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銘哲 大連金普新區招商服務中心
隨著2013年8月開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的設立,國家在全國范圍內大力宣傳可復制可推廣的自貿創新政策、先進的服務理念、前瞻性的地區發展目標,使得自貿試驗區像雨后春筍一般,在全國各地區生根、發芽、節節升高。國家對外開放的步子越來越大、越來越快,站上世界舞臺并起到主導作用的決心越來越強,底氣越來越足,在今年的進口商品博覽會上,又乘風而起宣布成立進口貿易創新示范區,為我國各地區的經濟發展注入了政策活力,這樣一來,各地區的市場特色得到彰顯,人民物質生活得到豐富,地方經濟動能得到充實。
國家宣布成立自由貿易試驗區以來,已經走過了7個春秋。至今仍然記得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成立時的新聞報道,舉國矚目不為過之,我們了解到了一種新的貿易方式,新的物流模式,新的采購模式,我們為之興奮好奇,更為之驕傲和自豪。截止今年9月,我國的自由貿易試驗區已經遍布祖國各地,達到了21個省(包括67個片區),他們分別是滬、粵、津、閩、遼、浙、豫、鄂、渝、川、陜、瓊、魯、蘇、冀、云、桂、黑、京、湘、皖(按成立時間順序),這其中包含長三角四省:滬、蘇、浙、皖,也包含京津冀地區,還包含除港澳臺我國所有沿海城市:津、滬、粵、遼、魯、浙、蘇、閩、瓊、冀、桂。現在的自貿試驗區已經成為點線面的趨勢,形成階梯立體式規模。21個自貿試驗區突破零、極速增,大膽試、大膽闖,形成了多領域復合型綜合改革開放態勢,為我國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積累了有益經驗[1]。
第三屆進口商品博覽會在上海如期舉行,11月4日,商務部外貿司司長李興乾宣布,經商務、發改、財政、人行、海關、市場監管、外管、藥監、進出口銀行等部門共同研究得出結論,要在全國設立進口貿易促進創新示范區。它們是:虹橋商務區(滬)、大連金普新區(遼)、昆山市(蘇)、義烏市(浙)、合肥經濟技術開發區(皖)、廈門湖里區(閩)、青島西海岸新區(魯)、廣州南沙區(粵)、天府新區(川)、西安國際港務區(陜)。從地理位置上看,示范區分布在東南沿海一線、中部內陸及東北一地;從交通條件上看,示范區有海港、有陸云樞紐、有重要機場;從發展空間上看,我國不斷降低關稅總水平,提升貿易便利化,國內市場空間廣闊、潛力巨大,中等收入群體超過4億人,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要求不斷提高,進口規模占全球比重持續提升[2]。
試比較兩大功能區不難看出,區位選擇上具有一定的相似性,整體架構上帶有相互補充性,經濟貢獻度上富有可持續發展的前瞻性。首先看區位選擇,自貿區涉及省份包括示范區涉及省份,也就是說示范區的十個省份有著雙重身份,雙份政策福利(如圖),自由貿易試驗區21個(包含1個自由貿易港),進口貿易促進創新示范區10個,均分布在沿海一線,也都深入內陸直達中西部,東北地區雖僅限遼寧一地,但也充分發揮了地區優勢,能夠輻射東北三省,調動整個東北經濟活力。其次看整體架構,梳理自貿試驗區的戰略定位及發展目標不難發現,總體要求基本一致,各地特色略有不同,隨著時間的推移,經驗的不斷豐富,總體要求也不斷細化,不斷提高。進口貿易示范區的總體要求簡單明確,就是要在貿易制度創新、貿易政府服務、貿易業態模式等方面下大力氣實驗改革,各地區發揮自身特點,建立國際往來,找到獨特的優勢發展方向,良性競爭,相得益彰。最后再看經濟貢獻度,過去的七年,自貿區的一張張答卷,給國家和人民一個滿意的答復,做到了大踏步的開放、做到了深化放管服改革、做到了服務國家級戰略[4]。進口貿易示范區,是在我國進口占全球份額達11.3%,較去年同期提高0.8個百分點[3]的歷史背景下設立的,本身具備經濟趨勢上揚的良好基礎,同時,中國進口對全球經濟復蘇的促進作用顯著增強[3]。
