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春松 山東九齊律師事務所
執行通知前置程序泛指有金錢類給付內容的民商事訴訟,在訴訟的審判階段,同時啟動針對被告的金錢給付執行通知的一個訴訟程序應用創新;同時,在涉及有金錢類給付訴訟的民商事訴訟裁判文書當中,法院直接把針對被告的金錢給付執行的執行通知書內容寫入民商事訴訟裁判文書;對于本訴的敗訴當事人即本案被告,在訴訟裁判文書當中直接列明應該按期即期履行生效法律文書確定的金錢給付義務。同時,經過執行通知前置程序的金錢類給付型民商事訴訟,在案件從審判階段轉入到執行階段后,法院將不在向被執行人重新發出執行的通知,默示執行通知的被執行人已經簽收或者已經明確;根據執行通知前置的訴訟程序規則,推定給付義務人即本訴被執行人已經完全知悉自己應該履行的金錢給付義務。
社會經濟快速發展的歷史階段,伴隨而生的是眾多涉及大量的金錢類給付型的民商事訴訟,在經濟發達地區和人口密集地區,以及中國新金融資本經濟蓬勃發展的階段,尤其是P2P偽金融創新的從出生到死亡的歷史階段,民間大量涉訴的金錢類給付型民商事訴訟幾乎成為屬地基層法院訴訟案件堰塞湖的絕大部分。
訴訟難、涉訴的金錢給付型民商事訴訟更難,勝訴后到執行階段即對于申請執行人來說想勝訴拿錢更是難上加難!
司法實務的通說中按照現有的《民事訴訟法》的相關程序要求,只有在訴訟結束審判階段并訴訟裁判文書生效后,勝訴方需要依照《民事訴訟法》的執行程序要求,向屬地執行法院申請強制執行。接受執行申請的屬地執行法院,需要依照《民事訴訟法》的執行程序要求首先向被執行人發送要求執行的執行通知,只有執行通知有效送達被執行人后,執行才推定開始。在執行階段,被執行人在有效期內不配合執行法院的通知執行,不履行應該承擔的金錢給付義務,進而才可能存在執行法院的依法強制執行。
按照當下基層法院案件尤其是民商事執行案件堰塞湖的現狀,從申請人執行申請到執行通知的有效送達,將會經歷漫長的時間,在這個時間段,惡意的被執行人會通過種種合法的手段轉移財務,通過“空城計”的方式惡意規避應該承擔的金錢給付義務。以當下的司法實務執行程序來評判,執行通知的送達貌似變成為是在給被執行人傳遞惡意規避執行的通知,同時執行通知的自我履行階段也是給不法被執行人轉移財產的緩沖階段。
《民事訴訟法》規定下的合法依規的突破被執行人的惡意規避給付行為,在創新的社會法治生態進程下,從《民事訴訟法》執行程序的司法創新突破的維度考慮,就是通過何種合法守規的執行手段來有效縮短這個被執行人惡意逃避的時間階段,同時能夠快速提高執行法院執行的成功率和效率,在當下歷史發展階段,已經成為涉及金錢類給付型訴訟迫在眉睫的一個現實執行問題。
執行通知程序前置的司法實務推廣和應用,是《民事訴訟法》執行程序的創新,更是破局金錢類給付型訴訟的有效手段之一。
執行通知前置程序的司法實務的有效推廣和適法應用,能夠針對涉及金錢類給付型訴訟的執行提速,能夠有效節約執行法院的司法執行資源。圍繞執行通知程序前置,有如下可以顯而易見的優點。
《民事訴訟法》法條規定對于傳統的執行程序中必須送達的“三書”即“送達執行通知書、風險告知書和財產報告(書)令”依據執行通知前置程序的推廣有了創新的執行破局。執行通知前置程序包含在裁判文書當中,三書不需要EMS給被執行人,程序革新在減掉執行法院EMS快遞財務成本的同時,對于相應的辦公紙張以及司法資源等也是最大限度的減掉或者節約。也就是說,執行通知前置程序革了紙質“三書”的命。
訴訟的目的是尋求公權力機關公平解決爭議,涉訴的金錢類給付型民商事訴訟的最終目的是將爭議通過“搭車”訴訟裁判文書的同時,順便推動執行程序的執行,此舉暨打擊了不法被執行人的惡意轉移可執行財產的可能性,也提高了涉訴被執行財產執行成功的可能性。執行通知程序前置在節約司法資源的同時,依照民事訴訟法的要求提高了執行效率。
