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陽 中國人民大學
前言:人口老齡化問題已經引起了很多人的關注。“老年病”的易發性、突發性、慢損性已經成為困擾家庭幸福生活的主要問題之一。老齡化問題給人們帶來了社會資源分配不足的醫養難題,也給子女造成了很大的精神和經濟負擔。如何有效解決這些問題,醫養模式將如何發展,開始走進人們的視野和思考中,由此引起了政府相關部門的極大關注,各界商業人士也紛紛轉型投入到醫養模式的創新之中。醫養模式主要是指醫療資源與養老資源相結合,實現社會資源的最大化利用。
針對醫養結合而言,是在提供傳統養老模式的基礎上,為老年人提供專業化的醫療咨詢及康復治療服務,以此來加強對老年人健康的保障工作。隨著我國社會的不斷發展,我國老齡化逐漸加劇,這也得到了政府的高度重視,政府需不斷完善相關法律法規,以政府為主導,帶動整個社會參與進來,以此來打通養老服務工作的“堵點”。以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托,醫療機構為補充,充分完善醫養結合三聯動的健康管理體系和法律規章制度,滿足社會養老需求。
國家把健康權視為人的基本權益加以保護,在要解決人民看病吃藥問題的同時,也要提供保障人民身體和精神健康的社會福利。目前,大健康從本質上講是一種廣義的健康概念,是隨著人們健康理念延伸發展而來的,其圍繞著人的衣食住行、生老病死,側重關注各類影響健康的因素和誤區,重視并提倡自我健康管理。
我國大健康產業逐漸呈現蓬勃發展之勢,根據相關資料表明,截止到2020年,“健康中國”帶來的大健康產業市場規模有望達到10億元左右,中國大健康產業下塑造未來醫養模式,有利于提高老年人的專業化醫療服務和康復服務,有利于改善老年人日常精神生活,提高老年病患者、慢病患者的健康質量,還有利于減輕社會醫療資源和政府醫保基金的壓力,進而提升社會資源整合和家庭幸福感。
在我國人口老齡化、政策驅動、產業技術積累和人民對健康的需求,都是促進我國大健康產業大發展的關鍵因素。醫養結合模式,是在傳統養老模式的基礎之上,為老年人提供專業化的醫療和康復服務。醫養模式中,“醫”是醫療康復保健服務,包括醫療服務、健康檢查、健康咨詢等內容,“養”大多是指對老年人的生活照護服務、文化活動組織、精神心理慰藉、食藥養生等。醫養結合并非是醫療和養老的簡單重合疊加,是集醫療、康復、養生、保健等為一體,將老年人健康管理放在首要位置,將養老機構和醫療資源有機結合,對老年人的生活照護關懷與醫療康復保健融合的全新發展模式。實現醫療資源與養老資源的深度融合和聯動發展,從而更好地滿足老年人的醫療需求和康復護理需求,幫助老年人保持身心健康的狀態,并有效減輕家庭和社會負擔。
醫養結合作為一種新型養老方式逐漸受到市場的重視,然而在醫養結合模式中依然存在很多短板。首先是醫養結合模式下所需的人力資源不足,尤其是高素質專業化人才的短缺。我國從事老年醫療護理康復的醫護社工人員數量不足,從業人員文化素質較低、工作流動性較大,這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醫養結合管理模式的形成與發展。其次便是目前我國醫養結合的相關保障體系不夠完善,缺乏創新及符合實踐的舉措,無法結合老年患者的健康特點及實際需求來開展服務模式,存在對老年醫養歸責及人身安全等法律規定的巨大漏洞,并且醫保基金還未直接與醫養機構進行完善的結算銜接。最后是醫養模式的盈利方式不夠清晰,知識產權及專利保護壁壘較低,還未形成直接、明確、標準、共識的商業運營模式。
在“十三五”規劃建議落地后,健康中國正式升級至“國家戰略”,為了進一步促進大健康產業的發展,依托大健康產業實現醫養模式的創新,更加促進醫養模式的完善。結合中國實際發展情況,深入分析中國大健康產業下塑造未來醫養模式的策略,來幫助更多家庭解決“老年病”帶來的各種困擾問題。
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發展,失能和半失能的老年人口越來越多,殘疾老年人逐年增加。根據相關數據分析與預測,截止到2020年,中國將有超過4200萬失能老人和超過2900萬80歲以上老人,這一龐大的數字,不僅僅需要解決老年人的生活照護問題,在醫療服務、康復服務方面都存在著巨大的需求。從醫延養模式是通過醫療衛生機構往下游沉淀基層的養老護理領域的延伸發展。通過在醫院內設置老年床位的方式,以醫療機構為主體,成立養老機構及健康管理中心。同時,在醫療機構內部成立專門科室,如老年科、綜合科、中醫保健科等相關門診病房,促使醫療機構轉變為能夠提供醫養結合服務的綜合性醫療康復機構。相對而言,這種方式市場接受度較高,但對醫療機構造成較重的運轉壓力。
