于學生獲得更多的鼓勵,學生會投入更多的精力研究美術與傳統文化發展的方式。
在美術教育教學期間,高校教師應轉變傳統的點評方法,在點評中給予體現出創新特點美術作品更多的學分,使學生積極調動創新思維進行美術創作。創新思維不僅體現在內容創新,還應在繪畫方法、使用的元素等方面體現出創新特點,有助于學生在美術創作中盡情發揮自己的想象力。
高校在對傳統的美術教育教學模式進行改革時,美術教師應作為改革的主體。高校在評定教師美術教育教學水平時,會按照管理制度、職稱評定等向教師提供相應的福利待遇。但是高校一直沿用集體管理模式,許多專業水平較高的教師未能獲得相應的福利待遇,長此以往,使教師的教學欲望不斷降低,并且在教學中缺乏責任心,無法在教學中融入傳統文化對美術教學進行創新改革。針對高校美術教師出現的問題,高校應開展多層次教學評價,積極挖掘具有創新潛力以及教學精神的教師,組織教師建立具有創新精神的隊伍,在美術教育教學中積極開拓進取,將傳統文化與美術教學相互融合,使美術教學體現出民族文化特點,從而促進高校美術教育教學的創新發展。
綜上所述,在中西方高校美術教育教學對比過程中,高校應轉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和考試模式,在教學和考試中加入我國民族傳統文化元素,使學生學習更多的傳統文化知識,將傳統文化與美術創作相互融合,建立具有民族特點的美術教育教學體系,培養出更多具備傳承中國文化的美術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