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學浩 西北空管局飛行服務中心
引言:當前,中國航空正處在發展的關鍵期,機遇勝于挑戰,動力超過阻力。我國需要根據航空特征和國家情況,夯實發展基礎,重點完善結構,增強發展動力,為航空發展開創全新的局面。中國航空發展不能離開航空情報,只有提高航空情報的質量,改進提供情報資料的體系,才能確保中國航空發展可持續發展。
航空情報服務質量是指通過服務產生的價值,航空情報收集、審核、發布了航空資料,進一步為空中安全、正常航行提供必備資料。而收集的資料包括空中交通管制、航路、導航設施、氣象等若干方面數據,資料是否及時、準確和完整直接決定了航空安全。通常來講,航空情報服務內容來自兩個方面,其一是基本航空情報資料,其二是臨時變化的航空資料。
航空情報提供了比較完善的航圖資料,其包括航空資料匯編與航路圖等。航空圖針對航空器的運行和開展其他航空活動,設計了有關規定、限值、標準等。任何一個民航單位都非常重視航圖資料,只有其完善和準確,才可以更好服務于航班。比如,每次航班飛行中,航空情報部門及時、準確的將資料傳遞給機組,幫助機組人員事前預判航路和飛行狀況,不只保證了飛行安全,還避免浪費查找資料的時間。
機組人員在航班飛行過程中主要借航空情報掌握航線信息,從而科學調用航線,而不是采取人工輸入方式,這樣做減輕了機組人員的工作壓力,避免發生誤差或失誤。比如在2010年,某航空公司機組人員忽略了民航情報提供的航線信息,選擇手工方式輸入航線數據,由此產生了錯誤,使航班飛離了事先批準的航線,打亂了航班正常的運行秩序。另外,飛機在航線數據的支持下,能夠實現自動導航,有利于航班根據標準航線定時定點完成飛行,保證航班的安全。比如,2011年3月5日,上海兩場RNAV試運行,東航安徽情報室對RNAV飛行程序檢查時發現,上海浦東機場向無錫方向立場代號錯誤,經再次確認,將這一情況反饋至上海AOC,隨后民航情報中心得到了這一情況,迅速發布航行通告,及時修正了浦東機場立場代號。上海AOC同步反應,發送第三期導航數據庫通告,提醒飛行員密切注意飛行過程。由此可知,航線數據的準確性和及時性都會影響航空安全系數,也密切關系著航班運行。
航行通告解決了紙質資料的缺陷,其通知涉及航行的設施、服務、程序,以及威脅航行安全的危險狀況與變化等內容。具體是指民用航行情報部門在航班航行中,發現一些突發的臨時的危害航班航行的事件,會立即向航班發出通告。比如機場發生涉及了航行設施、服務、程序等事件,航空情報發布可能威脅航行安全的危險情況,以及各種不明原因的變化。民用航行情報部門若發現一些突發性的危害航班航行的事件,及時向航班發送通告,比如機場發生突發事件,目的機場和跑道關閉維護,不接備降等,空管情報部門啟動航空情報動態管理系統向外界發布最新航行通告,憑借有關節點向各地區機場轉達國內外的系列報告。
民用航空情報室借助CNMS系統,準確獲取國內外發布的各種航行通告。如:火山灰通告、突發航行通告、NOTAM、SNOWTAM等,全面解讀通告內容,由情報人員負責篩選出對飛行安全可能造成威脅的通告,且通知到有關部門。機組人員查看PIB資料時可得到關于飛航路與機場的相關信息,進一步編制應急預案。比如,2006年我國某航空公司降落呼和浩特白塔機場時,由于操作誤差造成飛機降落在一條未實際運行的新跑道,雖然沒有發生人員傷亡事故,但這次事故也導致其他航班調整了原本的運行計劃,帶來了延誤。造成這次事件原因是空管系統的情報部門發布新跑道通告時存在延誤,未對機組人員及時提醒。如果機組人員事先掌握了目的機場的狀況,必定可提前預判,保證飛行協調性的同時避免發生事故差錯。
航空情報資料質量,是指為了保證飛機安全航行,科學收集整理資料,且及時發布這些資料。情報資料涉及的范圍相對寬泛,結合有關規定可知,國內機場的原始資料需要向空中管制、氣象部門、通信部門等匯報。在這個操作中,任何一個步驟發生差錯,都可能影響對情報資料整理、發布和上傳的過程,進一步威脅情報資料質量。當前,情報資料收集整理工作未與提供資料方形成統一的聯絡關系,不利于發布資料過程中的交流,降低了資料的整理效率,甚至隱藏安全威脅。為獲得有效準確的情報資料,應保證收集、整理、發布資料的各個環節彼此呼應。首先,與原始資料提供方保持較好的交流,嚴格遵守雙方制定的協議,確定雙方責任,并根據資料內容、提供時間等提出相關的要求,當提供資料方較多時要嚴格執行一致的標準。其次,建立資料提供追究機制,培養誰提供誰負責的理念,實現追本溯源,理清資料收集的途徑,對外及時發布資料。最后,協調建立合作制度,定期為提供資料方開展工作會議,學習全新的技術理念,強化交流,了解最新發展情況。
情報人員是與航空情報資料直接接觸的群體,他們是否具有良好的職業素養關系到處理情報資料的效果。情報工作人員不只要有相關的知識,還要接受專業培訓,且經過一段實踐鍛煉,完全合格后才可以從事有關的情報工作。近年來,情報工作發展日趨復雜,牽涉到廣泛的領域,工作模式突出了網絡和規范化特點,對情報人員的要求也逐步提高。他們不只要掌握豐富的工作知識,還要非常熟悉國內外航空方面的規章制度,同時能系統整理復雜的情報資料。因此,建立合理的人員培養制度,徹底提高情報工作的水平非常有必要。培訓過程需密切關注情報工作的全新發展情況,結合新形勢、新技術開展專業化的主題培訓,靈活協調各項工作內容。
情報工作牽涉廣泛的內容,提供資料的單位有很多。因此,情報工作要基于客觀角度,協調處理民航內各部門之間的關系,科學整理收集資料。在這個情況下,單是情報部門獨立工作難以取得良好的工作效果,還要其他部門密切配合,基于整個民航系統建立質量管理體系,綜合監督情報工作。根據我國航空領域的實際狀況,為正常運行監管體系,需要分別以國家和地區為單位建立情報監管機構。國家層面的監管機構主要處理國家機構與情報部門之間的工作,嚴格檢查情報資料的質量,定期組織情報部門接受業務培訓,調查情報資料引起的事故。地區情報監管機構對地區內的相關單位與情報部門實行管理。有關部門主要開展具體的監管工作,監管機構統攬全局。同時,采取更完善的方式制定質量監管工作的規章機制,明確監管部門的工作細則,保證監管體系的穩定性,使情報資料根據實用性。
結束語:總而言之,航空情報部門發揮了空間載體的作用,不只組成了航空服務體系,還是航空情報穩定發展的基礎。所以,航空情報工作水平的高低,直接決定了飛行安全與否,也是航空情報部門可持續發展的重點所在。本文圍繞航空情報,對其工作系統分析,深刻討論了提高情報工作質量的措施,為我國航空事業的發展添磚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