醫養結合模式的發展,勢必會帶動健康產業新的變革,也會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人們對健康管理的理解,改變傳統簡單的治病看病,逐漸朝著預防醫學、保健醫學的方向關注。由養添醫模式主要是指規模較大的養老機構配置醫療機構資源,這是當前最為普遍的醫養結合發展模式。由養添醫模式是在養老機構、養老園區、日間照料中心中通過設置醫療室、護理站、健康小屋、干預區等方式,或開設老年病醫院、護理醫院、康復醫院等專業醫療機構,確保入駐養老場所的老年患者可以享受到應有的醫療服務,以期可以為其在養老生活中提供必要的醫療護理服務。由養添醫模式的發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養老項目的健康保障,拓寬機構的收入渠道,進而有效緩解運營壓力。因此,由養添醫模式在商業市場當中已經得到廣泛認可及實踐應用。
在醫養模式發展的過程中,醫養協同模式主要是養老與醫療通過合作的形式,有效為老年人提供醫療保健服務。醫養協同模式采取合作模式,有醫療機構定期指派專業的醫護人員到養老機構為老年人提供醫療服務,如老年病專家、全科醫生、健康管理師、化驗體檢師,來解決實際的醫療護理問題,同時會為養老機構的工作人員進行培訓康復和護理知識,以確保給入駐的老年患者提供良好的照護服務。在醫養協同模式前提下,會通過不同方式建立與醫療機構的合作,完善醫療與養老的相關服務,為入駐的老年客戶提供一定的醫療保障和專業人員技術支持,提升老年客戶的安全感。因此,醫養協同模式對于實現專業醫療和養老照護協同的目標,發揮著重要的促進作用。
在養老事業發展過程中,“居家社區養老+醫療網絡”模式,逐漸出現在人們的生活中。“居家社區養老+醫療網絡”模式是醫養結合走進街道、社區、家庭的一種方式。我國目前老年人口數量龐大,醫療機構與養老機構在需求方面明顯存在不足。由于老年人情況特殊,居家養老成為一種理想的養老模式。在實際生活中,由居家社區為老年人提供醫養服務,相對而言費用較低,適合大多數普通家庭的經濟預期,同時也可以滿足老年人居家養老的愿望。居家養老可以確保老年患者和家人的隨時溝通,在精神上可以穩定老年人的情緒。老年人足不出戶即可使用手機、電話、電腦等通信設備購買養老商品或預定聯線醫護服務,解決了體質殘疾、孤寡老人最后一公里的上門服務。但此模式涉及到居家安全的法律責任問題,對老年人在普及使用網絡信息設備的手段解決,以及商家進駐推廣合作服務客戶的商業盈利模式的難點。
隨著社會科技的發展,科技與生活之間的關系越發緊密。在醫養模式的發展前提下,“互聯網+”主要是借助人工智能、大數據、通信5G等前沿科技技術實現“互聯網+醫療健康”新業態的發展。通過“互聯網+醫療健康”的方式,助力大健康產業的轉型發展,將大健康業務滲透到人們的日常生活中。如云醫療平臺,對老年患者的專業數據進行收集、整合、分析、預測,技術人員再根據大數據采用相應的解決方案,這次在疫情防控中已發揮了極大作用。通過“互聯網+醫療健康”的方式,可以實現互聯網技術、物聯網技術、遠程醫療技術的結合,實現中西醫藥、衛生機構、健康管理與養老服務模式的聯動發展,現已在市場上出現5G健康設備的投放實施,以及遠程醫療問診后通過互聯網藥械產品購買的快遞上門服務等。進而為更多老年人提供既便捷又有品質的醫療、康復、生活保障。但同時也涉及到個人信息安全倫理方面的考驗。
結語:綜上所述,社會公眾更加重視人口老齡化及養老問題。大健康產業已經發展成為當前健康時代中的熱點話題,在新經濟常態穩定發展狀態下,中國大健康產業如何塑造未來醫養模式,成為大健康產業發展的重要內容。通過發揮醫養模式的優勢,可以為更多老年患者提供相對專業的醫療服務和康復服務,給老年人帶來健康和幸福保障。醫養模式作為一種新型的養老服務,可以惠及更多的家庭,減輕社會醫療資源負擔,利用創新結合和科技方法來加強社會人員分工及資源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