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洪偉 北京市嘉佑律師事務所
與傳統的出租車運營模式相比,網約車是通過使用互聯網上的大數據來正確分配車輛資源提升人車匹配效率來減少城市的交通擁堵的問題,也能幫助乘客解決乘坐公交車和其他交通工具存在的效率問題。但是目前來說,網約車的侵權責任承擔主體還不是特別明確,所以我們期待在不久的未來國家能夠制定相關的政策來約束網約車的行為,規范行業發展的同時能夠進一步確定網約車侵權責任承擔的主體來解決實務中面臨的難題。
鑒于網約車的發展過程中,為了滿足不同用戶的不同需求產生了不同的模式,比如簡單網約車模式,即駕駛員和乘客自行交易的形式,比如駕駛員通過與乘客通過網絡或電話等渠道發布信息自行達成交易,或者駕駛員避免平臺抽成分紅,雙方經過協商,通過取消訂單及交換聯系方式并私下達成約車訂單,特別說明的是,針對此種簡單網約車模式本文不做討論,本文中僅對駕駛員與乘客通過專業的網約車運營平臺達成交易的模式,即正常網約車模式下幾種情境產生的侵權責任的責任主體認定作出簡要分析。
作者認為,強奸,搶劫,謀殺,故意傷害等暴力犯罪案件原則上應屬于刑事范疇,如果在正常網約車模式下產生這些違法行為,就需要明確網約車司機與網約平臺的責任。從這方面來講,如果網約車平臺想要預防網約車司機的不良行為,就需要將網約車司機的ID、駕照和網約車的司機個人信息進行公布,對于有犯罪前科的網約車司機終身不再錄用,只有這樣,網約車平臺才能保證客戶的利益,也能夠進一步提高網約車平臺的形象。對于駕駛司機來說,就需要保證自己能夠在工作期間應當合理合法,因為只有這樣,網約車司機才能提高自己的信用評分,如果自己的信用評分高,那么客戶對自己就會很放心,這對于促進他們的交易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由此可見,對于網約車平臺來說,在進行網約車交易時,就需要相關的駕駛員能夠進行實名注冊,只有通過這種方式才能保證客戶安全的基礎上,促進網約車平臺與網約車司機的合作。
作者認為,關于誹謗,恐嚇,大規模殺人,侵犯隱私等非法行為,這些暴力犯罪行為必須遵守“責任主體”原則,這需要法律力量加以維持。除此之外,當涉及到隱私侵犯時,還需要相關的部門和人員對客戶的隱私信息加以維護。如果駕駛員網約車違反了有關網約車的法律法規,且造成了一定后果,那么網約車駕駛員應該對自己所有的不當行為所造成的后果負責,當然,如果網約車平臺泄露了乘客的信息,那么網約車平臺就需要對自身的錯誤承擔相應的后果,由此可見,對于客戶來說,不管是網約車平臺還是網約車駕駛員,都是責任的主體,但是在不同的責任維度承擔著不同的責任。
網約車在提供運輸服務的過程中,如果是由于道路交通事故導致保險費差額和網約車平臺所能夠提供的保險費不相符,那么剩下的賠償費用是需要駕駛員來承擔嗎?這是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作者認為,如果產生交通事故,導致所需的賠償費用超出預算,那么就需要駕駛員和網約車平臺共同承擔責任,因為這樣可以保證網約車平臺和網約車駕駛員的共同利益。根據網約車驅動程序和網約車平臺之間的協議,作者認為,網約車平臺和網約車驅動程序需要相關的人員進行管理,這些人員的主要責任是進行信息傳遞服務和客戶服務。需要注意的是,私家車司機通常會在網約車平臺上簽訂勞動合同并建立勞資關系,這就要明確表明私家車在平臺上簽訂合同的時候,需要支付固定費用,車主應對其收入和損失負責。需要注意的是,如果網約車平臺沒有制定相關的合同來進行規定,那么就需要平臺和車主進行共同賠償,對所有的事故或者是事件進行負責,兩方共同承擔責任。
網約車司機也需要簽署在線平臺交易同意書和相關合同,因為網約車平臺和網約車之間的關系是相互聯系的,這意味著網約車車輛的所有者可以代表網約車平臺接收訂單,并通過接受訂單的形式來獲取乘客信息,在這方面也需要網約車平臺能夠加以限制。需要注意的是,目前來說,我國的交通市場雖然說已經取得了一些成就,但是也存在很多問題,僅目前我國網約車的發展狀況來說,我國沒有明確規定網約車與網約車平臺之間的責任主體關系,這就導致在客戶行網約交通出行過程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這其中的很多問題目前已經存在于我國大部分地區,且出現的數量已經不再少數,所以在未來就需要我國相關的部門能夠根據網約車平臺和網約車司機之間的相互關系來制定一定的法律,進一步促進網約車平臺和網約車司機之間的合作關系,進而明確網約車平臺與網約車司機的身份和其他利益相關者,并明確表明各個主體的責任范疇,因為只有這樣,才能保證網約車交易的良好進行,也能保證客戶自身的安全。
結語:網約車于2014年進入中國市場。在7年中,網約車快速發展,且隨著互聯網共享技術的發展,目前網約車的出現有效地解決了現有交通運輸行業出現的不對稱問題,但是在相關責任主體確定方面來說,還存在一定的問題,所以在未來就需要我國相關機構能夠對網約車的侵權責任主體進行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