1.自貿區:更深層次的探索和實驗國家對外開放總體布局,各自貿區分工合作[5]
21個自貿區相互支撐、相互提攜的同時又能各司其職。京津冀、長三角、沿海城市的補足,使得自貿區在服務國家級戰略發展的能力上上了一個新臺階,延長和保障產業鏈以及供應鏈的安全穩定的科級能力有了跨越式提升,助推建設高水平開放經濟新體制的源動力上跳躍升級。
2.示范區:第一:促進;第二:創新[6]
從國家設立初衷可見,示范區主要任務就是發展進口貿易,同時也要發展進口貿易所帶來的附加效應。深耕培植先進技術、設備和服務等重點產業的進口貿易,那么隨之而來的就是消費升級,中國14億人口的消費市場是無限的,中產階級超4億的消費能力是巨大的,我國從改革開放之初的滿足基本生活需求消費,到現在追求高品質、大健康、提升精神價值等物質精神需求消費,對商品的要求逐步提高,這就給我國的進口貿易涉及品目提出了新的要求。隨著與世界的接觸日漸緊密,全球各地區的文化習慣、生活模式等也會進入我國,我們將擁有世界的視角,擁有全球的思維,會給我國經濟社會帶來更多的業態及就業機會。其次在創新方面與自貿區類似,無論做任何嘗試,任何實驗,創新都是首要要求,因為沒有創新,就不能打破陳規,不打破陳規,就不能向前進步發展,因此示范區的貿易運營模式、監管管理體系、扶持政策制定等方面也需要發揚創新精神。
今年新增加的三個自貿區的主要發展方向是服務貿易,新成立的十個進口貿易示范區也在提倡進口服務貿易,在疫情基本穩定但尚未平息的當口,服務貿易成為我國發展的新目標。為什么說服務貿易成為焦點呢?從數據來看更為直觀,2012-2018年,我國服務業增加值年均增長7.9%,高于GDP年均增速0.9%,2018年服務業占GDP的52.2%,已然成為我國國民經濟產業的第一名。但是在服務貿易方面我國卻常年處在逆差地位[7]。那我們能做的事業有多大呢?2019年數據顯示我國服務貿易進出口總額在5.4萬億人民幣,逆差達到1.5萬億人民幣,并成逐年擴大的趨勢。
大連金浦新區同時承載了進口貿易促進創新示范區(2020年獲批)和中國(遼寧)自由貿易試驗區大連片區(2017年獲批)兩大國家主推得經濟區的功能,可見任務之重、責任之遠。在前述中論述了諸多兩大功能區的比較等問題,大連金浦新區同時存在,集兩大功能區于一身,享國家政策最高標準,必將迎來全新的機遇和未知的挑戰。那么大連有哪些優勢呢?早在兩大功能區獲批之前的2014年,大連金浦新區就已經獲得國家級新區的批復,成為全國19個國家級新區中,面積最大(2299平方公里)的國家級新區。加上社會經濟基礎好,海陸空交通便利,“一地、一極、三區、兩中心”的重要角色定位等優勢[8],大連金浦新區已不是單一的功能區,而且復合型經濟發展的精英區域。
大連金浦新區在發展實體經濟的同時,也要注重發展服務貿易。按照《服務貿易總協定》,跨境支付、境外消費、商業存在、自然人流動為服務貿易提供方式,從《全球服務貿易發展指數報告2020》中可以看出,2019年數據顯示,以計算機、數字技術等服務行業占大比重的知識密集型領域是我國服務貿易的主引擎[9]。在服務貿易提供方式和知識密集型領域尋找突破口,帶動全區貿易發展。利用好自身優勢,使用好國家政策,是發展的根本關鍵之處。
大連是一座港口城市,在歷史上大連的港口也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地理位置優越;大連是一座對外開放的城市,與日本、韓國、俄羅斯等近鄰及南亞、澳洲和美洲等貿易往來國有著長期的合作關系;大連是一座包容性很強的城市,外籍常住人口豐富,吸引著來自世界各地的人們。
結束語:設立示范區是我國大力擴大進口的創新舉措,對我國穩步擴大進口規模有極大幫助,會將對外開放水平提升一個級別。國內市場消費升級,擴大進口可以豐富商品種類,有助于帶動相關產業更大發展,提高我國經濟的運行質量。自由貿易試驗區,在完成國家戰略的重大使命的同時,也在不斷升級維度,執行時代賦予的新任務。大連是一座有山有海有文化的城市,一座包容聯通有歷史的城市,在時代的召喚下,必將奮勇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