民事訴訟法針對涉訴程序的執行,為了不枉被執行人,程序繁瑣,條框管理非常嚴苛。執行通知程序的前置是變通優化創新民事訴訟法的執行程序,是與時俱進的民事訴訟執行程序。執行通知程序的前置優化了民事訴訟的執行程序,減掉了民事訴訟法執行程序的繁瑣,提高了司法訴訟文書的司法執行權威。執行通知程序的前置能夠基于為執行人負責的原則,對于被執行財產取得相對更好的執行時機,最大限度的為執行人執行成功。
執行通知前置程序的有效司法應用,不僅僅是節約司法執行資源和財政資源的消耗;執行通知前置程序司法實務應用的同時,為申請執行人能夠獲得執行財產的給付性大大提高了效率,打擊了不法被執行人惡意逃避執行并轉移可執行財產的可能性。執行通知前置程序的應用是在《民事訴訟法》支持下的執行創新,是《民事訴訟法》執行程序與時俱進的司法創新。
執行通知前置程序的應用能夠最大限度的破局當下金錢給付類民商事訴訟執行難的堰塞湖。
執行通知前置程序應用的同時,創新的《民事訴訟法》應該促進財產報告程序一樣的執行前置,在涉及金錢給付類民商事訴訟中,對于民事訴訟程序和執行程序的司法創新應用,是法治社會與時俱進進步的表現。
執行通知程序前置的應用中包含執行通知和財產報告程序一并移至審判階段,將通知和報告融合在訴訟裁判文書當中,同時直接在裁判文書的主文后面注明要求被告履行義務的期限以及履行財產報告義務的相關情形。執行通知程序前置的應用對于執行程序的執行提質增效提能是顯而易見的,執行通知程序前置是新民事訴訟法下司法執行程序與時俱進的結果,是法治社會建設的創新。
執行通知程序前置的應用依照《民事訴訟法》要求要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依法審判、依法執行。
執行通知前置和財產報告程序前置這兩種行為的前置,對于金錢給付類民商事訴訟中被執行人的實體權利和程序權利均沒有任何實質的影響和侵犯,沒有侵犯任何當事人的合法權利,也沒有增加任何當事人的不明義務。執行通知前置和財產報告程序前置目的是通知,最終的結果是促成涉訴財產的可執行和被執行。
執行通知前置和財產報告程序前置的實施,是民事訴訟法的程序創新,有利于施行當下司法環境下的審判和執行之間無縫銜接,能夠最大限度的保障被執行人的知情權,能夠保障申請執行人獲得給付的效率和獲得給付的可能性,在為國家節約司法資源的同時,節省財政資源浪費,提高涉訴金錢財產給付執行的質量和時效。
執行通知前置和財產報告程序前置的依法實施也是確保生效法律文書強制力的要求。生效法律文書的強制力是公權力機關的表現,代表著國家意志。通過依法實施的執行通知前置和財產報告程序前置,也同時代表著國家意志,強制力是依法合規的國家要求。
執行通知前置和財產報告程序前置的實施在創新民事訴訟法執行程序的同時,也是量化可見的降低了司法成本,提高了司法效益。執行通知前置和財產報告程序前置是法治社會建設創新的要求。
執行通知前置和財產報告程序前置的依法實施,更能夠保證公平價值的實現。執行的目的是依法懲戒被執行人的失信并通過公權力機關的國家意志強制執行財產,恢復社會正常交易秩序。公平、公證、公開,都是社會合法價值的體現。
執行通知前置程序的研判、分析以及司法實務應用,包括擴大化的財產報告程序的前置,都是法治國家建設司法創新的體現,也是《民事訴訟法》執行程序與時俱進的司法創新體現。
執行通知程序前置和財產報告程序前置不僅僅能夠節約國家的司法資源,更是能夠推動金錢給付類的訴訟執行效率和速度雙提高。
執行通知程序前置和財產報告程序前置是以《民事訴訟法》的執行法條規定為前提,是法治社會建設的司法執行創新應用。
執行通知程序前置和財產報告程序前置是破解當下金錢給付類民商事訴訟的執行案件執行難的破局手段之一。